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書法聖地品齊魯禪茶
謁書法聖地品齊魯禪茶蓮緣茶廠原為鐵佛山茶廠,始建於1988年,是江北唯一一家以生產禪茶和禮品茶為特色的發展型企業,以弘揚和發展禪茶文化及齊魯傳統禮儀文化為己任。蓮緣禪茶主要品種包括蓮緣銀針、極品蓮尖、精品蓮芽、蓮緣石竹、雨前蓮尖、蓮緣碧螺春、精品蓮緣、蓮緣筍針、蓮緣雀舌等,其中蓮緣銀針和精品蓮尖因品質優異被‘2006中國(山東)國際書法文化旅遊節組委會作為指定禮品,將在書法節期間作為禮品贈送海內外書法家。
日照地處我國沿海中部、山東半島南翼,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溫度為12.6℃,年平均濕度大於72%。晝夜溫差明顯,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遠離現代城區的污染,山水相映的地理環境,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產茶區。蓮緣禪茶的茶場位於山青水秀,雲蒸霧繞的山東省日照市東北部產茶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蓮緣禪茶色澤翠綠鮮活、氣味清香高雅、湯色清澈融和、滋味醇厚甘甜,形態美觀大方的特點。
日照還是我國著名的海濱生態旅遊城市,緣于“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享有“東方太陽城”的美譽,並以“藍天、碧海、金沙灘、佛教”文化和旅遊資源聞名於世。日照東臨黃海,北依青島,南接連雲港,西*沂蒙山區,隔海與韓國、日本相望,是中外遊客理想的旅遊觀光勝地。蓮緣茶廠歡迎海內外遊客光臨日照,誠願與您交流禪茶文化,推動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
地址: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
電話:0633-2623840 Http://www.lianyuan.net.cn
附:
一.蓮緣禪茶的製作工藝
禪茶的採摘是非常科學的,講究“三采三不采”。“三采”是指:采一芽一葉茶,茶葉不許稍大;采陽坡茶于午前、陰坡茶於午後,以確保芽葉鮮嫩,汁水充足;采節令茶,蓮緣禪茶只在陽曆4、5月開採,超過時令,決不採茶。“三不采”是指化妝後不採茶、驕陽下不採茶;落雨天不採茶。
極品採摘的茶葉,主要對鮮葉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採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前人稱采“麥顆” 、“旗槍”、“蓮心”茶,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這種採摘標準,花工夫,產量不多。精品採摘標準採制的茶葉,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茶的採摘以采一芽二葉為主,兼采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這種採摘標準,茶葉品質較好,產量也較高。對采下的鮮葉,必須及時集中,裝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編織袋,並防止擠壓,儘快送入茶廠車間付制。
禪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撚和乾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於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禪茶的品質特徵。
殺青對禪茶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撚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是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品質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二、揉撚
揉撚是禪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
茶揉撚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撚;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撚。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于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禪茶一般採用冷揉。
三、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
乾燥方法,有烘乾、炒幹和曬乾三種形式。禪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撚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禪茶的儲存相對濕度在60%較為適宜,溫度為0-5℃,忌陽光和異味。同時,封庫時對禪茶念誦大悲咒。
二. 禪茶茶藝:
禪茶屬於宗教茶藝。自古有“茶禪一味”之說﹐禪茶中有禪機﹐禪茶的每道程式都源自佛典﹑啟迪佛性﹐昭示佛理。禪茶茶藝還是最適合用於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茶藝﹐禪茶茶藝共十八道程式:
1.禮佛﹕焚香合掌
同時播放《贊佛曲》﹑《心經》﹑《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樂或梵唱﹐讓幽雅莊嚴﹑平和的佛樂聲﹐像一隻溫柔的手﹐把我們的心牽引到虛無縹緲的境界﹐使我們煩躁不甯的心平靜下來。
2.調息﹕達摩面壁
達摩面壁是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禪的故事。面壁時助手可伴隨著佛樂﹐有節奏的敲打木魚和磬﹐進一步營造祥和和肅穆的氣氛。
主泡者應指導客人隨著佛樂靜坐調息。靜坐的姿勢以佛門七支坐為最好,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靜坐時肢體應注意七個要點﹕
其一﹐雙足跏趺也稱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亦可用單盤。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剛坐﹐開始習坐時﹐有人連單盤也做不了﹐也可以把雙腿交*架住。
其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一個骨節都如算盤珠子疊豎在一起樣﹐使肌肉放鬆。
其三﹐左右兩手環結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兩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這叫“結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雙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不可沉肩彎背。
其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齶內收而不低頭。
其六﹐雙目似閉還開﹐視若無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處。
其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面部微帶笑容﹐全身神經與肌肉都自然放鬆。
在佛樂中保持這種靜坐的姿勢10-15分鐘。
靜坐時應配有坐墊﹐坐墊厚約兩﹑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燒佛
在調息靜坐的過程中﹐一名助手開始生火燒水﹐稱之為丹霞燒佛。
丹霞燒佛典出於《祖堂集》卷四。據記載丹霞天然禪師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燒火取暖。寺中主人譏諷他﹐禪師說﹕“我焚佛屍尋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說﹕“這是木頭的﹐哪有什麼舍利子。”禪師說﹕“既然是這樣﹐我燒的是木頭﹐為什麼還要責怪我呢﹖”於是寺主無言以對。
“丹霞燒佛”時要注意觀察火相﹐從燃燒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輝煌。
4.侯湯﹕法海聽潮
佛教認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從小中可以見大﹐從煮水候湯聽水的初沸﹑鼎沸聲中﹐我們會有“法海潮音﹐隨機普應”的感悟。
5.洗杯﹕法輪常轉
