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帖
《姨母帖》行书,纸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字间多断、顿挫,除“奈何”两字上下牵连,其余都字字独立;笔画凝重、朴拙,其“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的心绪直露无遗。
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
顿首。顷遘
姨母哀,哀痛摧剥,情
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
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
首。
《初月帖》,纸本,辽宁省博物馆藏。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二。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
“正月”书为“初月”。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穆帝永和七
年(三五一年)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此帖是王羲之留
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梁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云:‘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凡厥
好迹,皆是向在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此书正当其时,大有晋人倜傥风流、傲物 任情的俊气,逸笔
草草,率意畅达,天真自然。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
之报。近欲遣此书,停
行无人,不办遣信。昨
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
书,虽速为慰,过嘱。卿佳
不?吾顷患殊劣殊劣。方
陟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
王荟 (464-549)字敬文,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历官吴国内史、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散骑常侍,一生
恬淡虚静,不竞荣利。善书,书法笔锋挺秀,与其恬虚守清、不竞荣利的人品相近,辽宁博物馆藏有其书
法摹本《疖踵帖》、《翁尊体》。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荟顿首□□□□,
为念。吾疖肿□□,
甚无赖,力不□,□
顿首。
翁尊体安和,伏
慰侍省,小儿并
健。适遣信集泽。
□邨,自当令卿知
吾言之不虚
也。郭桂阳已至,
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
将甲甚精。唯王
临庆军马小不
称耳!以病告皆
差耶,秋冬不复
忧病也。迟更知
问。 七月廿七日。
王徽之(343-386) 字子猷,羲之子,弟王献之,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善书画。子猷生性卓荦不羁,性好竹
。时人钦其才而秽其行。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
《新月帖》,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徽之书,唐摹本。此帖以行楷为主,挥
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宋《宣和书谱》。评其书法“作字亦自韵胜”。
释文:
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
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
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
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
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
徽之等书。
姚怀珍,
满 骞。
廿九日帖,此帖为《唐摹万岁通天帖》之一。硬黄纸 唐摹本 行楷书。纵26,37厘米 横11厘米 辽宁省博
物馆藏
《廿九日帖》为《万岁通天帖》中第六帖。此帖用笔秀媚飘洒,风流俊美,笔意连贯而舒展,章法生动
,感之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除流传
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
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世传王氏父子真迹,当推此帖为冠,为研究王氏书法艺术的珍
贵资料。
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人。南朝齐书法家。字简穆,王羲之四世族孙。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
,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齐书》本传称:“僧虔善隶楷书, 宋文帝见其书素扇
,叹曰:‘非惟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祖述小王,尤尚古直,若溪涧
含冰, 冈峦被雪, 虽极清肃,而寡于风味。”窦臮《述书赋》称其书:“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
,阻负任强。然而神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墨迹有《王琰帖》。著有《论书》、《
笔意赞》等。
《王琰帖》(又称《太子舍人帖》、《在职》),见于辽宁省博物馆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传为王僧
虔书,唐摹本。
释文:
[元代] 赵孟頫63岁行书跋杨凝式《夏热帖》太子舍人王琰
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
郢所统小郡,谨牒。
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