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2

论·现·代·书·法>>时 间:2007年2月8日 地 点:中国书画杂志社



论·现·代·书·法
◇ 沃兴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 曾 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创研室主任
◇ 李相国: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何昌贵:《青少年书法报》社长兼总编
◇ 兰干武:《书法报》执行主编
◇ 蔡树农:《美术报》书法周刊部主任
◇ 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 杨中良:《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
◇ 杨 涛:《中华文化画报》副主编
◇ 邵 岩:“现代书法”家
◇ 杨 林:“现代书法”家
◇ 魏立刚:“现代书法”家
◇ 一 了:“现代书法”家
◇ 周明华:书法网CEO
◇ 齐玉新:中国书法家网CEO
◇ 王稼丰:中国书法网书法研究版主



时 间:2007年2月8日 地 点:中国书画杂志社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3

杨中良:现代书法无论从创作的角度,还是理论的层面,在认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是书坛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请来专业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作者、评论家,还有书法媒体的同仁,就现代书法现状、创作观念、文化素养、艺术市场以及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相信通过此次讨论,能使读者对“现代书法”这一艺术门类形成初步的认识。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5

现代书法的现状和处境


 杨林:上世纪80年代,传统书法的复活与现代书法的诞生没有太长时间的间隔,几乎是次第粉墨登场,对于我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帮人来说,这都是新鲜玩意儿。得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字”与“仕”纠结的根深蒂固,或是人类群体中某些渴望艺术诉求的欲望存在——这种形式表达简单快捷,书法热潮很快便呈现蔓延泛滥之势。传统与现代一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一些后来被称之为“流行书风”的传统写法也被社会的很大层面认为是“现代书法”。因此,有些学者不遗余力地想厘清现象与概念的区别、对应关系,虽然这对书法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但是,学术结论一直没有形成,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有完全准确统一的概念诞生。   



 兰干武:事实上,我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所谓“现代书法”的真正定义。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只言片语、模糊不清的东西。不要说科学的阐述,就是比较深刻的感性描述也没有。我曾经听到几位现代书法的前沿人物说,现代书法最能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这是对现代书法的充分肯定。然而,这是自欺欺人的,是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是一种假设。



  杨涛:现代书法这个词的前缀部分“现代”这个词,我认为是强调书法的“现代性”这个概念,而不是和“传统型”书法对应的“现代型”这个意思,它是指当下任何一位优秀书家必须尊重和必须把握的两个方面。


  何昌贵:在我看来,现代书法具有不确定性,现代书法是基本脱离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具有现代审美意识下产生的。有意思的是:我曾见到一位现代书法家对自己的作品竟然也看不懂,他要读者去欣赏、去领悟,能理解什么就是什么!由此,我想到了一位现代诗人,自己写好的诗竟然也读不懂,他说是在***中创作的,***过后,头脑清醒了,看看自己写的东西,看不懂,自己也莫名其妙!现代书法不也是这样吗?!
  杨林:现代书法这一概念究竟对应的是哪些内容,原有的含义现在还能还原吗?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现代书法不是书法”,这是王南溟先生提出的。我曾经固执地对着具体的作品向他发问:这清楚的两个字的作品是不是现代书法?他说是,但与书法无关。很长时间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他说的什么。
  杨中良:现代书法是一个相对于传统书法的概念,现代书法自身也风格各异,门派林立。从创作观念、创作材料、理论支撑都各有不同,有趣的是,我接触过同一个展览的不同作者,他的艺术理念却大相径庭。
  王稼丰:现代书法通过对传统的重新梳理从而在公众之外寻找到一种与自身的契合,或者直面自身的宣泄。它所需要的思维力度并不为很多人具有,这似乎也是对书法的一种回归或者反叛。
  李胜洪:我认为,现代书法(注:我并不认同这种定义及表述,在此权且借用)这些年来的发展时冷时热、时隐时现。现代书法的发展并不与传统书法存在相互对立。可以说,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在当代文化视野中派生出来的新样式。
  齐玉新:我以为,现代书法虽然不算这个时代书法的主流,但是依然有一批作者在执著地耕耘着,甚至冒着不被理解的危险。但是从现实意义上讲,现代书法的影响力还不够,还需要被社会广泛的认知,只有广泛的认知才能被社会重视和接受。这可能和官方的展览不接纳现代书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现代书法一直是角落里面默默开放着的小花。
  蔡树农:现代派书法如何展示还是一个问题,基本没有解决场地环境与现代派书法的最佳协调,包括作品的装裱都不尽人意。难怪文化学者柴中建要感叹北京大山子798厂区——一个流放艺术家欢聚的巨大艺术场所,迄今未搞过超体积超规模超视觉的现代艺术展览,因地制宜的设想只停留在口头宣言上。
  兰干武:玩现代书法的12位书家摆了一个“龙门阵”(龙门阵——现代书法展)。其中一个朋友就其他11位朋友的作品,作了一一评析。评析的结果一言以蔽之:不成熟,未入门。这些现代书法的代表人物都如此,余者琐琐,安足论哉。

