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17
礼、乐、诗、书、数、射、卸,孔子能够掌握这么多种技能,他所达到的高度究竟怎样?(和现代人十分的能力非表现出十二分,很容易让人看出他的外强中干不同,古人十分的本领通常只能看到八分,甚至更少。孔子所掌握的技能,除了在《论语》等古籍上看到的之外,还应该有怎样的留白?)由于资料的欠缺,像这些可以感受到的部分,已经高不可攀,而由这些侧面所构成的整体,该是怎样的高耸入云?还有,支撑这一切的,更庞大的基座是什幺?
颜真卿的《祭侄稿》真迹得以传世,我们该感到庆幸还是因其更多的作品失传而遗憾呢?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19
《论语》所记录的大都是孔子中年后的言行与思想,那么,在此之前,孔子是如何成为孔子的?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脉络该如何梳理(这些对我们的参照意义也许更大)?
人们在享用丰收的果实时,往往忘记了果实形成的过程。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21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不是可以看成孔子早先的思想体系的构建由诗(感性)开始,至礼(理性)确立主体,完成于乐(抽象)这样的一个过程?
意识每前进一小步,都要历经巨大的痛苦。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7-6-9 04:25 编辑 ]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24
一方面,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生,焉知死”;另一方面,孔子也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丘之祷久矣”等言行,这些看似矛盾的言行在孔子那里是如何协调与统一的?
对悖论或神秘主义有深刻的理解就能明白个中道理。一个人感到难受时,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相矛盾在作怪。世间有谁没有自相矛盾呢?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9 04:29
哈哈,在此布道啊!放下执著,便得真悟~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31
没有人能不执着的,问题是有没有看到自己的执着。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9 04:35
即使“看到自己的执着”,能否放下?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37
那个时候,可放也可不放,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了。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9 04:37
正是“没有人能不执着的,”,才有“放下执著”一说〉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07-6-9 04:43
山可以是木头,可以是杯子……见杯子不是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