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一等奖作者如是说!!】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吴行
专家点评
吴行用魏碑墓志的笔法,大字小写,气息敦古。 张旭光 创作小记
面对兰亭奖,我想每位书家都会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以最擅长的书体演绎最得意的章法。但极少有人从心态上分析,怎样的作品才最能打动人?
我个人以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心灵最渴慕的是优雅、沉静、舒缓。所以,准备参赛作品时,我特意选择了用小楷抄录自己的一篇散文《无尘之境》,文章描述的是阿尔卑斯山的雪境和瑞士琉森湖的绝美风光。
书写时,我特意融入一些倪云林的风格,强化作品本身的逸气,还特别选用有淡青底色的熟宣来抄录,最后用白卡纸装裱成册页,作品一打开,便清气袭人,从文字到书写,从封面到内贡,都让人爱不释手。评选结果也证明,我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韦斯琴 创作漫谈
我以前的大草作品主要来反映明清大条的气息,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再说明清大条的程式很重,且主要以字的姿态变化为主,有些也因情性的原因显得较为粗糙,而唐人大草以线条的变化为主且技巧程度很高,几乎很难操作,即便临写也很难受益,我正是想以唐人的线性变化及高难要求与明清大草的结构及墨色变化进行有效地糅合,而且我的性格也适合这样的糅合,并非是纯为想象创造的意识下的机械糅合。我一直在追寻这感觉,通过两年的努力稍有成效,也已明显有别于我以前的风格,应该说正向着我想要的方向迈进,尽管还不够理想,但已取得阶段性的收获。
应该说表现出了气势纵横,线条变化丰富且字形结构又具变幻,水墨淋漓的整体态势,反映了我的创作想法和想要表达的作品意象效果,这是一个渐进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我心中想要的创作由此拉开了序幕。
陈海良 获兰亭奖感言
有幸在第二届书法兰亭奖中获一等奖,由衷感谢评委老师的厚爱和书道朋友的帮助,这对于一个业余搞书法的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而自豪的喜事。然而,它已属于昨天,未来的书法道路还十分的漫长,我愿把它作为一个加油站,走好以后的路。
近些年来,在临习魏碑墓志上下了许多功夫,特别是在追求帖与碑的结合,如何把作品写得更雅气、格调更高上费了很多力气,坚持以行草促楷书,以楷书助行草,在创作中注意处理好线与面、润与涩的关系,通过不断临摩与创作,找到了一丁点感觉,在这次兰亭大赛的投稿作品中发挥得要好一些。同时,我认为还要有个好心态,单纯地为取悦于评委而绞尽脑汁地在用纸的颜色以及视觉冲击力上动脑筋,而不是在继承传统上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是很难创作出自然轻松的佳作来的。
张维忠 创作自序
此拙作以八块手札书拼成六尺整纸中堂幅式,既保留了传统手札书之精致古雅,又以整体示众,符合当代展览之需。此作之胜人处,窃以为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也”。昨日在皖适遇张旭光先生,并云“初评时乍见此作甚不起眼,细细观之,则渐有好感。汝当思之!”先生所意暗示余此作展厅效果尚弱,而此恰恰又是其长也。近年余深感古贤书作之意境深邃隽永,平中寓不平。而我辈浅薄,多以表面之张扬以哗众,惭愧之余遂效之,先求处世之平常,再求笔墨之练达。此作若有可观处,实得之心态也。
余自羲献处立身,上窥楼兰文书、汉晋简牍以明源流正变之理,下追唐来诸贤以备承传破坏之需。所谓新意者,实来源于适度的破坏。余既知形乃势出、随机应变之理,故无心于单个字形之雕琢;既知古人下笔有由,故留意于提按绞转等关节转换处。我用我法,我抒我情。王耶?颜耶?是也不是,不是也是,似于不似之间承传着……破坏着……
王忠勇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一等奖作品专辑及其他部分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