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也有“帝”和“后”
印石也有“帝”和“后”□牧野 元代以前,篆刻印章的材料中,金银铜铁之类一直占据霸主地位,其次还有玉和象牙、牛角等质地坚硬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不易受刀,不仅妨碍印文的变化,而且篆刻方法也不易掌握,桎梏了篆刻艺术水平的提高。书画家篆写的印稿,在工匠镌刻后,要么降低设计时的艺术价值,要么改变原稿的艺术风格,因此,书画家都在呼唤一种便于镌刻的新材料。 解决这个问题,元代画家王冕功不可没。据说王冕在游玩浙江处州丽水县宝华山时,发现山上有色彩斑斓、细腻柔润的花乳石,用刀在石上试刻,效果很好,他就自刻了“会稽佳山水”等几枚印章。这种不经意的举动为印章取材开辟了一种新途径。花乳石质地松脆细洁,色彩丰富,行刀脆爽。在花乳石上篆刻印章,不仅易于镌刻,而且富于表现力,笔画线条朴茂遒丽,显出一种古朴浑穆的金石之气。用花乳石做印材还解决了篆写时刻工相分离的问题,从而激发了文人自篆自刻、操刀耕石的热情。
发现灯光冻石可作印材的,是印章流派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他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儿子,从小受到艺术熏陶,诗、书、画、印无一不精。
花乳石和灯光冻石,其实都是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王冕为青田石取名花乳石,是因为用水磨石时,磨出来的白粉把水也染成了乳白色。而最为名贵的印石,要数福建寿山出产的田黄石。
田黄石据说发现于明代,清人施鸿宝《闽杂记》记载:(明代)有位农人进城卖谷,因担子一头轻一头重,便顺手从寿山村稻田里拿了块被人从田里挖出扔在一边的黄石头,放在担子轻的一头,路过致仕在家的文学家曹学佺门前,曹发现这块黄灿灿的石头很喜欢,便买了下来,于是田黄石“遂著于时”。
在有关田黄的传说中,还把田黄与皇帝联系在一起。如说朱元璋童年当乞丐,一次要饭到福建寿山,浑身长满了疥疮,又遭逢大雨,只得躲进石洞中避雨。因为洞中蕴有田黄,朱元璋枕石而卧,数日后疥疮竟不治而愈,朱元璋登上九五之尊的龙椅后,便命人监驻寿山,采田黄以供皇室。还有说清代乾隆皇帝登基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帝送了他一块黄色的石头,梦醒后让满朝文武圆梦,福建籍的官员纪晓岚说那石头出自福建,是寿山田黄石。乾隆即位后,封田黄为石帝。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印石中既然有“印帝”,当然也要有“印后”与之相衬。享有“印后”美誉的,是昌化鸡血石。它产于浙江临安(原昌化县)的上溪乡。明朝时,山民从露在表层的矿石中,采得稀少罕见的鸡血石,经打磨后,发现它质地细腻、晶莹,色彩鲜艳,好比刚被宰杀的鸡滴血于石材之上,让人爱不释手。它又易于雕刻,报官进贡后,深得皇宫贵族及文人墨客喜爱,于是成为馈赠和收藏的珍品。早在乾隆年间,便有“鸡血田黄,石中之王”的传说。
石不能言最可人。女娲炼石补天后的遗漏,尚能生出一段人间奇缘,造就一部不朽的《红楼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光,经一颗颗小小印石的折射,也能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茫茫印海间,不知道又有几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等待着向人们倾诉。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学习了。。。。。。。em4 em1 好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