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志
发表于 2007-1-21 19:16
原帖由 小鹤 于 2007-1-21 16:26 发表
乱说一下啊
加点陈海良的纵横穿插 加点李双阳的墨色掌控
em4 小鹤快跑em15 别追我em7
em1 em1 呵呵,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
否则,我就是兰亭特等奖啦!!em7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07-1-21 19:29
公社里的版主们到底懂不懂书法?!这种字居然敢发上来,还有一大批人在后面跟风。天天网上,这种蚯蚓蚂蝗似的线条,你居然还说优美;那个小鹤估计是江苏的,但请你不要把这种字和江苏的青年名家相提。建议以上各位好好回家读读帖,看看名家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吴邦志
发表于 2007-1-21 20:31
原帖由 残荷听雨 于 2007-1-21 19:29 发表
公社里的版主们到底懂不懂书法?!这种字居然敢发上来,还有一大批人在后面跟风。天天网上,这种蚯蚓蚂蝗似的线条,你居然还说优美;那个小鹤估计是江苏的,但请你不要把这种字和江苏的青年名家相提。建议以上各 ...
兄言重了!发上来就是请大家批评指正,以利自己提高的。何谈敢与不敢呢?对其他朋友的意见,您可以反驳,但建议您不要讽刺挖苦。感谢您对拙作的关注!
丁剑
发表于 2007-1-22 08:24
有变化了,好。有性情了。
不如归去
发表于 2007-1-22 09:25
比发前成熟了
但线条上的小动作过多,再干净些好
云台
发表于 2007-1-22 11:48
原帖由 残荷听雨 于 2007-1-21 19:29 发表
公社里的版主们到底懂不懂书法?!这种字居然敢发上来,还有一大批人在后面跟风。天天网上,这种蚯蚓蚂蝗似的线条,你居然还说优美;那个小鹤估计是江苏的,但请你不要把这种字和江苏的青年名家相提。建议以上各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法上来就是要听意见和建议的,每个人的欣赏习惯不同,看法可能就不一样,这很正常,也希望你留下中肯的点评意见!em13 em13
三笃居
发表于 2007-1-22 14:59
原帖由 淳风堂 于 2007-1-21 14:18 发表
气势宏伟
欣赏学习!
郭乍麻
发表于 2007-1-22 16:37
学习!~~
小溪
发表于 2007-1-22 19:18
em1 em1 em1 吴总的线条和浓淡变化,让小溪狠狠地学习了一把!!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残荷听雨
发表于 2007-1-22 21:16
各位版主,言语粗鲁,多有冒犯,得罪得罪!我从去年起开始去网上的书法论坛淘金,最初去的是天涯论坛,那里的口水战可比这里厉害多了,但毕竟不是专业的书法论坛,所以高手不多,一段时间之后就很少去了。书艺公社是偶然间发现的一个论坛,感觉这里不错,但也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是版主们的水平普遍偏低,(直言,见谅)版主在论坛里应该起一个导向作用,论坛里有许多对于书法还很懵懂的初学者,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很低的,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书法爱好者里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人,他们几乎很少学习过古人,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写上几个字,这些人有几个共性,一是只会写大字,不会写小字。大家都知道,大字好写,小字不好写。就好像打篮球,上栏容易进,三分就不容易了,因为三分需要准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样,小字也需要准度,一个人可以很轻易的把曹全碑临的很象,而要把苕溪帖临的很象就不容易了。二是只懂结字,不懂用笔,有些学过唐楷的人可能知道一些用笔,但是将这些用笔用在行书上是很荒谬的,唐楷的笔法里比晋人多了华彩的成分,用这些笔法写行书,就像带着脚镣跳舞一样。三是审美能力显示出俗的取向,即把丑的东西当成美的东西,而真正美的东西却看不出美在哪儿。胡乱的写一通,自觉龙飞凤舞,人觉杂乱无章。我觉得真正懂得书法的人不在于你的年龄有多大,你写秃了多少支毛笔,没有正确的方法,写一千张纸一万张纸也是白写,反而还会把陋习越积越深,字越弄越难看。原来见过一个叫米南阳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我想米南阳这样的人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有上述这一类人无知的给其捧场。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这些人一辈子也不会写出相对好点的字来,但是论坛里的一些版主自己就属于这一类人(无意挖苦讽刺)。这种现象存在的同时引发了论坛里的又一不足:评论隔靴搔痒!一幅作品发上来,要么就是好,要么就是不好,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不知道。有些评论稍微进步些,例如:线条优美,有气势等等,但是细细品来这些评论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即线条优美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笔划才叫有力。
或许有人会说,艺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句话我只能同意一半,应该是艺术很大程度需要意会,但言传也很重要。记得一位书家说过:搞艺术,天才第一,明师第二,勤奋第三。注意这里是明师不是名师,两者的区别何在?同样是书法家,自己理解了,还能对人讲出来好的原因,此明师也。同样还有人会说,大家看的懂的,觉得美的才是艺术,人人都看不懂,孤芳自赏算什么艺术?这种说法说得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大错特错。多数人看不懂,不是艺术本身的错误,而是艺术的传承者没有做好艺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比如韦伯,他可能在英国就是很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家,但他的音乐剧在中国的市场就不是那么乐观了,何哉,不能说韦伯不是艺术家,而是国人不懂音乐,这也不奇怪,看看我们小时候受的什么音乐教育就可以想象了,这样的结果是大家热衷于通俗音乐,因为通俗音乐易于理解,易于传唱(我无意说通俗音乐不好)。收视率的现象是艺术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于无知的妥协。对于书法艺术,我决不赞成妥协,就好像我决不赞成刘炳森张海等人当书协主席一样!
再次对于在下的粗鲁表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