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十五
老子篇章翻译之十五【题解】
此文是老子的人生论,似乎全篇都是对体道之士的高尚品格的挖掘和赞颂,其实都是老子自己内心的感悟和表白及要求。体道之士是怎么样的呢?微妙渊深而通达,深藏到一般人不可理解;思考问题和行动小心谨慎;仪容和态度恭敬、严肃;洒脱不羁啊,如像冰在春将融;老实质朴啊,像未雕刻的木头一样纯朴;心胸开阔啊,像渊深若虚的山谷;气度大啊,如混浊的江河一样什么都能容纳;生机在守静中。这就是老子对玄妙渊深而通达的上古和他心目中的体道之士的统一人格的描写。其实人生百态,体道之士也有百态。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其性格粗朴不羁,生活态度极为潇洒,他写得文章在风格上与老子完全相反:文笔生动,意象灵动,境界开阔,有大鹏之志和大鹏之风。传说他老婆死时,他边敲瓦钵边歌唱悼念,这就是一例。而老子此人,从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谨敦厚之人,思想深刻,根基深厚。对于肉欲,庄子在他的文章中,有时主张纵欲,有时又主张禁欲,矛盾在是与不是之中;但老子由始至终都坚守赤子之身。道家之人,都非常注重现世的生存,他们是中国气功的创造者,绝大多数都持道入静,修养气功强身健体以延年益寿,这是生活态度决定生活行为的最好引证。道家之人,也常常避俗世择居山野,坚守清静无为(老子最后也是隐居山林),精于社会太平之术,传说汉代丞相曹参,就用重金向一体道之士不耻下问治国安民之术,结果他做汉相时,天下太平,受到天下老百姓的称道。老子对体道之士的统一人格描写,虽然有点夸张,但描写出了与世俗之人相反的形象:世俗之人,形容污秽,浅薄得让人一眼就看到底,而体道之士静谧幽沉,难以测识,其容态和心境具威仪、融和、敦厚、豁达、浑朴。老子认为,有道之士,质朴虚怀,能静能动。入静时,心灵处于静的状态中,能在静中持道致静极炼气功养生,体会身体的内在变化,达到清明的境界;在心灵处于动态之中时,能与天地万物生动起来,超越创造的境界。世间事,纷纷扰扰,混浊如滚滚之流,当心灵安静,一切也就静下来,如水之澄清。这是用心灵修养境界去体会外在世间万物,所谓把世间的纷纷扰扰饮下就是说得这一回事,世界的动与不动在于心灵的动与静,所以要进行修养。因为体道之士动静皆能自持,所以能坚守这种“道”,信步求稳,不追求冒进,正因为不追求冒进,以坚忍的精神寻找新事物出现的曙光,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所以能在破旧的事物中获得新生。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敦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敦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① 士:信仰“道”的人。
② 豫:兽名,性多疑。这里形容迟疑不决,下不了决心的样子。
③ 犹:也是兽名,警觉性很高。这里形容反复考虑,像提防戒备的样子。
④ 俨:恭敬、严肃,不敢放肆。凝定、矜庄貌。
⑤ 涣:流散、洒脱,任自然而不执着于原状。
⑥ 孰:孰厚老实。
⑦ 旷:空阔。
⑧ 混:不分明。
【译文】
古时候善于为“士”的人,微妙渊深而通达,深藏到一般人不可理解的程度。正是因为如此,我只能勉强地这样描述:谨慎小心啊,像在冬季过薄冰的河流逡巡不前;反复考虑啊,像提防邻国围攻一样警觉万分;恭敬严肃啊,像是作宾客;洒脱无羁啊,如像冰在春将融;老实敦厚啊,像未雕刻的木头一样朴质无华;心胸开阔啊,像渊深若虚的山谷;气度大啊,如混浊的江河一样什么都能容纳。谁能使混浊停止呢?当安静下来便变澄清;谁能够长久保持平安?安静之中变动起来,慢慢显示出生机。坚守这种“道”的人,不追求冒进,正因为他不冒进,所以能在破旧的事物中获得新生。
曾柏清:
除"道"外,一切现象界东西都相对而言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