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19 10:31

析河南、江苏方阵代表书家作品投资价值

析河南、江苏方阵代表书家作品投资价值----以雅昌艺术网公布的国内拍卖会成交纪录为例汪   雷在八十年代兴起并沿续至今的书法热中,河南、江苏两省书界人才辈出,在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展、青年展及其它各类国家级展览中,皆以入展人数多、获奖级别高而执南北书坛之牛耳。如单纯自上述四大展事看,河南似还略强于江苏,其获奖、入展人数小胜江苏而高居全国第一。
从收藏投资角度分析,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或入展固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并非是我们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投资的根本依据。如果说单纯的收藏行为具有较强的个体特征的话(如收藏者个人的偏好、艺术修养、审美眼光,对地域书风或书家的个体认同等等),那么,投资性收藏则明显表现出更强的社会性与市场性特征。至2006年底,我国人均GDP刚刚达到2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在此一收入水平上,社会还未进入纯粹艺术品收藏阶段。那么,我们则完全可以将近几年来我国火爆的艺术品市场归结为一个投资性(或投机性)艺术品收藏市场。
所谓投资性艺术品收藏市场,是指在这个市场中,艺术品并未成为一种基于个人爱好的终端收藏品,而是一种投资者进行投资获得盈利的中介性商品,它在相当程度上相当于一种投资工具。换言之,投资者之所以选择书法或者绘画作为投资对象,并非是因为他喜爱书法或绘画作品(或者至少不是投资者决定投资行为的主因),而是因为投资者看中了书法或绘画作品的增殖性或增殖的可能性。在这里,艺术品并不具有“神圣性”,它类同于股票、房产等投资性商品,绝大多数进入这个市场的投资人,不是为了持有而持有,而是为了“售出并获取利润”而购进。这是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阶段性本质特征。只有认识了这一特征,我们才能理解并解释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火爆的内在动力与作品的过高流动性。
从投资性收藏这一特质出发,研究国内的书法收藏市场,就不能不关注河南与江苏书坛,而要研究两省书法的投资价值与投资潜力,就不能不以其代表性书家作为比较分析的根据。

一、代表性书家的选取
在统计学上,分析样本的选取是分析结果是否科学的关键步骤。同理,分析河南、江苏两省书家作品的投资价值,两省代表性书家的样本选取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江苏、河南书坛皆名家辈出。江苏的林散之、萧闲为国内书坛执牛耳者,它如尉天池、徐利明、武中奇、瓦翁、言恭达、华人德、吴振立、黄敦、孙晓云、储云等等皆为近二十年来之书坛风云人物,而河南近二十年来则产生了以张海先生为代表的“中原七剑”,张海、王澄、李刚田、周俊杰、王宝贵、宋华平等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陈天然先生八十年代即为书坛名家,且屡有作品在国内大型拍卖会成交,故河南代表性书家即选取上述“七剑”中的六剑外加陈天然先生。江苏代表性书家选取稍为复杂一些,考虑到林老、萧老大家名份既定,且作品上大拍数量、成交额皆极大,况两老目前皆已谢世,故江苏代表性书家将两老遗珠,以使比较具有可比性。按照对等原则,江苏亦选取七个书家,即尉天池、武中奇、瓦翁、徐利明、华人德、吴振立、言恭达先生。当然,这绝不意味着储云、黄敦等先生不具有代表性,而实因对等原则所限,故祈请储、黄诸先生海涵。
因河南有新锐女书家胡秋萍先生,故江苏亦选取孙晓云先生作为女书家代表人物。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孙先生即使与江苏当今任一男性书家相比,其创作水平、润格与市场交易价亦为上乘,将孙先生作为江苏女书家代表亦因对等原则使然。

