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4 19:08

大家来欣赏!

上面的碑文我不会拓em3 ,如果有会的请讲一下方法好吗?谢谢!em13
那几块碑整天风吹日晒的,碑文都快没了,好心疼啊。em3

[ 本帖最后由 五柳闸人 于 2007-2-14 19:40 编辑 ]

裱画师苏邵敬 发表于 2007-2-14 22:09

碑的拓法

(前言:本人曾因为应海外老华侨之邀,于1990年时为老华侨拓一大碑石文而试学拓碑,虽则不是正规做法,但也幸运完成。原因是老华侨在1948年任职广东教育厅厅长时书写了一篇长文刻成石碑,高约2米,宽80cm有余,并立在广州市某处,后移至广东迎宾馆右侧小山岗处,并建亭加以保存。老华侨虽侨居美国,但无时无刻都思念此碑,来信请亲人寻找,亲人终于在广东迎宾馆寻获,拍摄照片寄之,只可惜老华侨年过九十了,还是不信此碑即原碑,并扬言可能文革毁之,此是后刻,亲人只好寻找懂拓之人拓之,展转求我办此事,因而多学一技了。)



碑的拓法

“碑”多数是放在露天的地方,在拓的时候要清洗亁净石碑.

备料:矾宣纸数张.
   清水、少量浆糊、墨汁。
      浅碟子两三只。
      小脸盘两个,一个装清水,一个装极稀的浆水。
      拓碑用的棕老虎头一个,棕刷一把。小喷水壶一个。
      
拓包含料:(旧,但不要穿洞)男装汗背心或文化衫一件,绵花少许,一把少女长发20公分一段。
拓包做法:把男装汗背心或文化衫剪开分成两幅衣料各自折叠成为两层,把绵花分别平均铺在汗背心的两层上约碗口大小,绵花上再添加头发一丛,然后盖上一片衣料,把男装汗背心或文化衫四角及四周衣料包扎一起,状如一大面包形状, 包扎的位置正好可以用手握着。
   
    “碑” 清洗亁净后吹乾后,用羊毛排刷扫极稀的浆水近似清水状(也可以用中药白芨煮水成汁状用于作拓碑时粘贴宣纸在碑面上),把宣纸扫刷粘贴在碑面上,先用棕扫扫平矾宣纸,然后用拓碑用的棕老虎头把宣纸击打,使其宣纸全部凹入到凹的字迹处,注意宣纸不要击打烂了。待乾透。
   用浅碟子一只装入墨汁,用右手握拓包(A)舔墨汁少许,换左手握着,右手再把另一拓包(B)握着,两个拓包互碰,使墨汁由拓包(A)粘染到拓包(B), 然后右手握拓包(B)向已乾透了的宣纸拍拓,以字形清晰为度。
   如果碑文过大过多, 可分段拓,但分段处要重复拓,亦要每碑石拓双份作保存,以便日后裱时便于操作。
   拓好墨乾即可把宣纸揭下来。
   全文完。

双塔山人 发表于 2007-2-19 21:20

讲得很明白em1 em1 em1 em14

dingtian 发表于 2007-3-10 18:40

王墨达 发表于 2007-3-24 11:42

em1

李庆元 发表于 2007-3-24 14:21

谢谢苏先生献艺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