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7-1-6 14:12

我和电脑

粘贴一篇多年前的旧作:

                                             
                                                我和电脑


      八十年代未以来,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作家们纷纷换笔。 然而在福建省的内地——闽北山区,由于没有专门吃写作这碗饭的人,所以换笔的故事很少听说,业余用电脑创作的人也寥寥无几。我所寄身的南平市文联终于在九八年的下半年添置一套办公电脑设备,两位主席是画家,对电脑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上机学习的只有我一人。
      人对机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即便Windows95已经比较容易使用,但对于一个电脑盲来说,一切必须从零开始,熟悉开机、关机、打开应用程序等都需要摸索一段时间。于是,我购买了一些有关电脑使用知识方面的书籍、光盘等用来学习。因为不熟,电脑有时“脾气”很大,一个应用程序千呼万唤不出来,却弹出一个红叉警告牌: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关闭。如乃有问题,请与程序供应商联系。再试依旧,一再弹出的警告让人心头火起,关闭就关闭,谁怕谁。你有的脾气,我有我的绝招,一手摁向电源开关,一切从头开始。学电脑的另一方面就是学打字,我练的是五笔字形输入法。开始先熟悉键盘,练习盲打,接着背诵那如天书般五笔字根表。在练五笔打字的过程中有好些事让我感触颇深:有一次打《老子》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一共有六个“乎”字,而我拆不来,只好用全拼输入法在一旁连打六个“乎”字,然后用鼠标将它们一一拽到它们该去的地方;有一次打“尴尬”一词很尴尬,“尴”输入VJTL根本就没字,只好再用全拼法输入,然后盯住屏幕看了很久,才发现“九”字旁的右肩似乎有些出头,莫非不是九字旁,于是搬来字典一查果然是“尢”字旁。用了这么多年的尴尬却没有发现自己写错字的尴尬。
      学电脑、练打字之余也想放松一下,于是选择了和电脑下围棋。前些年,一部叫“深蓝”的电脑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冠军,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是电脑战胜人脑的最好例子。当然,电脑的围棋水平还很低,根本没有入段,在我这部电脑里的围棋软件水平也很业余,我试了试,似乎并不比我高明。当然,电脑有它的优势,它对定势记忆,对目数的估测都让我望尘莫及。与电脑下棋和人下棋不同,可以悔棋,并且没有心理负担,一步棋我觉得下得不妥,可以重来;一个局部我觉得下亏了,可以重试;一盘棋下到我觉得形势不妙,可以重新开始。电脑不会生气,也不会反抗,更不会拂袖而去。和电脑下棋我可以常胜,这似乎满足了我那一种可怜复可笑的好胜心。其实,和电脑下棋也必须给自己定一些规矩,有一个自我约束的机制,这已经涉及到使用电脑的道德问题。随着用于玩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渐渐有了陷进去的感觉,于是我也觉得有必要思考关于“我和电脑”的问题。
      先把自己想学电脑的目的罗列出来:一是想学电脑这门技术。我寄身的南平市文联在市委大院内,这是本地区的政治权力中心,在这里上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位置。而我是个例外,我只是一个没有编制的打工者,领着菲薄的薪水,一切都没有保障,随时都可能被扫地出门。一但情况发生,我该怎么办?做生意,肯定不行,这我已经试过;吃写作这碗饭,也未必能如意,我所从事的写作(诗)是最不来钱的玩艺。所以我想学电脑这一门技术。
      是婚姻使我现实了许多,在一年前,我还是个不谙世事一个“诗人”。当时我对电脑的看法和现在不尽相同。我一向不是进化论的支持者,因做电脑软件而暴发的全球首富也不是我敬仰对象,所谓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如不掌握电脑等高科技就会被淘汰之类的说法我也不以为然。科学技术似乎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最佳手段,到了二十世纪末,人类所拥有的物质便利对于十世纪的人类来说可能已经有“天堂”的水平,但你能说生活在二十世纪人就比生活在十世纪的人幸福自在吗?科学技术并没有把人类带到“天堂”,却把地球上的资源消耗殆尽,使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生存问题。并且高科技已经形成对人压迫,它似乎要把人的所有潜能全都挖掘出来,就好像人类要把地球上所有宝藏都有挖掘出来,并在短时间内挥霍掉一样。在“人与自然”的问题上,人类是一个最没有“道德”的东西……老子所言的“小国寡民”可能是人类和谐远久地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较理想的模式之一……当然,这些不合时宜的想法只能暂搁一边。