二、两省代表性书家作品的市场拍卖价格比较
选定了代表性书家后,分析两省书家作品的投资价值,其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书家作品的市场交易价格。书家作品交易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书家自标的润格,二为书家与上门购书者的私下交易价,三为网络市场及地方性市场小拍卖会交易价,四为国内大拍如翰海、朵云轩、荣宝斋等拍卖会的公开竞拍价。考虑到目前书家润格水份较大,书家的私下交易价具有不透明性,网络市场及地方性市场小拍卖会成交价受各种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且数据统计极为困难,故本文分析的作品市场价以国内大拍卖会的送拍作品与成交价格为主要依据。
目前,国内艺术品拍卖会成交情况统计较为齐全的,雅昌艺术网为其中之一,故本文的相关数据皆统计于雅昌艺术网公布的书家作品上拍与成交纪录。时间截止于2006年8月底。
通过输入书家姓名进行搜索并进行统计,得到的两省代表性书家作品成交情况如下:
河南方阵代表性书家作品成交情况一览 书家姓名
上拍总数(件)
成交总数(件)
成交总额(元)
件均成交额(元)
成交率(%)
张海
55(4)
15
95,260
6350.7
29.4
陈天然
21
5
26,840
5368
23.8
王澄
1
1
320
320
100
李刚田
8
3
2,640
880
37.5
周俊杰
1
1
770
770
100
王宝贵
0
0
0
0
0
宋华平
0
0
0
0
0
胡秋萍
0
0
0
0
0
汇总
86(4)
25
125,830
5033.2
30.5

江苏方阵代表性书家作品成交情况一览 书家姓名
上拍总数(件)
成交总数(件)
成交总额(元)
件均成交额(元)
成交率(%)
尉天池
100(7)
46
504,650
10,970
49
武中奇
268(11)
124
2,283,750
18,417.3
48
瓦翁
7
3
20,720
6,906.7
43
言恭达
4
4
19,250
4,812.5
100
徐利明
8
5
44,000
8,800
63
华人德
0
0
0
0
0
吴振立
0
0
0
0
0
孙晓云
15(1)
8
187,110
23,388.8
57
汇总
402(19)
190
3,059,450
16,102.4
49.6
据此,为更直观地比较两省书家的市场认同度,兹制作多图并加以分析:
1.       拍卖公司(售方)对两省书家的认同度

这从征集上拍作品量可以窥见。截止2006年8月,河南八位代表性书家共在国内大拍卖会上拍作品86件,江苏代表性书家则有402件作品上拍,上拍比为1:4.67。由此,则说明拍卖公司对二省书家的认同率,江苏约为河南的4.67倍。
2.艺术品收藏者(购方)对两省书家的认同度

   

河南书家共成交作品25件,成交率为30.5%;江苏书家共成交作品190件,成交率为为49.6%。由上述数字可得:江苏书家作品在大拍上的成交量为河南的7.6倍,成交率则高出河南书家19.1个百分点。
从成交总额与件均成交额看,河南八位代表性书家成交额为12.583万元,江苏八书家成交额则为305.945万元,江苏约为河南的24倍;河南书家件均成交额为5033.2元,江苏书家件均成交额为16102.4,江苏书家的单件作品市场价约为河南书家的3.2倍。这说明,自市场对两省书家作品的认同度看,江苏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进一步分析,以两省市场认同度最高的书家张海先生与武中奇先生作比较,则武先生作品的成交件数约为张先生的8.27倍,成交率则高出18.6个百分点,这与八书家的总体市场认同度相近。如再比较孙晓云、胡秋萍俩位女书家作品的市场认同度,孙先生在所有指标中皆位列江苏省第三,在江苏中青年书家中位列第一,而胡先生则尚未有作品上拍。书界虽有“南孙北胡”之说,然胡先生若要在书法市场上与孙先生一较高下,恐还有待时日。

