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十四
老子篇章之十四【题解】此篇是老子的宇宙论,解释“道”这个最高哲学范畴的本性。“道”是什么呢?它看不到,无形也无象;用耳朵听,听不到,它无声也无响;手摸不着,无形也无状。为什么这样的,这三个问题不可以穷追问。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它存在而具有的自然本性,这恰好表明了老子所说的“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规律。因此,作为规律,它的上面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所以,作为规律的“道”,不但只是看不到的无形也无象,听不到的无声无响,手摸不着的无形无状,而且是没有色彩和不可分割的,它的运动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它有着无限的连续性,没有中断性,不可分割的完全性,是无物象的虚体存在。它看似无却有,是可感知的存在,作为纯粹的规律,它是可以凭观察和思惟去把握的存在。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就是一类很明显的例子。一张化学反应原素表就是一张规律表,我们可以据此创造出许多物质。“道”即是规律,万物都统一在其中,因此,掌握了它就能驾御一切古今存在的实存事物,可以知道“道”的相对远古开始处了,即“道”的连续性编年的开始了。(但,‘道’是否有连续性编年的开始呢?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我认为它是无始也无终。有它的连续性编年的开始,这是老子无根无据说得,他在任何的篇章中从来没有说明和证明,因此,关于这一问题,必须存疑。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没有从这方面去证明和找到证明,甚至连具说服力的言词也没有。这个问题如果与具体的规律联系就不难想象和证明。)实际上,“道”则规律(老子所说的“道”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规律是不可直观的虚体存在,只可以用符号和概念表达它和表述它及模拟它产生的物体运动。“道”的无形无状无声无音无色无味是它的表象,也是它的属性。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性,正因为如此,世间万物都统一在“道”的超级链接中,表达一种秩序性。所以世间的万事万物的存在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借以“道”得以形成和统一,因此所有的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人们可以从观察和研究中寻找到规律,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获知一切事物存在的原因、发生的开始和终结。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事物规律,反过来又利用掌握的规律制造一切与规律相符的事物,但是这仅仅是指有形的事物,而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社会事物的规律性,因此要发现和掌握以及表述社会规律要比自然规律更难,表述和实施社会规律往往带有利益属性并被其左右,这使得其错综复杂,所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和实施不仅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又存在着表述的不完整性,因而往往失之偏颇,而老子则以“道” 笼统论之。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味,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夷:灭的意思,无形无象的形容词。
② 希:静的意思,无声无响的形容词。
③ 微:隐的意思,是无体的形容词。
④ 致诘:发问。我们的耳目体不能描述它,“道”是超感觉的,所以不可发问。
⑤ 混而为一:凡可言说的,都是可分的,都是有形的具体事物,因为不可言说,故“混而为一”。混和一,都有不可分的意思,都是对“道”的声明。
⑥ 其上不曒,其下不味:二“其”字,指“道”。曒,洁白、光亮。昧,暗藏,曒的反义词。凡物皆上明而下暗,“道”高无上故不曒,卑而无下故不昧。
⑦ 绳绳不可名:绳绳,运动无穷极、广大无涯际的意思,是对“道”的无限性写状。“道”只有连续性,没有中断性,不可分,故不可名。
⑧ 惚恍:不清不集中,似有似无,难以分辨。
⑨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严复说:“见首见尾,必有穷之物,道与宇宙皆无穷者也,何由见之?”“道”无始无终,难见首尾。
⑩ 古始:王弼注:“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也。”古始,“道”在远古的相对开始处。
⑾道纪:“道”的纪元,即“道”的连续性编年的开始。
【译文】
眼看不见,所以称之为不灭,耳听不到,所以称之为静,手摸不着,所以称之为无状。这三种情形,不可穷追问,因此混合为一,归于“道”的虚无。“道”的上面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的运动持续不断,不可名状,我们称这又只好称之为无物状的“道”。“道”啊,无法形容,不可物状,因此我们只能说隐约恍惚。我们感觉它的存在,迎接在它的前面,却看不见它的头面,追随它的后面也看不见它的背面。如果我们掌握它去驾驭一切现存的具体事物,就可以知道“道”在远古的相对开始处了,那就是“道”的纪元的开始。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5 01:17 编辑 ] 曾柏清:
除"道"外,一切现象界东西都相对而言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