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之 发表于 2007-4-28 16:16

[原创]《书法》:书坛目睹之怪现状 (二)

《书法》:书坛目睹之怪现状 (二)



书坛目睹之怪现状

--------------------------------------------------------------------------------

http://www.shwenyi.com 书法2007年4月28日


                       (选自《书法》2007年第4期)

                            文/ 裴志强

  《美术报》第六七九期(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刊登了拙文《书坛目睹之怪现状》,对当下书坛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文章刊出后被一些书法论坛转载,从点击率和网友们的跟帖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反响的,有的网友说书坛中的怪现象还远不止这些,只是有些现象我们见得太多,习以为常罢了。仔细想想,这话说得还真是不无道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表面看似合理,甚至我们自己也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些看似合理的规则,但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地去分析研究,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比如初中上生理卫生课时测盲点,明明是两个点,但在一定的区域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点,很大程度上,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正是处在了这个盲区里,所以就有了许多“视而不见”的现象。虽然在《书坛目睹之怪现状》里我已经列举了许多怪现象,但随着分析不断深入,这些“视而不见”的现象还是被我们发现了不少。

  一、有名家,无名作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一个艺术家的成名与否,关键在于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先有了名作才有了名家,比如歌星,只要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流传,他便可以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名人,像庞龙,《两只蝴蝶》一飞,他的名字跟着就飞入了千万百姓家。文学界也是如此,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无论歌唱家还是作家,只要一提到人,往往能想到他们的作品,而这种现象在当今书法界却不是很明显。

  要说书法界没有名家,我看谁都不会相信,随便抓一把也能抓一箩筐,岂止是名家,大家、大师也不在少数,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提起这些所谓的名家,我们的脑海里除了名字还是名字,根本想不起他有任何的作品让人记忆犹新。也可能是这些名家的作品太多了,让人无从记起吧。但这并不影响这些名家大家的身价,岂不怪哉。

  想想古代的名家大家却不是这样,能够流传至今,往往是由于有名作传世。比如一提到王羲之,便想到《兰亭序》、《十七帖》;一想到苏东坡,便想到《黄州寒食诗帖》;一提到王珣,便想到《伯远帖》;一提到颜真卿,便想到《祭侄稿》、《争座位帖》等等,每一个名家的身后都有与之相应的名帖传世。而当今书坛的现象却与之相反,绝大多数情况是有名家,无名作,有名头,无水平。

  二、重名头,轻水平

  一个人要是出了名(且不说出名的原因和途径),那么他无论干什么都是好的,走到哪里都有人追捧,说得难听点,就是连人家放个屁都香的。当今书坛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重名头、轻水平。如果你真有水平,是真正的名家,那么受到重视、追捧,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水平不怎么样,而把名气、头衔看得比什么都重。如果你细心,就不难发现,一些人在作自我简介时往往会不忘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什么名家、大师的称号毫不吝啬地往自己头上加,还有的人为了谋得一官位或荣誉而不择手段,打击报复、搞人身攻击,什么损招都用得出,而自身的水平如何却不怎么在意,更不用说那些活着的人为自己修年谱、纪念馆什么的了。就如同“穿上唐装不一定是艺术家”一样,有了“名家”的幌子也不一定有真水平。

  重名头,轻水平的另一个表现是那些只看名头不论水平的“名家追捧者”,这些人唯名头为是,只看头衔大小,不论水平高低,好像只要和这些“名家”沾上亲带上故,自己也就马上光芒万丈了。一些画廊和拍卖行在出售字画时也是这样,只看头衔、职位,头衔大,职位高,价格就高,无名小辈,无论水平高低,一律靠边站。这样做的后果无疑是给人造成了“名气=水平=价值”的错觉,这是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长此以往,极易造成艺术市场的混乱,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三、吹捧家多,批评家少

  历来盛世是不怕批评的,愈是想构建伟大的时代就愈得欢迎批评,当然,要想把书坛搞好,同样离不开批评。

  唐代之所以出现“贞观之治”,和魏徵、房玄龄是分不开的。一个真正的批评家是应该学习魏徵、房玄龄,应该是敢说真话,凭良心说话,不说违心话,不怕得罪人,不唯权,不唯上,有一说一,不人云亦云。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书法界也提出了构建和谐书坛的口号,和谐书坛的构建必然不能缺失批评。而事实上真正的批评家却并不多,那些以批评家自居的吹捧家倒是不在少数。他们在权钱面前丧失了基本的尊严,只要有利可图,什么好听的话都说得出来,总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如花钱请几个著名的“评论家”给你开个作品研讨会,只要有钱,保证能把你的作品说得天花乱坠,比谁都强。表面上是离和谐书坛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其实是和和谐书坛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

  当然,真正的批评也不是讽刺挖苦、打击报复,书坛中就有那么一部分人,往往借批评之名去打击报复别人,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的本事就是恶意中伤,无中生有,总之只要是与己不利或者是和我有节,你就别想好过,非落井下石而后快。

  四、重入古,轻出新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继承的目的也在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从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件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说得明白一点就是都有新的元素,所以才能流传千古,作百代楷模。

  深入传统,从经典中吸取营养,这本身并没有错,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如果过于强调复古,强调传统,就很容易被束缚思想,永远走不出古人的影子,变为古人的奴隶。

  当今书坛似乎就有这么一种复古风,言必及“古人、古法、古意”,以古为美,对于创新,却总是闭口不谈。各种临帖班、临帖赛也是屡见不鲜。放眼书坛,几乎是千人一面,风格雷同,很难找出有突出风格的作品。说小楷必魏晋,说行草必二王,或者傅山、王铎、张瑞图,总之是说写什么,都是一窝蜂。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如果我们钻进传统里出不来,又怎么能百花齐放,如果我们固守传统,又怎么能够发展创新?没有发展创新,艺术的生命何在?

丛中笑 发表于 2007-4-28 17:34

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4-29 06:54

还可以再深刻些,只是触动得神经就更多了

江西心得 发表于 2007-4-29 08:41

第一点说的很有水平,当前书法篆刻界确实不如美术界,目前还没谁在国展中拿出什么巨作,能打动大家并使之成为个人的历史代表作而被人广为传颂和牢记.但这必须是双方的付出.个人的适时爆发,加上评委无私的助推,才可能同时创造奇迹.以往的评委看来多是发现强手,打压唯恐不及.深怕有人过己.其实很多时候,真诚的赞美他人,也是赢得尊敬的前题.

佩之 发表于 2011-4-7 10:24

第一点说的很有水平,当前书法篆刻界确实不如美术界,目前还没谁在国展中拿出什么巨作,能打动大家并使之成为个 ...
江西心得 发表于 2007-4-29 08:41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_10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书法》:书坛目睹之怪现状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