三、导致两省书家作品市场认同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迄今为止,河南代表性书家作品的市场表现与江苏代表性书家相比尚有较大距离。这种差距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考察,笔者以为这种市场认同度与市场成交价差距产生的原因,恐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市场对不同的艺术风格认同度不同。江苏地处江南,书法风格总体上近二王帖学一路。大王被历代尊为“书圣”,其灵动、俊逸、变化莫测的书风素为士人推崇,并在相当程度上已化为民族审美精神。江苏八书家虽风格有异,但其内在气质精神却与“二王”书风一脉相承,且笔法精湛,故其作品易为社会接受。而河南书家自于当代崛起以来,雄强、豪气似已成其特征,书作精神气质上近汉风而远魏晋(尽管河南一些大家亦能临写一手好“二王”,但于创作作品中却未能体现出来)。此种风格极易取得上佳的展厅效果,而悬挂于收藏家“斗室”之中却略嫌“文气”不足,这可能是河南书家全国性大展成绩好于市场表现的重要原因。
其二,“文人底蕴”有异。笔者曾在一文中用过精细化的“文化底蕴”一词,结果招致批评,反思再三,觉得可能用“文人底蕴”更贴切些。有宋以来,文人味书画渐成主流,至明清更是达到巅峰。而江浙一带却正是明清文人辈出的时期,由此江苏积淀的“文人底蕴”亦远较河南深厚。国语中有“温文而雅”一词,所谓温而文则雅,远粗而近雅则几近艺术品收藏家的偏好。在此点上,地处中原的河南书家在文化遗传基因上恐与江苏书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三,经济发达程度有别。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虽然兴趣、爱好、眼光等因素极为重要,但同样具备了兴趣、爱好、眼光这些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基本条件后,投资者收藏者的富裕程度则成了艺术品价格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江苏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富裕的省份之一,其综合“省力”与民众富裕程度远非隶属中部的河南所能比拟。以2005年为例,河南人均GDP为11346元,而江苏则超3000美元,江苏约是河南的2.2倍,而苏南地区三市苏州(5.38元)、无锡(6.23万元)、常州(3.75万元)更在河南人均GDP的3.28-5.49倍之间,此外,江苏更有一大批年均收入逾百万元的企业家。盛世收藏,艺术品价格的上涨离开资金的推动是不能想象的,而国内各省书法作品的投资力量主要来自于省内资金,这应该是两省代表性书家作品产生上述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与说明
综上,从经验数值比较,迄今为止,江苏代表性书家作品在总体上要比河南代表性书家的作品更具投资价值。考虑到未来若干年内导致产生市场认同度差异的原因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笔者对投资性收藏的资金投向更看好江苏书家。
但有几个变量恐要进行说明,否则可能对当代书法投资起误导作用:
其一,在书法圈内,在专业网络拍卖市场上,河南书家与江苏书家作品的价格差距并没有国内大中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显示的这么大,有的甚至相当接近。不同市场上两省代表性书家的差价,可能正是河南书家作品的短期投资价值所在。
其二,河南书家的领军人物张海先生自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后,其作品的社会认同度与市场认同度在短期内急骤上升,平尺作品润格目前已达7000元,而网络市场成交价亦在4000元左右。作为投资性收藏的对象,张海先生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三,比较两省书坛的后备队伍(青年书家)作品的投资价值,近年来江苏书坛“四大金童”(管峻、陈海良、张东明、李双阳)崛起速度惊人,而河南书坛青年才彦中能与此四俊相提并论的似还缺乏。因此,投资江苏新一代书家作品,其回报率应不至于让投资者失望。

社会 发表于 2007-6-19 12:43

朝花夕拾兄推荐汪雷的这篇文章既有新闻性、又有投资收藏指南之功效、还具统计性、史料性。收藏学习了!em1 em13

水墨缘 发表于 2007-6-19 13:25

em2 em6

黔墨 发表于 2007-6-19 13:54

原帖由 社会 于 2007-6-19 12:4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朝花夕拾兄推荐汪雷的这篇文章既有新闻性、又有投资收藏指南之功效、还具统计性、史料性。收藏学习了!em1 em13

同意!

dou_客龙 发表于 2007-6-19 14:25

经济基础很重要

查学东 发表于 2007-6-19 15:57

分析,
很有道理,
尔太有才了!
em27 em27 em27

baidi 发表于 2007-6-20 21:31

这篇在别网站被讽为次文章, 在这里就有几个江苏网友在叫好.

喜鹊登录 发表于 2007-6-20 21:53

就象彩票站帖出的大奖分析走势图,中了头彩彩票站不分你一分钱,上了当彩票站也不负法律责任的。你爱信不信。

[ 本帖最后由 喜鹊登录 于 2007-6-20 21:56 编辑 ]

oliverlu 发表于 2007-6-21 06:53

红太阳 发表于 2007-6-21 14:27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析河南、江苏方阵代表书家作品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