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然回首】——二十世纪书法家备案研究专题之 马一浮
http://www.shufa.org/ad_2005_img/444x600_myf.jpghttp://www.shufa.org/bbs/album//25474/20070704_e1491f52b3d34629b122JpE5sD2E8lxN.jpg 马一浮马一浮( 1882--1967年),浙江绍兴人。原名浮,又字一佛,幼名福田,号湛翁、被揭,晚号蠲叟、蠲戏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1901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合办《翻译世界》。1903年留学北美,习西欧文学,曾预撰《欧洲文学四史》等著作。后又游学德国,学德文。回国时带回德文版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久又留学日本,研究西方哲学。1911年回过,赞同孫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精诗词,书法多山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一生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其对国学之尊崇,其对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之标榜,乃因其服膺于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儒学理想。主要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主持人:唐朝轶 丁剑
编者按:朝轶兄发来电子邮件说:浙江文史研究馆拟出版《马一浮书法集》,欲透过书法网向社会广泛征集马一浮先生作品。此乃惠泽书林之大事,书法网当义不容辞。马一浮先生是学界的泰山北斗,近世大儒,我最早对马一浮先生的印象来自弘一法师对马先生的赞誉,他说一个人即使一生下来不吃饭也不睡觉,读书读到六十岁,也不及马一浮居士读的书多……马一浮先生的书法也早为书林所推许,陆微昭、章秋农两位先生皆有所师法,马一浮先生的学问当然并不仅止书法一艺所涵盖的,书法只是他藉以实用和聊以自娱的手段,马一浮先生可真算是功夫在字外的典型。这期专题,我们希望大家认真收集一下马一浮先生的作品,也希望有收藏先生作品的人士,能慷慨地将作品发上来,更希望透过这期专题,大家都能对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学术有所了解和认识。走进马一浮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会令你真正有一种到高山仰止的感觉。 马一浮先生签名印信
http://www.shufa.org/bbs/album//25474/20070704_f6a9b971082d3030e53bO1FHv766nTNE.jpg
http://www.zgzkw.com/bbs/_UploadFile/2005-8/200581513162179170.jpg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7-5 08:21 编辑 ]
馬一浮先生學術年表
1883年 1歲 二月廿五日出生於四川成都。父馬遷培,時任四川仁壽縣知縣。母何定珠,出身於陝西丏縣(今勉縣)望族,並擅詩文。
1888年 6歲 隨父母出川返浙江紹興原籍。先生自幼由母親教讀,九歲初學做詩,能誦《楚辭》、《昭明文選》。
1893年 11歲 母病劇,卒之前日,為考孩子學業,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一首,限麻字韻。先生應聲而就,詩曰:“我愛陶元亮,東籬采菊花。枝枝傲箱雪,瓣瓣生雲霞。本是仙人種,移來處士家。晨餐秋更潔,不必羨胡麻。”其母聽後喜道:“兒將來不患無文,但詩乏煙火味,則少福澤耳。”
1894年 12歲 自母去世後,其父聘舉人鄭墨田來家教讀,不久辭館,謂孩子才智非凡,應讓自學。自此先生乃流覽群籍,刻苦功讀,學乃大進。