  李相国:现代书法正处于一个探索成长期,较之萌芽状态它已涌现出一批卓有成效的探索者,其个性鲜明的书风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书坛,然而现代书法同时又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6

现代书法的创作观念

  齐玉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或者还要早一些的时间里,已经有人在搞现代书法。但那时候仅仅是探索阶段,仅仅停留在文字变形或者借鉴日本的墨象派以及西方简单的美术构图来试验的。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看到了现代书法逐渐成熟的一面,包括创作思想、技术、手段以及作品后面所需要表达的东西,甚至很多作品已经开始尝试着抛弃文字的可读性,这无疑是向前走了一大步。
  杨中良:欣赏现代书法要进入现代书法的艺术语境。
  魏立刚:1999年,“巴蜀点兵”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展上,我设定了一个兼容立场,只要和汉字、书写有关都在入选之列,就是想不要设限、封堵、过早圈定,让其自然的大流域的实验、试错,拱显出多个派系。如今看来十分正确:一方面自由无束,广义上成了现代艺术的新胎儿;另方面,脉络上更有血缘遗迹,防止滑入绘画的井。
  邵岩:在传统书法里面,汉字是书法的重要表现对象,某单元内所包含的元素——线的质感和运动、空间分割等均难以拆借和组合。因此它有限的变动性极易形成预期的共识和群体模式,而模式又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变动,导致新模式飘忽不定,时而像古人某处,时而与今人相撞。结果众多的作者以十分相似的面貌出现,极大地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和汉字表现力的张扬。
  曾翔:现代书法应该属于观念艺术的范畴,它是借助汉字的元素表现艺术家的思想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书法放大。
  张公者:现代书法它的中心词是“书法”,“现代”是它的关键词。那么,如果称其为书法,则必须是以汉字为载体,若脱离了汉字,则非书法艺术。而汉字的书写有其自身规律与约定俗成的规则,简单如篆法、草法等问题,若所创造的作品不守此“法”,我们不能否认其创造性、艺术性,但我们不能再称其为书法——可能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缘(源)于书法而已。好比猿与人,都说人是它变的,但人不是猿。现代书法,它强调“现代性”,是否可以说是强调它的“创造性”。
  王稼丰:现代书法对文字的重新审视可以视为对文化“在场”的重新审视,这种创作上的追求能够使作品成为建构起来的个体生命有关的表现或者传达,它容纳了传承和当下。
  曾来德:当我们处在汉字创造的情形下时,我们看到字本身的意义和内容要远远超过它被规定表达的那些内容和意义。这就给书写带来了新的对象——汉字的生命,而非它承担的什么。汉字的表形性(即绘画性),汉字的符号性、抽象性,或多或少都能在它自身的结构中体现出来。我想,完全可以还有很多尚未出现的文字和许多已经消失的文字,即我们从文字学意义上无法辨认,还可能不知道怎样去书写,但它们是文字的创世纪与启示录。书写亦可理解为造字,随着每一次不同的书写,每一个字也都被重新创造。书法家的笔触可以被理解为听凭造化和揭示造化秘密的行为。
  邵岩:汉字艺术是一种在书法与非书法之间所做的努力。书法已不再是固有的模式中的书法,而是以它一个又一个的否定价值,来实现它在视觉图像中的使命。汉字艺术的创作理念,一定是建立在空间观念的转换上,从对汉字单元空间结构的关注到作品所有的空间,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去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文精神。
  一了:我近年的实践逐渐转向观念的实验,由“囚境”开始,将书写拉回现实存在问题的追问,并对文化转型中的诸种问题进行反思与揭示,来扩充书写的现代含义与语言张力。书写能否参与社会现实的批判在此成为某种意味深长的实验与可能。
  李相国:现代书法重在表现人们的内心诉求,作品更加强调整体效果,更具感染力、震撼力。现代书法尚趣,在形式构成上着力于对传统书法元素的解构整合,使作品更具笔趣、墨趣、意趣。
  蔡树农:我可能是近几年专业书法媒体中直接进入现代派书法展览现场最多的记者,接触的现代派书家也最多,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等地的现代派书法展览我都去了。在我眼里,现代派书家群体的整体素质较之庞杂的传统书家阵营,其相距何之天壤,徐冰、王冬龄、邱振中、曾来德、魏立刚、邵岩、白砥、一了等的综合素质非常人所能及。而且,我也认为截至目前的创作,现代派书法界已经产生了极少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法作品与书法家,较之历史上的传统书法大山未遑多让。
  齐玉新:我认为现代书法是需要那些有思想、有***、有独特理念和其他综合艺术思想的人去搞得,没有才情的人是搞不了这玩意儿的。现代书法创作不仅仅需要传统的笔墨技巧,重要的是需要想象、思想!
  曾翔:我认为艺术只要是一流的,肯定是有一流文化的人。反过来有一流文化的人并非能搞出一流的艺术来。有没有文化不能光看是不是教授、博士后,重要的是拿艺术说话。
  魏立刚:要了解传统书法的一切精髓,又要具备除此之外的多种素养,譬如自然科学、哲学、绘画术等方面的涉猎与融入,应具备全球视觉艺术的视角与级别。
  沃兴华:我反对“书法家要学者化”和“学者型书法家”的说法。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书法家要多读书多学习。现在书法界(书家)文化素养不够,确实需要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属于“字外”工夫,而“字外”工夫必须是“字内”人谈的。
  杨涛:现代书家的文化素养方面,勿庸置疑,越全面越好,越深入越好,最好个个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
  沃兴华: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都学,必须有所选择,选择的出发点是书法,要画出一个知识范围,必须像圆规那样,一只脚深深地插在书法的基点上。

