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印盟"名家系列专题----王丹陶印新作展
尽驱怀抱入清新---------王丹的陶印艺术
坡子吕三
知道王丹的名字,大概是在二十年前的《全国青少年书法神龙赛》上,那时的书法比赛很纯
粹正规,他以其诸体书法、篆刻获全能金奖,从此王丹和同时获奖的张小弟、朱培尔等人的名字
逐渐被世人记住。王丹那朴实磊落且灵气十足的书印给当时稍感沉闷的书坛带来一缕清风,荡起
阵阵涟漪。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白驹过卻,江海沉浮,王丹凭着自信与执着和天资与超拔,其书印画诸
艺,或清雅古秀,或超逸空灵,或峥嵘奇崛,或拙朴率真,风格自出,成就蜚然,深为艺林推许。
陆儼少先生评王丹印有云:磊磊落落,不主故常。可谓慧眼,评骘准确。磊磊落落,是王丹
诸艺风格的一个特征,萧散,大度,从容,一种清新出尘的自如,一种挥斥方遒的***,一种激
扬文字的生机,每令观者动心。不主故常,细读王丹的作品,无论是书画还是篆刻,在任情恣性
的背后,更多的是机趣、妙意与精心,这是艺术能令观者驻足细品的前提。
提起陶印,就无法绕过王丹。或者换句话,提起王丹,就不得不说陶印。这是无法回避的历
史事实,我们不能说陶印是王丹首创,但近年,陶印之为众多印人及藏家所钟情青睐,与王丹的
“筚路蓝缕”之功分不开,仅此殊功,我们都应向王丹先生致敬!
二千多年前的古陶文字应当是陶印的雏形,其最大特点就是民间性,纯朴,自由,天真,任
情,这些只有在民间艺术中才能充分表达的种种情感和大美,在古陶文字中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
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和艺术感染力,今天同样令我们现代人砰然心动。细审中国艺术史,无
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雕刻,每一次变革,无不是从民间艺术中获取灵感和营养来实现的,篆刻,
作为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民间文化背景的艺术,也同样如此。当代篆刻诸名手,如王镛、陈国斌等
人,其作品中呈现的“新理异态”,我们往往会在民间艺术的“旧调故曲”中发现其根源,因此,民间
艺术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根,是艺术家温故图新的源。当然,故调新曲也罢,新理异态也罢,重要的
是艺术家要有慧眼,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重要的是艺术家要有炽热的情感,属于这个时代的你
的情感。作为视觉艺术的篆刻,只有做到观念和手法的新,才能真正与时代审美同步,前提是,
“新”必须有赖以依托的“根”。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王丹在陶印创作上的先知先觉和艺术敏感,如果没记错,早在八十代,
他就开始陶印的研究和创作,在选泥、上釉、形制、烧制多方面费尽苦心,其间苦乐冷暖,如鱼饮
水,局外人能深知几多?王丹的印,植根秦汉而转益多师,功力深厚,在当代印坛,影响颇大。王丹
的陶印,同他的石材篆刻有着同样的审美追求,古玺的苍茫高古,秦私印的奇趣多姿,汉急就印的
真率浑朴,封泥的空灵荒寒,古陶契刻文字的放逸拙朴,以及流派印的文人情趣,等等这些印史上
的众多精彩被王丹很自然地在他的陶印创作上得到展现,似是而非,不扭妮做态,不故弄高深,一
切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同时,充分利用陶瓷的材质特征及烧制后的自然变形来展示陶印自身固有种
种美感——有别于其它印材的诸多美感,方圆,粗细,疾徐,刚柔,巧拙,向背,种种矛盾冲突在
印面得到极大的展开和调和,充分发挥了篆刻的刀法、字法、章法诸美,使陶印因其形式美感和动
人情怀有了真正成为当代艺术的可能,这和王丹在书画上的造诣以及敏锐的现代视野分不开的。王
丹是个慧心人,他不放过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细节,他的陶印,印纽和印文创作是统一的,同样是
丰富多样的,一印在握,往往不忍释手。
石涛题画云:拟欲将诗对明月,尽驱怀抱入清新。祝王丹先生日臻新境,艺事长青!
2007年3月15日 坡子吕三 1 以下是王丹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展的部分作品--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