1898年 16歲 奉父命赴紹興縣城應縣試,同考者有周樹人、周作人等,考後揭榜,先生名列第一。
1899年 17歲 時戊戌變法不久,科舉廢,西學漸至。為能直讀西方原著,先生遊學上海習英文、法文、拉丁文。
1901年 19歲 在上海與謝無量、馬君武等創辦《二十世紀翻譯世界雜誌》,向國人譯介西方文化。刊物辟有《哲學史》、《哲學泛論》、《社會學》、《宗教進化論》、《政治學史》、《法律泛論》、《最新經濟學》、《教育史》、《海上大冒險譚》、《地球之最要新聞》等欄目,月出一冊,共出六冊,後以先生赴美留學停刊。
1903年 21歲 應清政府駐美使館聘,赴美國聖路易斯留學生監督公署任中文文牘。未進學校,以工作之餘,廣讀了《亞裏斯多德政治學》、《佛教原理論》、《日爾曼社會主義》、《賓塞爾倫理學原理》、《社會平權論》、《黑格爾論理學》、《赫胥黎文集》、《道德法律之原理》、《達爾文物種由來》、《孔德傳》、《狄摩斯諦尼演說集》、《拜倫詩》、《但丁詩》、《沙士比亞集》、《康得純理批判》、《壽平好兒意志論》、《基梭文明史》、《昆諦坦雄辨教育法》以及美國海爾山公的《修辭學》、《論理學》、《心理學》等等。同時,還以英文翻譯了《法國革命黨史》、《日爾曼之社會主義史》、《露西亞之虛無主義史》等著作。
1904年 22歲 離美轉赴日本留學,居西京。未進學校。只是向日本友人烏瀉隆三學習日文與德文。先生從美國到日本時,曾帶回兩部馬克思《資本論》。一部英譯本,贈好友謝無量;一部德文版,自己閱讀並帶回中國,是最早把馬克思《資本論》引進中國的“中華第一人”。
1905年 23歲 與謝無量結伴回國,住鎮江焦山海西庵,繼續從事西學研究。以英文翻譯了西班牙名著《唐·吉訶德》題為《稽先生傳》登於上海獨立週報。以日文翻譯義大利麥伽費爾所著的《政治罪惡論》登於革命派機關報《民報》。
1906年 24歲 是年起,先生治學的重點轉向研究國學。寄居杭州外西湖廣化寺,廣讀“文瀾閣”《四庫全書》。
1908年 26歲 移居杭州永福寺研究詩詞曲賦,著有《元鐘繼先錄鬼簿跋》、《曲苑珠英序》和自撰曲《清冷序》,以“聖湖居士”筆名登於《民報》。
1910年 28歲 撰《諸子會歸總目例序》。
1912年 30歲 民國成立,蔡元培任教育總長,聘先生為秘書長,襄助部務。蔡主廢經,先生謂經不可廢,因觀點不一遂辭職。後到南洋群島即今之新加坡考察,見當地僑胞辦學不廢經學,感慨系之,因作《新加坡道南學堂記》,以抒已見。
1913年 31歲 受浙江都督湯壽潛氏委託,編定《舜水遺書》並為之序。
1914年 32歲 與好友葉左文共學《論語》與伊洛之學,凡三月。
1915年 33歲 代湯壽潛氏草《兼山師範學校緣起》。
1916年 34歲 蘇曼殊來訪,與之共研西方文學和拜倫詩。蘇與友人劉半農信中譽之為江南才子。謂“此間有馬處士一浮,其人無書不讀,不慧曾兩次相見,談論娓娓,令人忘饑也。”
1918年 36歲 與好友李叔同研究佛學。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落發出家,先生曾貽以《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寶華傳戒正範》等佛書。同年,與蔣再堂討論儒佛同異問題,撰有《與蔣再堂論儒佛義》一文。
1920年 38歲 應雲雷居士請,撰《印光法師文鈔序》。同年,撰《老子道德經注》,因病中輟,僅注六十二章,未竟。
1921年 39歲 梁漱溟以後學自居訪先生于杭州寓所。談次,先生以木刻本《先聖大訓》、(楊慈湖著)《盱壇直詮》(羅近溪著)兩書貽之,結交自此始。
1922年 40歲 應杭州湖墅香積寺肇安法師請,撰書《重修祥峰禪師塔銘》,以刻于石。
1923年 41歲 紹興縣文廟重修竣工,應紹興學人馮學書、王述曾之請,撰《重修紹興縣文廟記》。
1925年 43歲 應了悟和尚請,撰《虎跑定慧寺五百應真造象石刻後記》。應南通張季直(謇)委託,代草《湯蟄先生生家傳》。應上海“對風書苑”請,為《四書纂疏》出版影印本作跋。
1927年 45歲 為豐子愷作《漫畫兒童相書後》。應智慧法師請,撰《楞嚴開蒙小引》。
1928年 46歲 應黃岩周子敘請,撰《皇漢醫學序》。應月臂法師請,為豐子愷作《獲生畫集序》。
1929年 47歲 應沈瓞民請,撰《周易易解跋》。 同年,熊十力持《新唯識論》稿求教。談次,自是結交始。
