草书的起源
自汉以来帝王将相皆善草书,但另有二职却不能忽略,就是长史和宦官。长史,官名。战国末年秦已置,李斯至秦,曾任此官,职责不详。汉之相国、丞相、太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以及建三公后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皆置,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丞相长史职权尤重。边郡太守也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汉末州珠算也有长史。魏、晋与两汉略同。南北朝带将军号开府的刺史,属官也有长史,且多兼任首郡(即刺史驻地)太守。王府也有长史,诸王幼年出就藩国,州府之事即由长史代行。隋以后,三师、三公无幕僚,三省长官的属员亦无长史。唐亲王府、都护府、都督府、将帅(诸卫与出征将帅,不包括节度使)、州府(限于上、中州)设长史。品级高下视所属机构而异,从三品至七品不等。宋州府无长史,仅亲王府、都督府有此官。后各代王府也设长史,总管府内事务,其他政府机构,仅元储政院设。汉代丞相和将军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亦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魏南北朝时州郡官员底下多设长史。
见史记记载“尉史知汉谋,乃下,具告单于。单于大惊,曰:“吾固疑之。”乃引兵还。出曰:“吾得尉史,天也。”以尉史为天王。”我在此想说明是长史一职重要性,另外作为辅助官员,肯定跟著书立说,书信,记录,奏折等工作密不可分,这样会较长时间的使用书写工具,书艺应当不低,创新也理所应当。长史在记录着主人们的言行的同时,会不会也给皇帝一份呢?到底充当什么角色呢,从史记看来地位重要。密折又是什么字体呢?军事情报又是以什么字体来传送的呢?草书作为一种特殊的,难识别的字体,当时应该起到关键作用。用于传送情报即使被拦截,也不能辨别。这也是早期草书没有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皇帝身边的人是宦官,且看宦官又做了什么。
史游,西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时官黄门令。曾解散隶体粗书之,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作《急就章》,后人称其书体为章草。因草创之义,称为“草书”或“章草”。唐张怀瓘《书断》说:“章草者,汉黄门令所作也。”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这个时期的草书有形成规范的意思。随后西汉灭亡,东汉兴起。
另一宦官,蔡伦,汉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章帝即位时入宫,章帝病重时封为尚方令。蔡伦和汉章帝的关系可见一斑,蔡伦又和喜欢书法的邓皇后关系密切。
邓皇后的祖父又是邓禹。(云台28将的第一位,中兴功臣之首的邓禹邓仲华。)蔡伦发明纸过程中肯定是得到了汉章帝和邓皇后的大力支持。如果草书悠悠道来,还需要改进造纸术吗?这个时期肯定是草书发展遇到瓶颈,帛,麻纸难当其任,流利和快捷的草书需要大量,廉价的纸。
此后大量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诞生了,就不一一例举了。
有实证的有前凉李柏的文书(326—356西域长史),西晋陆机平复帖(261—303平原内史,祖陆逊是东吴丞相)。
[ 本帖最后由 中山鼎 于 2007-7-8 13:16 编辑 ] em2 em2 长见识,学知识了,还不用交学费,正好
谢谢哦 草书产生是为了保密,是蔡伦纸的发明成就了它.其实是成就所有书体,我认为最主要是成就了草书.
不知大家认同否?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