  李相国:现代书法要实现从“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的形式美到“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的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因而要求书家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外师造化的悟性,敏锐的时代嗅觉,超常的创新能力。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吃得下五谷杂粮,又有良好的消化吸收能力。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7

现代书法的艺术市场

  魏立刚:传统书法界与古典书法的众多美妙动人处游走于市场,“人书俱老,名人字画”是此道的行规。现代书法破了古典的窠臼,引来不伦不类的无归属感,加上没有研制出到位的成品,所以少有涉足市场。
  曾翔:近几年也有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家开始收藏现代书法作品。
  齐玉新:我没有接触过现代书法的市场,这个市场在国外据说价格不菲。可能外国人比我们更前卫一些,也比我们更能接受新事物。好像国内市场尤其是大市场不好,这主要是缺乏一个市场引导的问题,因此也导致市场认知度低。
  李相国:现代书法目前市场的状况是国际市场好于国内市场,其原因是目前的国内书法市场有着较强的官本位特性,一般人买字往往注重你担任哪级书协里的什么样的“官”,依“官”定价。而国外市场往往不太注重你的头衔,看重的是艺术水准,历史价值。
  魏立刚:但个别的艺术家由于已相对成熟与做工考究,所以有了市场,且价位远高于传统书法。我研制的水墨调金色狂草以每幅12万元被多家博物馆及藏家购入。由现代书法衍生出的抽象绘画价位就更高了,丈八的可在50~100万元之间出售掉。
  周明华: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化”与“春天来了”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歇过,这个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如做股票和期货的庄家之间的博弈了!我的思考是在目前种类繁多的中国当代艺术中,谁将脱颖而出,成为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市场上的代表?
  齐玉新:书画市场这几年很火,为啥?老百姓有钱了,老百姓想投资,老百姓也有了一定的艺术档次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民素质的不断升级(我指的是一些新贵们成长起来),相信他们总会比现在这些人的素质高,会慢慢地接受现代书法作品。
  周明华:我将眼光停驻在从现代书法而发展成的“汉字艺术”上来。我个人的判断是“汉字艺术”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市场未来的代表!

