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米芾原本也只是说柳公权为“丑怪恶扎之祖””,是批柳公权的,“自柳,世始有俗书”。
什么是只知其一呢?引几段老米的言论: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
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
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真卿谬论。 至与字的丑与美 还是罗卜青菜各有所爱的 就事论事 对事不对人哦 其实我们只所以有这样的分歧 不是因为谁善谁恶 而是因为我们参与到书法的世界中来的的目的不同 就象看戏 有的人看故事的情节 有的人看重演员的表演 有的看最后的结局 还有的看剧里的服装道具 有的专们来看偶像 还有的专门看色彩 等等等等
许多人字不好 不见得就是世风丑恶的原因 毕竟毛笔书写的机会少了 人们的书写能力也就相应下降了 其他的艺术表现手段增多 书法不是人们寄情托物的唯一手段了 书法这一块相对以前就没有那么红火了 但人们找到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
再说丑角
丑角其实有表现正面的,也有表现反面的。正面的,是以其外表的丑或貌似的丑来衬托、揭示真正的美。
反面的,是以丑角的丑来强化、突出其丑陋的面目。
正、反面丑角的丑是有所不同的。
反面的丑角是真丑。
正面的丑角往往通过其外在的朴实、简陋、甚至丑陋来使人认识事物的本质,即真正的美,这个时候,可以说丑角不丑。实际上,反面的丑角展现的是不同认识层次上的美丑审美观,它更强调了事物本质的东西,站在更高的一个审美价值层面上。
总之,艺术家是通过丑角的丑来更好的表现美、认识美,使人更好的理解美。
当然,上面所述的美与丑,即艺术家试图表现的美、丑,都是他所理解、认识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创作者对美、丑的理解不深刻,那么塑造出来的丑角的格调必然不高。
虽然支持丑书者并未明确指出丑书是类似反面丑角(不是正面丑角),但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意思。其实,在讨论的最初期,我就一再问,“丑书的审美趣向、审美价值是什么?”,因为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但至今为止,似没有看到支持丑书者有明确的论述。
还有很多想表述的,没时间了,先写到这儿。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19 00:3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是只知其一呢?引几段老米的言论: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
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
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真卿谬论。
是谁夸大米芾原文之意?
米芾这几句,当然知道。为何当初不这样直接引用,而夸大其辞呢?
我看到的米芾论述的版本,只说柳是“丑怪恶札之祖”,没有欧,而且说柳远不及欧。
而且米芾也只是说他们的楷书而已。看看苏东坡和其他书家的评价,会更公正写。不要因为唐楷重法度而过分丑化唐楷。唐楷所表现的审美价值高不高,是值得探讨的。但不要感情用事,一棒子打死。 首先 我觉得写个字没有什么上纲上线的严重问题
其次 我也不觉得那些字丑 跟着你叫它丑书是就着你来叫的
最后 我也没有兴趣去整顿别人的审美取向 我只是希望所有的书者都能够尽情表达自己 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丑和美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象与内涵 你有你的理解 他有他的理解
回复 #25 火木子 的帖子
又把“丑角”与“好人”、“坏人”等同了,“美角”就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好人”、“坏人”与长相有直接关系?!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19 13:17 编辑 ]
回复 #26 火木子 的帖子
什么是“一笔书”?就是指横平竖直“漂亮”的那种文字书写。在老米看来,“安排费工”、“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真卿谬论”、“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丑怪恶札祖”、“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吏楷”、“俗品”、“笔始均,古法亡矣”!
回复 #26 火木子 的帖子
我并为否认“唐楷”的高度,在我看来:“唐楷是当时的写实或实用书法。你想,我们现在使用的“方块字”或称“仿宋体”,其发展可先追溯到宋代“活字印刷术”。在其制造过程中,必然始于手工书写,将其定为实用书法不为过吧?此前的唐代同样也需要实用书法,唐楷当仁不让。可以说没有唐楷就没有宋体字,也就没有“活字印刷术” 的重大发明。你说唐楷的功劳和贡献大不大?所以我称唐楷是实用书法或写实书法的历史高峰。当然,实用书法还可以往上追溯到隶.篆.甲骨文……若不是这样,那唐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引自[ 陈浩观点 ]:“唐楷” 为何会在当代书坛及展览中遭到冷落?(给唐揩洗个澡!)
地址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65936&fromuid=44767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7-19 13: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