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五十
老子篇章翻译之五十【题解】
这一篇是老子的人生论。人一出生就要面对死亡,老子对当时社会的人口由出生到死亡的机率作出了计算,他认为人的生路概率占十分之三,死路概率占十分之三,这些是自然因素决定的,但其实也不尽然。在这方面,老子没有详细说明原因,但是今天我们可以找到原因,这是因为在古代,医疗技术落后,和人类面对的贫困以及战争所造成的死亡而形成的结果。因为医疗技术落后,包括接生时所引发的人口的死亡率是非常之高的。古人接生,虽然有民间医生,但是随机性也非常普遍,有大多数是在左邻右里的帮助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统治大陆的时期,孩子出世时,很多人因为贫穷而请不起医生,就靠左邻右里那些略懂接生知识和有接生经验的妇女简简单单进行,据在***统治大陆的时代生活过的老人忆述,还是非常具有临时性的,随便拿起生锈的剪刀就剪掉出生婴儿的脐带,这种情况下所引起的细菌感染而造成的死亡率是非常之高的,由于当时人民贫穷,就连孩子们出现持续发高烧这种情况,一般家庭都无法拿出金钱来医治,往往是求神水给生病的孩子饮用而进行所谓的医治,这种情况所造成的死亡率也是非常之高的,而一般顺利生存下来的孩子,因为生活困难还往往要过继给别人,这种情况在我们接触到的有关历史资料中没有被记录下来,其实当时就是这么的一种情况,因此,老子所说的人从出生就要面对的死亡率占十分之三,这种统计是完全符合真实情况的。而十分之三的人口死亡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就是过度纵欲,不明智地生活。在旧时的统治阶层中,三妻四妾是正常的,由于过度追求欲望享受和娇生惯养以及因此造成的身体虚弱从而导致的加速死亡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即是老子所说的人为的因素,因为奉养太丰厚和纵欲过度所造成的不明智地生存而导致的情况。这十分之三的人口死亡,就是老子所说的由于行动失误而造成的。剩下来的十分之一的人则像老子那样善于护养自己的生命,因为远离人为争夺的死地,所以能保真全生。并不是老子所描写的“陆地行走不与兕牛、猛虎相遇,进入战阵中不遭到杀伤。兕牛的角无处投,猛虎的爪无处下,兵器的刃无处砍。”这种像神仙式的生存本领,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进入像老子描写的地方(即死域),没有遇上老子描写的情景,远离人为争夺的死地,因而能保真其生。这种明智的生存者一般都是懂得气功修炼、有医疗学问和进行修心养性的人。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注释】
① 出生入死:出生到死,即一生。
② 徒:王弼注:“取生之道”,即生的道路。马叙伦说:“徒即途之本字”。
③ 动:静的对应词。行动、动作、干事。
④ 盖闻善摄生者:盖,发语词,属虚词。摄,取的意思。
⑤ 兕: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独角。
【译文】
从出生到死亡,可选择的生路占十分之三,死路也占十分之三,而人的一生,因为行动失误造成的死亡又占十分之三。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奉养太丰厚了。听说善于摄取生机的人,陆地行走不与兕牛、猛虎相遇,战争中不遭到杀伤。兕牛的角无处投,猛虎的爪无处下,兵器的刃无处砍。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他根本未进入死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