  一了:柴中建说,我们迎来了现代书法的春天。我对石虎说,现代书法的确走到了可以堂堂正正面对当代艺术的时候了,的确是该汉字发挥威力的时候了,中国现代书法的实践成果终于可以超越或大于日本、韩国的前卫书风,逐渐地羽毛丰厚,在当代艺术的大背景拓展书写的疆域与种种可能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书法已经在国际当代艺术的舞台上渐露声色渐入佳境。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3-17 23:58

现代书法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杨林:现代书法不再受到质疑,也不再成为时尚,只有极少数的人还在为伊消得人憔悴,创作队伍的急剧萎缩,正可以说明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对艺术持有的态度,反过来这也是艺术家的态度。
  何昌贵:我欣赏现代书法。现代书法极具美术绘画构图的成份,多数现代书法创作家具备这个才能,一般人很难进入这个圈内。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尝试着创作“现代书法”,写了几张,不是那么回事,怎么写也难于进入“现代书法”所形成的状态,只好罢笔,于是乎,感叹其难耶!感觉简单,创作起来难于上青天。这“难”的背后,就是没有师承传统的规律,没有传统做基础,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现代书法的发展前景是令人堪忧的。
  魏立刚:德国一个著名策展人说:中国的未来要看“书写性的抽象绘画”了。郎绍君极重传统,却曾说现代书法很可能要“起事”。范迪安、刘骁纯常年关注“书象”艺术这一领域,就是缘于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极有潜力的视觉艺术样式。我则坚信汉字的抽象作品将是中国本色抽象艺术的担当者。中国将成为一个大国,她就得有自己的大文豪、大实业家、大政治家、大艺术家……现代书法真是生逢其时啊。传统书法要出大师必须得调整航向,玩真古典而不是“伪古典”。
  曾翔:一个时代当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百年之后回头看看这个时代写的全是古人的模样,肯定不是历史所期望的。
  李相国:现代书法取决于书家的自身努力、艰苦探索,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
  兰干武:就我个人而言,希望看到更多饱学的有志者参与到现代书法的实践中来。就媒体而言,《书法报》也是十分关注从事现代书法探索的这个群体的。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3-18 00:34

布衣也来凑热闹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3-18 00:37

(文中原创观点,引用应注明出处)


为“ 现 代 书 法 ”正 名         ——关于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双重关联的思辨

陈浩
    在书学理论研讨中,有关“继承传统”或“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提法,是个时伏时起的老话题了。前不久又引起学人的广泛关注、讨论。起因虽说是关于“流行书风”大论辩所致,却有些常释常新的意味。甚或又引发一些争议,说明此话题并未完结。我却觉得非但没有完结,可以说才刚刚开启。毋须讳言,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似乎存在一个理论怪圈,或曰观念误区。