1930年 48歲 竺可楨請先生到浙江大學教學,先生未允。竺又挽請王子餘勸說,皆因辦學觀點相左而未成。同年,北大陳大齊請先生到北大任教,先生亦未允。陳又通過馬敘倫、鄧伯陳、鄧叔存等勸說,都未應見召。
1932年 50歲 為熊十力《新唯識論》作序,對熊文備加推崇。
1933年 51歲 陳立夫持所著《唯生論》向先生請教。
1935年 53歲 應鄞縣童次布請,撰《妝西溟藏稿書後》與《報春亭記》。應大玉居士請,撰《重刊宗鑒指要序》。並撰書《麻溪壩湯蟄先先生紀念碑》文,以刻于石。
1937年 55歲 日寇進逼杭州,先生避寇南遷。先遷於桐廬縣城,後又遷至桐廬鄉下陽山畈。雖已聞炮火聲,仍與豐子愷等縱談禮樂。還應劉質平請,為老友弘一手書《華嚴集聯三百》題辭。
1938年 56歲 一月,戰事日緊,先生又從桐廬遷往開化,復又從開化遷到江西泰和,時浙大也輾轉遷來泰和。於是應竺可楨之聘以大師名義,設“特約講座”為浙大學生講授國學。共講了十一講,其講稿輯成為《泰和會語》。期間,先生還為浙大作了校歌歌詞,對畢業生作過一次演講。八月,贛北戰事日緊,學校又遷到廣西宜山,先生繼續在浙大講學,講了九講,其講稿後輯成《宜山會語》。
1939年 57歲 國民黨政府仰其德望,教育部長陳立夫奉蔣介石之命,請先生到四川講學。先生提出“書院為純粹研究學術團體,不涉任何政治意味。凡在書院師生不參加任何運動”先決條件,國民黨表示同意,並表示將始終以賓禮相待的諾言,於是,先生離開浙大,經貴州到了重慶,會晤了蔣介石。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復性書院于四川樂山烏尤寺正式建立,董事會正式聘請先生為復性書院主講。九月,書院正式開講。首講《學規》、《讀書法》、《通治群經書目舉要》,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一》(木刻出版)。次講《論語大義》,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二》(一九四O年木刻出版)。再講《孝經大義》,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三》(一九四O年木刻出版)。是年,先生在浙大講學之講稿,也輯為《泰和宜山會語合刻本》,本刻出版。
1940年 58歲 復性書院第二學期開學,先生繼續講《詩都緒論》、《禮教緒論》,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四》(木刻出版)。第三學期講《洪範約義》,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五》(一九四一年木刻出版)。是年,先生與學侶間之通信問答及批劄,輯為《爾雅台答問》(木刻出版)。幾篇論著亦輯為《濠上雜著》(木刻出版)。
1941年 59歲 復性書院第四學期開學,先生繼續講《觀象卮言》,其講稿輯為《復性書院講錄卷六》(一九四二年木刻出版)。是年,國民黨教育部要書院填報講學人員履歷及所用教材備核,先生聞之憤慨,嚴辭拒絕;並致書教育部,責以違背當時以賓禮相待之諾言,決意辭去講席,專事刻書。經董事會再三挽留,先生才勉強再講,但從此有去意。
1942年 60歲 為了籌集刻書經費,先生作《神助篇》詩一首,向四方朋友宣佈他“鬻字刻書”的心願。並向董事會說明,將以筆潤“易饘粥”,不受書院一粟一幣。經過一段時間的鬻字,籌集到刻書資金貳萬餘元,全部獻給書院刻書。在先生親自主持下,書院先後刻有:(一)群經統類:《系辭精義》、《春秋胡氏傳》、《蘇氏詩集傳》、《嚴氏詩輯》、《大學纂疏》、《中庸纂疏》、《論語纂疏》、《孟子纂疏》、《易學濫觴》、《春秋師說》、《毛詩經筵講義》、和(二)儒林典要;《太極圖說、通書、西銘述解》、《正蒙注》、《上蔡語錄》、《延平答問》、《知言》、《公是弟子記》、《明本釋》、《聖傳論》、《先聖大訓》、《慈湖家記》、《盱壇直詮》、《朱子讀書法》等共二十八種三十八冊。
1943年 61歲 是起年,先生開始編刻自撰歷年詩詞之作,定詩詞集名為《蠲戲齋詩前集》、《避寇集》、《蠲戲齋詩編年集》、《芳杜詞*集》(木刻出版)。並在詩集前寫了自序,敍述了他作詩的旨趣與歷程。
1944年 62歲 先生又向董事會提出,要求辭去主講名義,專謀鬻字刻書,董事會堅不同意,只同意其休假一年,於是,先生有較多的時間臨池與寫作詩詞。先生對書法是視為餘事遊藝,但也認為可以變化氣質。他遍臨歷朝書法大家之代表作品,並在書後寫了跋語,輯成《蠲戲齋題跋》一冊。
