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诗人书法家宋开强
超然翰墨禅境在德艺双馨承古今——记著名诗人书法家宋开强
本刊记者 耕
夫
艺术犹如闯难关,开强战犹酣。铮铮铁汉,废纸三万,体阔心宽。挥毫走笔雄风现,墨海起狂澜。悬纸劲腕,法度精湛,气贯云天。—《秋波媚》
宋开强,字拓疆,号禅心。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日韩新书画家联盟副主席、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禅林书画院院长、佛禅书画大师。他的传略和作品被《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多部辞书所收录。书法作品几十次在国内外各种展赛中入选、获奖。其作品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日本、南韩、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友人收藏。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都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
[题记]厚土滋养育英才,他出生在东北松嫩平原,黑土地造就了他坚韧、质朴、豪迈的性格,胸次不凡磊落而有大志,松花江浸润了他醉心书画的艺术灵性;天降大任于斯人,在波折与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诗情书韵的求索数十载寒暑临池不辍,成功构筑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体系——诗书画。近年来,精品、妙品、神品叠出,成就斐然,倍受海内外人士之推崇……
宋开强,这位以诗书画饮誉艺术界,名闻遐迩的书法大家,书风以古拙沉雄、飘逸奔放、刚劲清新见长,自成面目,风格独具,作品为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所喜爱、珍视。在枫叶如丹的仲秋时节,本人有幸在其寓所谋面,倾谈之中得知,竟是老乡,乡情乡音倍感亲切,虽属初识,然一见如故,仿佛神交已久,颇为投契,引为知己。开强先生性情凝重深沉、洒脱豪放,谈锋甚健,襟怀气度,志趣学养令人倾倒,他在古典诗文上的修养和造诣十分深厚,可以说是思如泉涌,胸藏万汇,无论是唱酬应和还是托物寄兴、随事题对,作藏头诗,嵌名联皆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诗思敏捷、意境悠远。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开强先生幼承庭训,染翰丹青,融汉魏之神髓风骨,取法甚高。三十余载以诗为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以书为骨,唐楷起步,问津于楷法大家,如颜、柳、欧、虞诸帖,魏碑《郑文公碑》、《爨龙颜》、《爨宝子》等等,朝临斯,暮临斯,寒暑不辍;稍长,又攻汉隶,举凡《张迁》、《衡方》、《礼器》、《石门》云云,无不心摹手追;行草以王羲之《兰亭》、《圣教》、王铎《草书诗卷》、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为范本,后醉心于张旭、怀素、山谷之大草,兼涉老庄禅易之精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积沙成塔,融会贯通,形成了遒劲苍拙的厚重书风。以画为韵,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诗书画结合。他以坚如磐石、韧如薄苇,磨穿铁砚、坐破寒毡的执着在艺术上不懈求索,集古今之精华,纳书画之要点,揽艺术之神韵,融禅佛之境界,不拘一格。临、摹、悟,由渐悟到顿悟,融会贯通,卓然而成一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达到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闻其诗,清丽淡雅,朴实无华,缘情言志,起承转合、意境悠远,气魄恢弘,抒发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贮之于心,或寄之以笔,集腋成裘,独树一帜。诗中许多画龙点睛、形拙意巧之笔,读来总是令人心潮激荡,神思邈远。仲秋时节他在关门山采风时写到:晴空澄霁色斑斓,赤橙黄绿秋景妍。五彩湖边观倒影,龙门峡畔水潺潺。红叶题诗添韵事,碧溪如带绕山间。青龙卧处剑峰耸,曲径通幽醉忘还。或伫立于山颠,或行走于江水之岸,俯仰宇宙,思接千载,长短吟哦,发思古之幽情,文如其人,诗如其人,风格即人格,斯言不虚。