      我学电脑的第二个目的是换笔。在现代社会有许多技艺高超的人,擅长码文字的人便是作家,如果再会电脑更是如虎添翼,早听说有作家因用电脑写作而稿费大增的例子,确实让我羡慕。创作是一种苦役,各人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将它比作生育的过程可能比较妥当,当灵感来临的刹那就好似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与快感,当胚胎形成之后,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生长的过程。我的生性愚钝,一首十几行的小诗,一篇千把字的短文,可能都要酝酿几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瓜熟蒂落。胎死腹中、难产则是常有的事。诸如一篇名叫“中华文化问题”的东西感受、疑惑、思考了十几年,却一直不敢下笔。当一篇文章在腹中酝酿好后形之于文字则是一个默写的过程。文章弄好后自然想寄给编辑部,于是要誊稿,整齐、清晰、无错、不涂改等是基本要求。由于我字写得差,用力又重,还容易写错字,所以稿誊得很慢,曾经有过用了一个早晨,团了大半本稿纸却没有抄好一首百来行的诗稿的经历。怕誊稿使原本不丰的创作更少投给编辑部。前些年,甚至有过一个找一位能帮我誊稿的女友的想法,也试过,不成功。今年结婚,爱人是工人,经常要上夜班,比我还累。何以解忧?唯有电脑。
      我对换笔的意义的理解有三层:一种是浅层次的换笔,即用电脑把想好的文章写出来,电脑只起了打字机的功能;第二种还用到电脑阅读、收集资料等与写作有关的功能;第三是深层次的换笔,它必须建立一种人脑和电脑“想与写”的和谐。工具和创作最和谐结合的例子便是书法,毛笔可以是写字工具也可以是创作工具;书写可以是机械过程也可以是创作过程;文字可以是一篇佳作也可以是废话;最终的痕迹可能是书法也可能是文字或涂鸦,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书法是一种不易言说的东西,而书法家和笔的关系也只能冷暖自知。“技术”与“艺术”的相对区分虽不易言说,但乃可以言说,首先看这门“技能”的存在状态与阶段。从存在状态这一方面来说:当一种技能它的量化指标越高,并能够精确地进行重复,就越趋向于技术,反之则趋向于艺术。比如书法,可以定量分析的东西较少,所以趋近于艺术;但从存在阶段那一方面来,由于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能够开拓的可能空间似乎很小,有板结的趋势,所以又近于技术。其次,在对一种技能的掌握过程中,用不同的方法、态度,会导致有许多差异。《庄子•养生主》中把“庖”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月更刀的族庖,第二种是岁更刀的良庖,这两种当然属匠类,而第三种则是像庖丁那类有“道”之匠,可称之为“大匠”。庄子借庖丁之口说过这样一句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正是由于“道”的作用,使“技术”升华为“艺术”。所以达到第一、第二层次的换笔并不太难,而能否到第三层却要看各人的造化。对我来说,由于观念上,电脑等高科技没有一种形而上的诱惑,而在学电脑的实践过程中又始终存在一种外在的生存压力,使我很不自在,所以要想建立一种人脑和电脑“想与写”的和谐几乎不可能。
      第三个目的是想弄一本书。这些年陆续发表了一些作品,再加上抽屉里的存货,编一本集子似乎已经足够。但自费出书需要一大笔钱,我出不起。而在电脑上,我可以自己“出书”。从内容编辑到文字校对,从封面设计到页面排版,全都自己包干,甚至还可以打出一本样书瞧瞧,出一本真正自己的书。
      玩电脑需要很多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我玩的这一套电脑还没有上网,如果上网,我的沉入可能更深。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络的主要方式来说:用声音文本交流在文字符号发明之前,它一直是人类交流和联络唯一主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必须面对面地进行,在受到范围限制的同时,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当文字符号发明之后,在纸上的阅读交流是建立地经验和想象的基础之上,它扩大了交流范围,也相对地丰富人的想象力;而用电脑等现代工具进行交流时,在快捷便当的同时也造****与人之间的疏离。记得有一篇小说这样写到:两位同处一室的男女,他们在电脑网上相识,相恋,当他们决定直接交往时才发现原来是他(她)。现代工具在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同时,也可能加大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所以现代人有那么多的“孤独感”。
      尽管使用电脑有诸多的好处,但我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更基本的事实:用电脑必须在室内,近距离地面对显示屏。它懒惰了我的肢体,损伤我的视力,疏离了我与周围事物之间的亲和关系,以及间接地加深了我对大自然的隔阂。
      在享用现代工具的种种便利的同时,我的心中常常会隐约地产生:“深深地沦入,无奈的抗拒”的感觉。所以我写下这一篇“我和电脑”的文章,以示警省。