1945年 63歲 先生與當時在重慶的故宮博物院協議,準備傳刻該院所藏的有關義理的善本書籍。但因日寇投降,抗戰結束,在重慶的各個機構都忙於復員,此項協議未能付諸實施。
1946年 64歲 5月,先生與書院都遷回到杭州,權借裏西湖葛蔭山莊作為書院臨時院舍,先生仍以主講兼總纂的名義繼續從事講學與刻書。
1947年 65歲 書院經費無著落,先生也年老身疲,只好做結束書院的準備。到年底,先生再一次致書董事會,要求辭去主講與總纂名義,並提出廢置復性書院,改書院為智林圖書館,庋藏舊有書籍與板片,負責保管流通。徐圖甄采精要,纂輯叢書,示抉擇於丹鉛,窮精神於刪述。存先民之矩*,貽後學之津梁。同年,先生恭作《會稽馬氏皋亭山先塋記》碑文,刻之于石,以冀千載之下,先塋墳墓有托。
1950年 68歲 應弟子蔣蘇庵之請,先生移居花港蔣莊。智林圖書館編纂處,亦由外西湖朱文公祠搬至蔣莊。
1953年 71歲 春,先生被任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長。但年老體衰,很少有文字之作。
1957年 75歲 先生將歷年收藏的外文典籍,及智林圖書館藏書八十四箱一萬七千八百餘冊藏書,贈給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1958年 76歲 先生作《自題墓辭》一文,客觀地評介自己的學術思想。
1963年 81歲 先生將歷年所作的書法精品三百五十七件(冊)全部獻給國家,由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
1964年 82歲 先生之《泰和宜山會語》、《復興書院講錄》、《爾雅台答問》,由臺灣廣文書局、夏學社影印出版。
1965年 83歲 先生歷年之詩詞集,由臺灣自由出版社編集為《蠲戲齋詩全集》影印出版。先生手書之《彌陀經》、《僧璨大師信心銘》、《石遷禪師參同契》與《雲岩寶鏡三昧》等佛經,在新加坡影印流傳。
1967年 85歲 春,先生胃部突然大出血,送浙江醫院搶救,住治數月。終因年老體衰,諸病迸發,於六月二日與世長辭。病重之際,自知不治,但情緒樂觀,還以國家繁榮為念,作《擬告別諸親友》絕筆詩一首。詩曰:“乘化吾安適,虛空任所之。形神隨聚散,視聽總希夷。漚滅全歸海,花開正滿枝。臨崖揮手罷,落日下崦嵫。”詩的意境曠達、灑脫、從容,充分表達了對生與死的必然,和萬物生生不已自然規律的徹底了悟。哲人其萎,讀其遺詩,令人肅然起敬。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7-4 17:47 编辑 ]
馬一孚先生著作要目
1、《泰和會語》(《論六藝該攝一切學術》)、《論西來學術亦統於六藝》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2、《宜山會語》(《釋學問》、《釋義理名相》)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3、《復性書院講錄卷一》(《學規》、《讀書法》、《通治群經書目舉要》)復性書院木刻本,1939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4、《復性書院講錄卷二》(《群經大義總說》、《論語大義》)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5、《復性書院講錄卷三》(孝經大義)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6、《復性書院講錄卷四》(《詩教緒論》、《禮教緒論》)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7、《復性書院講錄卷五》(《洪範約義》)復性書院木刻本,1941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8、《復性書院講錄卷六》(《觀象卮言》)復性書院木刻本,1942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9、《爾雅台答問》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10、《爾雅台答問續編》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11、《濠上雜著》(《太極圖說贅言》、《爾雅台答問補編》)復性書院木刻本,1940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本,1964年。
