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木子 发表于 2007-5-17 21:44

从道人处学了二招,赫赫。

我觉得还应该注意语意的连贯、呼应等。

熊志凌 发表于 2007-5-17 22:54

回复 #1 江陵半农 的帖子

同意南山道人意见,



柳堂记

文/半农熊志凌

夫自古之文人之无斋馆堂号,犹孩童之无乳名,见者少焉。其或戏之以趣,或兴之以感,或记之以事,或托之以怀,常得于内而发于外,形于表而铭于心。如此者甚,难穷其极矣。
志凌一介村夫,才疏学浅,不求闻达于官途,惟期心净以自安。平生无甚雅好,惟于书艺间情有独钟。故每有余闲,常临帖摹碑,寄情于此,偶有会心处,曾自喜半日,得意而忘形焉。人不知我之乐而谓曰:“盛年难再,以君之才,当扬长而避短,以求一官半职,光耀门楣焉”,每于是,吾常泯然而笑,人皆叹惋。呜呼,人知从功名之乐而乐,而不知吾乐其乐也。殊不知功名利禄,皆为俗品,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其可长耶?然艺可修身,书能养德,是为至乐也。
吾生于梵净山下,长于怒溪河畔,食田舍之粟谷,饮山间之流泉,实农家之子焉。蒙父辈披星戴月,含辛茹苦,攒钱积粮为吾四处求学,十年寒窗,终有所成。感于时遇,幸于县府谋得一职,离家百余里,浑浑然不觉二十有七矣。昔王粲云: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故虽今不居旧所,然思乡怀土之情,岂可忘焉?遂每有怀想,常揩妻带儿,回乡以探矣。
吾之老宅,临于溪畔,前有二柳,年逾八百,古木也。每回乡,父即谓此柳之非常焉。今见树丛蔚然,甚喜。每观之,辄心有所感,欲述文以记之。志凌虽书室简陋,德艺未成,亦非文人雅士,不敢以书家自居,然名此柳于室之愿久焉,遂且附时人风雅,取书斋名曰柳堂,名之于室,记之于心,盖求心安而神定,以诲儿孙莫忘其本也。
                二○○七年丁亥三月,半农熊志凌记。

[ 本帖最后由 熊志凌 于 2007-5-17 23:04 编辑 ]

老布 发表于 2007-5-18 09:48

在对几个助词"焉"字斟酌修改!

黔人布衣 发表于 2007-5-18 10:09

原帖由 老布 于 2007-5-18 09:48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对几个助词"焉"字斟酌修改!
亦有同感!

易晓亮 发表于 2007-5-19 19:55

还记着老兄在书法年会上的精彩,俗到极致!
没想到老兄还会这手,雅到极致!em1 em1 em1
小弟连白话文都弄得不清不楚呢,向你学习!

聊可聊聊 发表于 2007-5-22 16:32

学习!face13 face1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江陵半农(熊志凌)古文《柳堂记》,请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