    直面现实——20年间,在从书法理论到实践当中,我们看到的大量情景是:持“传统论”和持“现代论”两大阵营的交锋论战。激烈程度大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势态。“传统”和“现代”成了双方交战的刹手锏、双刃剑。传统论者往往指斥现代论者没有继承传统,缺乏“传统功底”;而现代论者又回击传统论者没有“现代意识”,不思创新,并认为“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是句大白话。总之,其它具体问题的争执都源出此前提论点。双方熟是熟非,看来难以说清。本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然学术争鸣并非为了打嘴仗,图痛快,争高低;而是为了辨是非,求真理,寻出路。面对这种无休止混战,终究不了了之的无果局面,不禁令人产生疑问:难道传统与现代之间真得这么水火不相容吗?双方各执一词、各持一端,而又不能自圆其说,都存有对方攻击的破绽,肯定各有其局限性。我想正是这“局限性”,阻隔着论战双方向书法的艺术的更高美学境界上攀升。

    本文仅从形而上的思辨视角,就书法的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存在的双重关联或交叉关系,作简要探讨,试图能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启示或突破。

    书界中有“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对应的提法(前者指原有样式;后者指非字非画等)。这里说的传统与现代,非指上述两者,而是就“书法传统”和“书法现代”这两个概念的链接。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而言、将继承与创新分而论之,或笼统地讲传统和笼统地讲现代(其实,传统中有真传统与伪传统之分;现代中也有真现代与假现代之别)。人们又习惯称“过去的东西为传统”和“现在的东西为现代”,从而引申出“过去的东西是旧的”、“现在的东西是新的”机械认识。因之,言继承就是传统的事,言创新就是现代的事。这种把“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的创新”割裂开来的庸常见解,在书学论说的理念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诸如什么“带着镣铐跳舞”说、“双重身份”说、“两翼腾飞”说、“两条腿走路”说乃至“保守主义”论、“新古典主义”论、“书法主义”论等等这主义那流派。看似非常在理,实则偏颇荒谬。

    那么,如何阐释书法传统、现代、继承、创新概念的关联,才符合学理的认知呢?这还得从现代书法概念说起。

    现时好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一提到现代书法,即指“非字非画”一类,而真正的书法却成了“传统书法”。形成这种现象有其特定历史原因:一些搞现代艺术的人,不满足或不满意书法的现有形式和内容,作了一些“非字非画”的所谓现代艺术或边缘艺术的新尝试、探索(我以为是应当允许的)。但是,在人们还未搞明白怎么回事之前,他们就将这种新的尝试或探索“抢注”为“现代书法”。这一下便把书学研究中本来极为复杂的理论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了。他们甚至提出“现代书法”就是“反书法”、“反传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口号。从一般逻辑常识上看,既然是反书法,那就不是书法;反书法,反什么?是“反”书法的本质规律内容形式,还是别的什么?倘若“反”书法的一切规定性,则就不应将“现代书法”的头衔硬戴到自己头上。不是书法,还要称为“书法”,岂非自相矛盾?如若理智的话,将非字非画的现代艺术,另起个“非书法”名称,不仅能避免书学理论概念的混乱,而且有利于区别书法,以便形成自我的规定性质(因他们自己也认为与书法有本质不同)。说不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现代艺术的前景,还会相当辉煌的呢!

    在区别于“非书法”的现代艺术,即为“现代书法”正名之后,所面临的是极其重要的书学科研课题。首先要对现代书法概念进行思辨。现代书法的“现代”二字,是具历时性和内质性双重意义之定语。而书法是个总称,有其特定内涵。就历时性言,书法可称为古代书法、近代书法、现代书法(含当代书法)等。若不是这样,那现当代人写的书法与古近代人写的书法,何以分称?换一角度,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所谓传统书法,都曾以“现代”之即时方式存在过,今天的所谓现代书法,若随时间推移,也会成为“传统”。而书法的艺术正是在这种所谓传统与现代的交替当中创新、变化、发展的。然而,再怎样发展、变化、创新,都是在书法的艺术本质规律基础上进行的,若背离或背弃这个基础,便就无所谓什么书法的艺术了。就内质性言,现代书法的“现代性”是一个特指,其有别于历代的传统书法。也就是通常说的于书学的理论构建和书法的艺术创作的“现代转型”。

