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9 fwg009 的帖子
谢谢先生!临九成宫,我看过很多人的,有视频,有各种分析帖(对起笔作了修整的)起笔有基本笔笔藏锋的,但不少利用这藏锋描出起头的轮廓,有画字之嫌,我不愿学,还有就是顺锋起笔(如孟繁禧)把毫铺开(即横画竖落笔,竖画横落笔)写的,我学的第二种,过去用的硬笔,这方法对我来说比较容易,但写多了,总觉太方不含蓄,最近换了兼毫,试着改变一下,落笔时是斜向向下铺毫,腕指有些微小协作,还很练了些时日了,为保持这种手法的感觉,就故意多用这法。
现经先生指出,我会注意的。因九成宫是碑,经过刻工的,我水平差,就多参考各种分析帖,而那些都经过修整的,起笔形态也各不相同.而现在据我的水平,还以分析帖为主,我的想法是临段时间后,再完全照原帖临,进行笔法的调整.
回复 #19 fwg009 的帖子
看到了先生临作.先生谦虚,至少笔法就比我好.我临欧是分两步走的,先特别注意笔法,反复写笔画,就欧体那竖钩,不少于万遍吧(惭愧,还只这水平!).这段时间,又特别注意结体.但笔法会影响到结体,又要提出来反复练. 张先生学书甚是细微,望以后能多加指点才是。
再回复 #19 fwg009 关于之字
仔细再看了先生的回帖,发觉前面的回复匆忙了些。那个之字之撇,落笔后发现方向不对,就转动了一下,于是就形成了那形态,笔头不对,笔画也长了。
为记结体,我不是看一笔写一笔,一般采用先大致看看原字,就写,然后再对照原字查错,再写进行修正,反复。这样一个字我会临多个,我觉得这样易找出自己的习惯与帖的差异,记忆深些。而为发帖写的字,为求连贯,就没用这方法.
回复 #23 秋蝶 的帖子
指点?让我汗颜!我学字,前面说了,相当于旅游,在中国传统文化圣殿里的一种旅游.旅游的人有各种,有的急于享受全部,有的盘桓在喜好之处,都是乐趣,我属后一种.虽是注意细微处,却宥于见识与功夫,看不出名堂来,甚而产生谬误.
互相学习,讨论提高,总是不错的.还望秋姑娘多指出问题. 张先生学书的精神与方法都值得我认真的学习与借鉴,所写的欧字无论是结体还是用笔更是我学习的榜样,对于一个字一次临写多遍,我总是没出息耐心做到。今后还有请张先生多多指导,在此先拜谢了! em1佩服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我初学书法 ,能从您这里得到不少启示,向您学习了! 原帖由 张老三 于 2007-2-26 00:08 发表
用文字很难说清楚。
欧体的笔法,我主要学着孟繁禧、田英章的,最近买了张虞晓勇的VCD在看。孟要转笔,我不太愿意,学其主要方法,田英章的竖钩法,我觉得不太合欧字原法(原法是啥?我也不知,只是从帖上比较 ...
谢谢张先生坦诚指教!不知张先生是哪里人?如果就近的话还奢望您能当面指教! 原帖由 青柳依然 于 2007-2-27 08:27 发表
谢谢张先生坦诚指教!不知张先生是哪里人?如果就近的话还奢望您能当面指教!
指教不敢!我是重庆人,大家以后网上多交流吧,取长补短。其实,我之不怕被人厌烦地说我的想法与说法,就是自己没把握,想有人教正。
从greenboil那里得到启发:将墨字反相。原来我有个办法,一字写成后与帖对比时,不是只看笔画,而是看被笔画围成的空白部分的形态,因笔画有动感,而空白部分相对稳定易比对。今试着反相,看起来更明显,如下面这张,就是前面的一张反相,立即就看出,乎字与帝字与原帖差异很大!尤其用毛边纸与普通墨汁的对比度较小,处理后对比度变大,更易查错。
顺带感谢进这楼的所有兄弟姐妹们! 一个字"好",加油.em1 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