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宾虹晚年眼疾与其书画艺术的变革有无干系?”的争辩:(你同意那种观点?)
关于“黄宾虹晚年眼疾与其书画艺术的变革有无干系?”的争辩:(你同意那种观点?)邱振中 :
在黄宾虹书法的演化中,与绘画笔法的融合、行书结体的解构,成为互相依存的两面,而《山水册》题诗处于这两条线索交汇的最佳状态中。
黄宾虹晚年由于眼疾,有一段时间只能凭着极其微弱的视力进行创作。他这一时期的绘画和书法都离开了过去的习惯,笔触短促,笔画之间的联系好像突然被解散,各自移动了一段小小的距离,但张力仍在。这一时期对黄宾虹书法与绘画笔法的融合具有特殊的意义。
范 曾:
其实黄宾虹的伟大,是不用怀疑的,然则岁月不饶人,当眼睛已全然不见,加上体力不逮,你偏说这是“会通之际,人书俱老”,那就会陷入不可自圆其说的我执。
艺术家固有创造之惯性,黄宾虹之双目失明作画与贝多芬之双耳失聪作曲,是不可比列的两件事。音乐的旋律,对大师而言是内心对天籁的回应,真正的大师在没有弹奏出声的时间,那美妙的音符便会流转圆融地组合,和声与对位会天衣无缝地、诗意般地存在,整个的朔拿大不在纸上,而在心上......
连接——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attachicons/common.gif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default/pin_3.gif
【“墨”然回首】——二十世纪书法家备案研究专题之 黄宾虹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default/multipage.gif 1 2 3 4 5 6 .. 7
琴鸟兄总是能根据热门主题演义出相关话题来推波助澜。支持一下。
我比较倾向于邱振中的观点。
艺术的独特效果总是与它产生的独特环境想联系。
黄宾虹之双目失明作画与贝多芬之双耳失聪作曲,属异曲同工。
套用范曾的话,可不可以这样说:“书法艺术对大师而言是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真正的书画艺术大师即使处于失明状态,只要他的手脚还能受头脑的支配,只要他的艺术灵感尚存,照样能创造出视觉艺术的奇迹。”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6-4 15:22 编辑 ]
主人说的:
正是我的本意,
完全同意!
套用的也十分恰当!!
因为视听觉是相通的,
通在哪里?
通在“心”!!!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 原帖由 因帅惊动党 于 2007-6-4 16:5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
能否谈谈党兄的看法? 这个问题有点玄妙....直观的说;大师的艺术创造,首先,源于真诚,达到---澄怀味象!短崭的眼疾,造成风格的改变有此可能!但改变不了内心的真诚和创作的冲动!所以,外在的障碍,不仅不会造成风格或技术上的硬伤!反而会激发更大的创造***!!!---或产生异乎寻常的作品!!!-----它所展现的是大师(不同于常人的)超常的艺术潜能!八大如是.....青藤如是......凡高如是...........宾虹大师如是,,,,, 在下认为:黄宾虹因晚年眼疾创作的书画的确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还是想信哪句话:“写的最高境介是画,画的最高境介是写”!或许用在黄宾虹晚年眼疾创作的书画上(充分发挥了他的艺术潜能的一个过程)不为过。
哈哈。一家之言,参乎一下! 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在晚年患眼障(和黄相似)!创作出不朽作品<睡莲>!-----中国有句成语--苞丁解牛---即技近乎道;物我两忘!------能成大师者,当此境界!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7-6-5 00:4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问题有点玄妙....直观的说;大师的艺术创造,首先,源于真诚,达到---澄怀味象!短崭的眼疾,造成风格的改变有此可能!但改变不了内心的真诚和创作的冲动!所以,外在的障碍,不仅不会造成风格或技术上的硬伤!反而会激发更大的创造***!!!---或产生异乎寻常的作品!!!-----它所展现的是大师(不同于常人的)超常的艺术潜能!八大如是.....青藤如是......凡高如是...........宾虹大师如是,,,,,
客龙兄,对中外美术史料、史论了如指掌,向你学习!
我想有个问题请教:眼疾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否会影响心理活动?程度有多大?以至于“变革”了画风?
在反论者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谓之“虚玄~玄虚”,也就说“骗人的”!
或者说,黄宾老无有“眼疾”,还会有后来的成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