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五十三
老子篇章翻译之五十三【题解】
这一篇是老子的政治论,斥责当道者是强盗的头子。周朝封建诸侯,世代袭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自为政,公卿们居则执政,出则帅师;而平民百姓,居则耕作,出则为戎;兵农之事,无多大区别。春秋晚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战事繁多,各诸候国之间为了获得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发动无义战争,消耗大量的物质财富和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精壮劳动力缺乏,因此造成田地荒芜,仓库空虚,饿民乞于道旁。在这时候,出现一种游惰阶层,乃是世禄制的残余,流行为后来的游士。这一阶层占据权位,是国家的蛀虫。而他们和世袭的统治者:“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由于这样更致民不聊生,使人民铤而走险,沦为盗匪。因此,老子愤恨地痛斥当道者为强盗之首,指出这是不符合“道”的现象。而平民百姓对他们羡慕有加,出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的现象。因此,老子在此篇文章中痛心疾首,痛心疾呼。这些病态的社会现象,产生于混乱的时代,当政者的恣意挥霍,不仅令国库空虚,还使人民的生活百上加斤,它当然也不仅是混乱时代的产物,历朝历代统治者生活的F•B和腐朽,都沉重地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人民被迫上梁山,铤而走险,充当盗匪与劫贼,是统治者统治无道的结果。历史上唐太宗开启的朝代,人民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君主与臣民和谐相处,出现路不拾遗,万邦来朝的宏大气象。相反,隋朝的隋炀帝挥霍无道,在开凿南北大运河时,人民长期在水中劳动,造成肌肉的糜烂和生蛆,为了避免这种痛苦的生存,人民自愿砍断手脚,还称为福手福脚。人民在苦难之中无法生存,不仅饥色满面,最终导致饥荒,饥民煮黄坭而食,当人民再不能忍受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统治者,当反抗隋炀帝统治的力量来自四面八方,隋炀帝惶惶不可终日,对着镜子感叹道:“我确实辜负了百姓。”而当贫穷越演越烈的时候,人民当然也渴求丰衣足食,所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这种心理超向现象必然发生,谁不想丰衣足食呢。天下有贼,是因为统治者的贪婪无道和贪得无厌,国家政治行之无道;天下无贼,是因为统治者爱惜人民,不是贪婪无道和贪得无厌,国家政治行之有道。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阶层确实是盗贼的头子,他们逼迫人民沦落为盗匪,当他们利用一切掌握的权力为了自己的生存向人民无所不用其极地索取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子那种为民愤怒的爱人民的高尚感情和情操,他自己却简简单单地生活,简简单单地生存,对于财富并不渴求,却为人民呐喊。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注释】
① 介然:成玄英疏:“介然,微小也”。
② 施:同“迤”,斜行的意思。
③ 夷:平坦。
【译文】
假使我稍微有些认识,行进在大道上,最害怕的就是走入了邪路。宽阔的大道是很平坦的,但是人们却喜欢抄捷径走。朝廷的殿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而田地经营得非常荒芜,仓库储存十分空虚;那些执政的人出入穿戴彩绣的衣冠,佩带着锋利的宝剑,享受着丰盛的酒宴,资财宝货绰绰有余;这就叫强盗头子,是违背“道”的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