法輪常轉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二十。徑山寶印禪師雲﹕“世尊初成正覺于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陳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輪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洗杯時眼前轉的是杯子﹐心中動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潔淨無塵﹔禮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潔淨無塵。在轉動杯子的手法洗杯時﹐或許可看到杯轉而心動悟道。
6.燙壺﹕香湯浴佛
佛教最大的節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佛歡喜日”。佛誕日要舉行“浴佛法會”﹐僧侶及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象(即釋迦牟尼佛像)。我們用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表示佛無處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賞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我們借助“佛祖拈花”這道程式﹐向客人展示茶葉。
8.投茶﹕菩薩入獄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據佛典記載﹐為了救度眾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薩表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地獄中只要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神﹐如菩薩救度眾生﹐在這裏茶性與佛理是相通的。
9.沖水﹕漫天法雨
佛法無邊﹐潤澤眾生﹐泡茶沖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頂”﹐由迷達悟。壺中升起的熱氣如慈雲氤氳﹐使人如沐浴春風﹐心萌善念。
10.洗茶﹕萬流歸宗
五臺山著名的金閣寺有一副對聯﹕
一塵不染清靜地﹐
萬善同歸般若門。
茶本潔淨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塵不染。佛教傳到中國後﹐一花開五葉﹐千佛萬神各門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徹﹐“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般若是梵語音譯詞﹐即無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蓋乾坤
涵蓋乾坤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八。惠泉禪師曰﹕“昔日雲門有三句﹐謂涵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這三句是雲門宗的三要義﹐涵蓋乾坤意謂真如佛性處處存在﹐包容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禪機。
12.分茶﹕偃溪水聲
“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師﹕“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點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告訴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禪茶茶藝講究﹕壺中儘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細聽偃溪水聲。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眾生
禪宗六祖慧能有偈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的略稱﹐全稱應為菩提薩陲。菩提是覺悟﹐薩陲是有情。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稱之為“普渡眾生”。
14.聞香﹕五氣朝元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五氣朝元即做深呼吸﹐儘量多吸入茶的香氣﹐並使茶香直達顱門﹐反復數次﹐這樣有益於健康。
15.觀色﹕曹溪觀水
曹溪是地名﹐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唐儀鳳二年(西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寶林寺﹐此後曹溪被歷代禪者視為禪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禪法。《密庵語錄》載﹕“憑聽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內苑春。”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曹溪觀水”﹐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時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長”(《塔銘?九卷》)。
16.品茶﹕隨波逐浪
“隨波逐浪”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雲門三句”中的第三句。雲門宗接引學人的一個原則﹐即隨緣接物﹐去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愛﹐只有這樣品茶才能心性閒適﹐曠達灑脫﹐才能從茶水中平悟出禪機佛禮。
17.回味﹕圓通妙覺
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即圓滿之靈覺。品了茶後﹐對前邊的十六道程式﹐再細細回味﹐便會﹕“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里雲托萬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臺山菩薩頂時﹐曾寫過一聯﹕“性相真如華海水﹐圓通妙覺法輪鈴。”這是他登山的體會﹐我們稍做改動﹕“性相真如杯中水﹔圓通妙覺烹茶聲。”即是品禪茶的絕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們自身的心底。
18.謝茶﹕再吃茶去
飲罷了茶要謝茶﹐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茶禪一味”嘛。茶要常飲﹐禪要常參﹐性要常養﹐身要常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僕先生講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讓我們相約再吃茶去。
三.禪茶文化背景
禪茶不僅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而且祛肺痢,保健康。護齒明目、解渴生津,增長善根。因此飲茶便成為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
禪茶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形式,其目的就是在於通過強化當下之覺悟,實現從迷到悟、從俗到雅的轉化。一念迷失,禪是禪,茶是茶;清者清,濁者濁;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覺悟,茶即禪,禪即茶;清化濁,濁變清;雅化俗,俗化雅。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這種修行理念不僅默契佛陀的本懷和佛法真意,而且特別契合現代人的根基,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
禪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將正氣溶入感恩中,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從而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發揮禪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優化自身素質、和諧自他關係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没看出来活动的时间安排,食宿费用什么的. 是广告吗??还是...em6 十八道,道道皆妙趣横生. em1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