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与(與)”字
与(與)。说文:與,党與也。从舁,从与。金文四手中有牙,指小人(匕)四手交互在一起互相利用,互相勾结,关系不一定牢固,只是有条件暂时的相互利用。牙形上下并列共同作用,纠合在一起。说文古文省略上两手,勾结更紧密,紧密如勺(匕,勺点变一横,如一),共取食物,紧密勾结用手取食物。手挽得贴紧,死党,似两手捧食物般紧密。篆体有的为说文古文上部还原两只手,有的四手中为人并列或紧密,还有的似现在的与字,匕与勺上下连体。繁体字與,其中一小竖实际为点,意义与说文古文意义一样。现在简化成与字,与篆体一种相似。与,匕与勺上下连体,上为匕,亲密,并列,紧密。勺为匕,为亲密,为取食物。与解为取食物紧密结合,勾结,二者之间互相借助力量,互相给予。与,为取食物紧密结合,勾结,几者之间互相借助力量,互相给予。
与,yu2。意为在此(互相结交,给予,勾结)。同“欤”,语气词。1用在句尾表疑问(怀疑貌)。2用在句尾表感叹(于,此)。3用在句中表停顿(点)。
与,yu3。1党与,朋党。2盟国,友邦。3随从,随着(朋党)。4亲近。5助,帮助。6类,同类。7赞许(口助)。8比,相比(并列比较,勾结)。9等待(不与,不是一群,不等待)。10数,计算(计较,比较)。11敌,对付(比)。12给予。13使(给予东西)。14用(给予)。15得。16加上(给予)。17发,发出(给予)。18如,象(类,一样的)。19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同”。(2)表示比较,相当于“与其”。(3)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类,和···一样,如)。20介词。(1)表示被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2)表示把对象进行处置,相当于“把”,“将”。(3)表示趋向,相当于“向”,“对”。(4)表示凭藉。相当于“以”。(5)相当于“为”,“替”。(6)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相当于“跟”,“同”。(7)表示起点,根据,相当于“从”,“由”。(8)表示对待,比较,相当于“于”。21通“举”,(1)副词,皆,全。(2)选拔。
与,yu4。在此结交,勾结的结果。1参与。2干预。3相干,关系。4通“豫。(1)快乐。(2)迟疑,怀疑。5通“预”,预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