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当写出你的生活——蒙克与奥斯陆“波希米亚”运动[文/史德尼(节选)]
“你无需绕远路来解释我的艺术创作。”蒙克稍后在给奥斯陆国家画廊主任珍·提斯(JcnsThiis)的一封信上这样写道,“所有的答案,你可以在波希米亚运动的那个时期中找到,那个时期所强调的是画出自己真正的生活”。蒙克很显然奉行了“波希米业运动”发起人汉斯·耶格的思想及原则。今天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在19世纪80年代的挪威却破指为是妖言惑众。在造形艺术的领域中,充斥着以当时挪威人民生活中通俗的历史题材、壮观风景和乡土生活的片断为题材的作品。而画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在当时是绝对禁止的;在缺乏钻研与反省的情况下,一切都被理想化了。当高更的儿子波拉(Pola)正在写一本有关蒙克的专书时,蒙克在给他的信中曾经提到说:“什么时候才能有人来介绍波希米亚时期呢?谁又能做这个工作呢?恐怕非得杜斯妥耶夫斯基(Dostoiewski),或是由克罗恪、耶格,也许还有我自己,几个人合起来,才能描述得出这个西伯利亚城”指的是当年和现在的奥斯陆——俄罗斯时期。
这个拥有十几万人口的“西伯利亚城”,与其他的文化中心相距甚远,居民大多为倾向于清教主义及其他偏激教派的新教徒,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期,此地成为一项思想革命的发源地,参加这项革命的只是少数的人;而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却十分激烈。波希米亚运动的成员们,以他们的艺术创作及对社会政治的理念,公然跨越当时传统的界线!
1883年,阿尔内·卡堡(ArnC Carb0rg)(1851一1924年)出版了一本内容情节激烈的小说《农夫学生》,为了逃避攻击,这位作者不得不逃往德国。在此一年之前克里斯丁·克罗格所画的左派政客约翰·史维卢的肖像曾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震惊。而1885年蒙克画的那张面露阴险状的“波希米业运动”画家卡尔·杰森黑尔(KarIjensCn-HieII)(1862-1888年)的肖像,也招致不少嘲笑。克利斯丁·克罗格,身兼画家、作家以及记者的身份,希望“画能反映现实中真实而不为人所乐见的一面”1886年他的小说《阿尔柏丁》出版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敘述了一个女孩子,如何被一个警察诱骗卖淫的经过。由于其中涉及对奥斯陆风纪警察的攻击,这本小说立即遭到没收。几个月之后,克罗格又画了一幅巨作《阿尔柏丁在警医候诊室》。克罗格在1886年的一篇“造形艺术作为文化运动的一环”的演讲词中,引述了左拉(Emile Zola)的话说:“我们所要呈献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 我们要把‘艺术’这个字去掉。” 奥斯陆的波希米亚运动成员们,经常会面的地方是在史托丁广场旁大饭店的咖啡厅内,这个运动的首恼,同时也是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领袖汉斯·耶格(1854一1910年),曾经接受过海员的训练,而后就在位于大饭店对面的国会大楼中,担任速记员的工作。在1885年,他的著作《奥斯陆的波希米亚人》应市了,这本书也像克罗格的小说一样,立即遭到没收。耶格同时被监禁了六十天,这本论著也被完全的查禁了。次年,耶格又再度入监服刑,这次的徒刑曾经因为他逃往巴黎而暂获幸免。1888年服刑完毕。奥斯陆的大学方面,也禁止他再继续进修课程;当时对他的围剿,可以说是全面性的。
《奥斯陆的波希米亚人》是一本自传式的小说:“此外,我是个职业的闲荡者,在悠游及饮酒中度日,世事令我厌倦,我嘲笑世事,每天早晨醒来,我总问自己,为什么不对这一切做一个了结?” 他对在“宗教、道德及家庭的祭坛”上所见到的那种“摧残生命的社会权威”表示极端的反感;但在藐视之中,却又提出对人类自我肯定的呼吁。总括而言,这项呼吁的主旨在于“自由”。他主张性自由,妇女平等,对娼妓的承认,鼓吹政治自由,同时也顾及如自杀权利的主张等社会问题。蒙克说:“波希米亚时代带着它自由的爱来临,它无视于上帝和万物的存在,所有的人都安憩于生命的狂舞之中”
虽然在“波希米亚派”中与克罗格和耶格相比,蒙克较少被提及,同时他在其内的活动也甚积极,但基本上他是属于这一派的。在蒙克的内心深处,波希米亚运动煽动性的思想与他严谨的清教徒教养发生了冲突,这是一个无法化解的矛盾。蒙范既不赞成耶格的无政府主义的政治立场,也不同意克罗格的礼会改革主张。但他却在两人身上同样地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思想。蒙克说:“这位耶格,他的确很难对付,你知道,他所说的话,都会致他于死地。我的妈呀!……我真不了解耶格。我对他是既爱又恨。”
1889年,由克罗格创办的杂志《印象主义者》(这是波希术亚派的机关报)第八期中刊载了九项诫命,算是对“波希米亚派”思想最直接的宣告: 1.你当写出你的生活。 2.你当斩断你与你家族的根源。 3.不可虐待父母。 4.劝导邻居的代价不得低于五块全币。 5.你当痛恨并蔑视所有的农人,像是波洛森(BiФrnst-jerneBjФrnSOn),克利斯多夫森(KristofferKristoferen)和科本斯维特(KolbctlSIvCdt)。 6.你不可配带赛璐珞袖头。 7.不可忘记在奥斯陆剧场制造丑闻。 8.永不可懊悔。 9.你当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你当写出你的生活”,耶格不仅在《奥斯陆的波希米亚人》这本中遵循了这条诫命,在他1893年出版的一本三册的小说《病中之爱》中,也同样引用了此一原则。采用虚构日记的方式,汉斯·耶格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华德玛(Waldemar)(就是克利斯丁·克罗格)及维拉(Vcra)(克罗格的女朋友,后来的太太奥大(Oda)之间的三角关系。故事情节所涉及的时间大约是从1887年到1889年,其中包括了耶格为惧怕被捕而逃亡的时期,以及他从区黎回来之后在监狱中服刑的那段日子。耶格认为,奥大与克罗格也应该从他们的观点来描述这个三角关系:“她也写书,叙述她这个夏天的经历……他也该写本他的书,然后我们以这三本书来开创新文学的领域,随后我们要让这些书出版,而再遭没收,然后我们就回挪威的家乡,并继续为新文学而奋战。”耶格,这位“世界上最^_^精竭虑的人”要把纯正的文学推介给那些“矮小、卑贱而粗俗的人民”也就是挪威人。这是“ 一件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学作品”。
耶格以一种毫不加矫饰、自责的方式来陈述他爱的痛苦,目的是:要把读者直接带到现实的层面,让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及需要有所认识。从这一点来看,和蒙克的观点恰好相通。
耶格和蒙克一样,在经历过“写出你的生活”这句格言之后,他们所获得的结论是:痛苦是活生生的现实。在《病中的孩子》中,蒙克主观地,苛刻地,以偏激的表达方式,描述了他的生活。这个表现的自由,正是“波希米亚运动”所要求与鼓励的。
[ 本帖最后由 清平乐 于 2007-1-13 13:42 编辑 ] 在小说被没收后,克利斯丁·克罗格所绘相同题材的巨幅创作《阿尔柏丁在警医候诊室》 三角关系及创新的表现:
克利斯丁·克罗格——艺术家的太太(奥大) 蒙克——
《病中的孩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