[ 本帖最后由 虫甬 于 2007-1-6 14:13 编辑 ]

梦草堂 发表于 2007-1-6 18:28

深有同感!!!
用电脑,真做事的时间太少,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光之创造神 发表于 2007-1-6 18:48

我也一样

丁剑 发表于 2007-1-6 20:05

我不擅打字,所以搞一篇东西打字成了很费事的差事。我的写作也基本上还是用笔写的,记得薛元明兄有过一篇文章谈的也是这个,他说面对电脑的时候,常是脑子里一篇空白,写不出来东西。而且手写有修改的痕迹,是自己思路的清晰印记,但电脑修改后什么都是新的,我也是。
我很向往键指如飞的境界。

沐父 发表于 2007-1-6 22:15

是啊!

dou_客龙 发表于 2007-1-6 22:24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1-6 20:05 发表
我不擅打字,所以搞一篇东西打字成了很费事的差事。我的写作也基本上还是用笔写的,记得薛元明兄有过一篇文章谈的也是这个,他说面对电脑的时候,常是脑子里一篇空白,写不出来东西。而且手写有修改的痕迹,是自己 ... [/quoem9 em9 em3 em7

[ 本帖最后由 dou_客龙 于 2007-1-8 17:59 编辑 ]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7-1-7 08:50

俺不打字字打俺
老宫最早码文用的是一种机械的铅字打字机,一共3000多字都被俺背的烂熟,标点、数字、英文在那一个位置熟记于胸,然后推动打字臂直接就提溜出来狠命的一摁,呵呵就敲到蜡纸上了,然后印他个三五千份跟玩一样,距今13年矣
如今看这着几十个键帽反而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老乎矣,佩服虫版

虫甬 发表于 2007-1-8 16:00

原帖由 梦草堂 于 2007-1-6 18:28 发表
深有同感!!!
用电脑,真做事的时间太少,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开始都一样,现在稍好些。

虫甬 发表于 2007-1-8 16:03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1-6 20:05 发表
我不擅打字,所以搞一篇东西打字成了很费事的差事。我的写作也基本上还是用笔写的,记得薛元明兄有过一篇文章谈的也是这个,他说面对电脑的时候,常是脑子里一篇空白,写不出来东西。而且手写有修改的痕迹,是自 ...
我现在每分钟能打二十来字,赶得上手写速度了,但写文章还是习惯先用手写打草稿。

虫甬 发表于 2007-1-8 16:07

原帖由 宫恩武o 于 2007-1-7 08:50 发表
俺不打字字打俺
老宫最早码文用的是一种机械的铅字打字机,一共3000多字都被俺背的烂熟,标点、数字、英文在那一个位置熟记于胸,然后推动打字臂直接就提溜出来狠命的一摁,呵呵就敲到蜡纸上了,然后印他个三五 ...
3000多字背的烂熟,不简单。
那种机械打字机我见过,现在可以算是文物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和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