12、《蠲戲齋文選》(《諸子會歸總目序例》、《與蔣再唐論儒佛義》、《與賀君昌群論玄義諸書舉略》)整理稿。
13、《蠲戲齋文選》(《與熊十力論學》、《與曹赤霞論學》、《與葉左文論治史》)整理稿。
14、《蠲戲齋詩詞選》(《避寇集》、《芳杜詞剩集》)復性書院木刻本,1943年;臺灣自由出版社影印本,1965年。
浙江文史研究馆
着手编辑《马一浮书法集》并面向社会征稿——★★★★★★★★★——马一浮(蠲叟)先生(1883——1967)被人们尊称为书法界泰斗,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二○○七年六月初,在马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前夕,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在杭州召开座谈会,马先生的部分亲属和在杭的部分学者、教授以及出版界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在研究出版《马一浮全集》的同时,还研究了征集、出版马一浮书法集。马一浮著作编辑委员会也同时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思想文化等战线开始拨乱返正,马一浮先生的学术著作、诗词、书法又一次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和关爱。就书法作品而言,1982年,马一浮先生的弥甥女丁敬涵女士编辑的《马一浮书法选》,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开了马一浮先生书法作品出版之先河。之后,出版界先后出版了多本马一浮书法集。如:199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马一浮遗墨》;1993年,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马一浮翰墨六种》;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马一浮》卷;2002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第83卷《李叔同马一浮》等等,各种版本都各有特色。
此次浙江文史研究馆打算编辑的马一浮书法集,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精心选编,尽量多选用新征集到的、过去尚未出版过的作品,编出新的特色,以飨读者,编委会热诚希望社会各界提供马一浮先生的书法作品。
浙江文史研究馆电子信箱:wyfohz@sina.com
Wenshi_hz@sohu.com
(顾天德供稿)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7-4 18:09 编辑 ] 马一浮弥甥女丁敬涵向浙江文史馆赵蔚明(编委)介绍马一浮书法 马一浮书法
http://pic.zhuokearts.com/2006/11/14/3e5860fd-5432-44bf-a72b-9a4d230176d7.jpg http://www.zhuokearts.com/upload/2006/05/22/035fa9a9-a69c-4ed9-826b-d0a468f0dd58.jpg http://www.huaxiashuhua.com/xiandaishuhuaminjia/mayifu/images1/anzhibuluqiyanlian.jpg http://www.huaxiashuhua.com/xiandaishuhuaminjia/mayifu/images1/lish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