赏其书,澄神静滤,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纵横皆成妙象矣。楷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行草顿挫盘礴,若猛兽之搏噬,进退钩距,若秋鹰之迅击、铁划银钩,凝重飘逸、错落有致,笔势雄浑苍劲,隽永酣畅淋漓。志在新奇无定则,浑然忘我率天真。榜书笔力雄奇,力透纸背,跌宕纵横,苍古浑厚,格调清新,气韵生动,深邃博大,高古精妙。狂草笔势连绵、气韵贯通,如万岁枯藤,每当酒酣兴发,尽情挥洒,势如旋风骤雨,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气势恢宏,动人心魄,浓淡干湿与间架结构皆变幻无常,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极具艺术感染力。开强先生曾曰:“作狂无楷不工稳,笔下无篆不圆劲,墨扬无隶不醇厚,笔到无草不流畅。
品其画,心思造化,妙造自然,动人耳目,重传神、重气韵。静动相宜、墨彩辉映、气骨雄伟,得形似,又兼得精神姿制。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可谓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精神的愉悦、极高的艺术享受。
板桥大令有三绝——诗书画,开强先生秉承古风,诗书画匠心独运、三位一体,融会贯通,直追古人 ,实属难能,堪为鳞凤龟龙、书坛俊彦。
开强先生不仅精研儒、道学说,对佛学文化亦极为推重,深悉佛学对中华民族文化之深远影响。对王羲之后裔隋朝书僧智永禅师、唐代禅书大家怀素、近代高僧弘一法师诸名家的佛禅墨宝极为欣赏,神驰澄、明、虚、静的空灵境界,致力于佛教题材的禅书、禅画创作,在艺术界可谓凤毛麟角。
所谓禅书画古已有之,成熟于中唐,盛极于唐末五代北宋的禅宗,引发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浸及书画艺术领域,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书画,禅书画讲求的是精神的超然升华和顿悟间的慧觉之念,心师造化,笔墨精到,情高格逸。开强先生追求中国文人画的情趣与笔墨气韵,他用小楷创作的五千余字的佛教经典《金刚经》,长十五米,法度森严,全卷气韵生动,意与神会,既具金刚之尖锐于骨架,更得般若之妙趣于体息,实禅心得意之妙笔。书前之静穆端庄,书时之屏气敛神,书后之释怀得意,胸间意气喷薄无以遏抑,妙趣情景,当可神会,而开强先生横溢之才华,更令人抚额称羡。
开强先生的禅画受任伯年、李耕等人物画大师影响最大,以人物为主,兼画奔马。笔下人物神情各异,意境高古。无论贤达高僧、酒仙狂士,还是诗圣骚客、浣女稚童皆形神兼备,各见灵性,颇富禅机,大有呼之欲出、跃然纸上之感。他创作的禅画系列《十八罗汉图》,构图千变万化,运笔忽粗犷忽灵细,人物造型奇拙、动态亦不雷同。可谓工笔端丽,线条流畅,写意传神,意境幽远,写实与抽象并重。他喜欢“催挫干掣,毫飞墨喷”的感觉,毛笔在他的手中如墨龙飞舞,彩凤翱翔,时而明快洒脱,时而稳健斯文,轻云薄雾,仪态朦胧,宛若老子所云:“恍兮惚兮”的意境,画到兴酣处,只不过五七笔,就是一个传神的形象,有精有神,当你眼睛稍加收敛时,却只见墨的聚散,线的奔腾。无疑,他的笔墨简约,朦胧蕴籍即是禅机的彰显—在视线觉上的黑白灰中透出五彩光环。
风月一庭为良友,诗书半卧榻是严师。开强先生睿智善悟,勤于思索,坚持理论与创作并重,以前人的智慧结晶指导书画创作实践,潜心专研历代书论、画论,《汉魏六朝书画论》、《初唐画论》、《中晚唐五代书论》、《宣和书谱》、《宋人画论》、《清代画论》等,常置案头,卧游五岳,坐拥百城。他写的书画评论,言简意赅,评述设喻准确,词章华美,境界深邃。读文史,涉宗哲,习词赋,感悟人生,超越自我,力求新境。正如他在一首七律中所言:胸藏六韬驱无兵,泼墨书画啸长风,腕揽云烟多变幻,胸存法度气纵横。动似行空天岸马,静如坐禅补衲僧。逸韵俱从万籁出,功深化境学养中。
开强先生以诗人的豪放与学者的严谨在艺术的天地里纵横驰骋,领略艺术的峰颠之乐。艺术无国界,学者有祖国。开强先生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文化使者,他愿以手中之笔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把独具魅力的东方国粹——书画艺术,传介给世界。
自说自话,还以为在地摊忽悠老干部呢? 自说自话,还以为在地摊忽悠老干部呢? 自说自话,还以为在地摊忽悠老干部呢? 吹少了还算得上是小名人,吹多了可就成了大骗子了。 呵呵,这些都不是书法家宋开强的自说自话是媒体对他的专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