    再回到上面的“老话题”。我认为,继承传统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或什么保守、新古典主义之类,而是为了写意创新!其与传统论者有本质区别。在中国书法这一独特艺术范畴中,言现代是不能离开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固然更不能离开创新。所谓书法的艺术发展之意义,就在于继承与创新的高、难度统一。这一点,想必能够达成共识。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如何理解书法的艺术的“传统”和“现代”上。其非“旧瓶装新酒”,亦非“新瓶装旧酒”,更非“旧瓶装旧酒”。若我们能承认传统与现代中均有优秀与“非”优秀的区别,或者说有高低之别、雅俗之分、优劣之差的话,便可将书坛的复杂现象简而化之。因此,我提出书坛存在“伪传统”与“假现代”两种现象或误区。一般地说,只讲所谓继承传统者,应视为伪传统;反之,只讲所谓现代创新者,应视为假现代。这两大“现象”虽表现各异,然其背后都存有既定的思想观念支撑,我称之为,“伪传统观念”和“假现代理论”。其实质上都属于低、俗、劣的“写字”的肤浅层次。因而,只有超越这两大“误区”,当代书坛才能出现整体提升的新局面,才能真正进入现代艺术书法领域。

    需要特别提出和区分的是: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使表达方便,我将书法分为实用书法(写实书法)与艺术书法(写意书法)两大类或两大传统。当然,不能说实用书法无一点艺术性,只是说其实用性大于艺术性(如古今各种书法体的美术字等);而艺术书法的艺术性则大于实用性,或只具艺术审美价值而无实用(狭义)价值。这样的界定必然有其具体标准或区分尺度。需总结带规律性、原则性的现代艺术书法美及审美的一般规定性和衡量标准。再进一步探讨出现代艺术书法的本体内核。

    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书法,是在继承发展优秀书法的艺术传统中的创新,体现在高、雅、优的艺术审美层面。这种创新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亦即将崭新的时代风貌(以书家的个体性精神为表现)融通在中国书法的艺术的“共性”本质规律之中,从而达到艺术创作上的自由境界。诚然,大师级的艺术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能是少数人,然在书法的艺术大师的引领下,就会出现一大批杰出的和比较杰出的书法家。实际在现当代书坛,已经有了大师级的顶尖人物,只是我们还未敢去认定罢了。还需依靠书艺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来予以“确认”甚或“追认”。所以,我对现代艺术书法理论和艺术书法创作事业的发展前景,持相当乐观的态度。
(此文投稿被纸媒枪毙)


〖后记〗本文撰写于2000年。文中有的观点已产生某些变化或深化。现保持原貌发表。
               2007年春节发于《书法网》论坛


]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3-18 07:08

曾来德:当我们处在汉字创造的情形下时,我们看到字本身的意义和内容要远远超过它被规定表达的那些内容和意义。这就给书写带来了新的对象——汉字的生命,而非它承担的什么。汉字的表形性(即绘画性),汉字的符号性、抽象性,或多或少都能在它自身的结构中体现出来。我想,完全可以还有很多尚未出现的文字和许多已经消失的文字,即我们从文字学意义上无法辨认,还可能不知道怎样去书写,但它们是文字的创世纪与启示录。书写亦可理解为造字,随着每一次不同的书写,每一个字也都被重新创造。书法家的笔触可以被理解为听凭造化和揭示造化秘密的行为。
老曾幻想回归的念头是好的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3-18 07:27

现代书法的前提是“现代”,谁能够给出一个最能体现现代本意的观点标准呢,老宫看完了所有发言者的文字后,不觉地油然而上一种怀疑,是不是以现代之名行传统之实,才是现代书法的本意,抑或是现代书法就是远古象形文字初生成之际的一种翻版,或盗版呢,现代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到是有不少论及,这说明现代书法的原发点是绘画,
当王镛先生的艺术书法暂告一段落之际,中国书画杂志社组织的这一次《现代书法....》多少有些让人目不暇接之慨,
现代书法难不成也会搞成一种行为××,不要总拿现代说事了,那透着浮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论·现·代·书·法>>时 间:2007年2月8日 地 点:中国书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