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研室艺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研研室主人在 2006/02/26 08:00pm 第 1 次编辑]研研室艺话:
●传统的母亲如果不能哺育新生的婴儿,那么在经典的传统也将不会成为"传统"反而将成为束缚和羁绊自我的枷锁.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为了追求某种“物象”,不惜牺牲欲求。殊不知人生最高境界莫过于“自由”。人生往往处于欲求不达,欲罢不能的痛苦之中,殊不知“放下便是”。
●从艺者往往追求名利,而学会“拿来主义”,无疑在拿来“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下了一个套、挖了一口井、上了一顶“紧箍咒”。殊不知“诸法无我”、“万法归心”的艺术境界,更不知“醉后作书”、“参禅去执”皆为为触动天真,回归天真。显露天真即大彻大悟,空心应物,应物现形乃为天真乃至自由.
●形为神姿,神为形帅.
●笔墨在创造空白,空白也同时在创造笔墨,素白的一张纸已是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笔墨与空白亦不相干亦不可分.
●季酉辰先生说:"偶然产生美感,世界没有偶然则无神,人生如果没有偶然则无趣"所以我说"无意乃佳是有意乃佳的升华和超迈,在创作过程中平和的心态是经过多年的磨练的修为,自然超逸,无意于成而意气天成".
●心无旁物目中无人,信笔挥洒萧然"自在".
●书法可以载现哲学,哲学也赋予了书"法"(载现:载体的形式展现).
●佛语有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何不以不变之空应瞬息万变之色.
●这个时代人们提倡创新,什么是新?什么是旧?我不知道!可能在我的意识之中原本就没有新旧之分的,但我知道世物都是在不可无一不可无二的状态下存在的.
(世物:世界上的事物即世事).
●流行书风也好,现代书风也好,它们的出现并非偶然,不是“艺术当随时代”,而是什么样时代造就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换句话说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状态.
●任何技法都是以思想做为指导的,可以引导一个人的思想但决不可束缚和渗透一个人的思想.就像你的作品应该是你思想乃至性灵的再现和心灵的图腾.所以说一个人的思想神圣不容侵犯!
●艺术的长河源源流长.但我不远复古,更不愿意替某个书家、印家活着,我不是机器.我愿意与古为徒、为友、为知己,我与古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存在,我是我自己.
●有人追求"雅俗共赏",因而把字写的端庄一些、大众化一些尽量使众人读懂,殊不知这种无私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自私.一旦你将自我的性情、思想、涵养、人品……流露并展现到极致时的这种最大限度的"自私"反而将成为你大限度的无私,因为你已经将一个真实不虚的"我"再现于世人,可谓非欺我之作,非欺世之作.
●不古不新
●沉默是金,但金子不一定沉默.把自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其含金量的多少让旁观者去评说吧.
研研室
研研室艺话:
还不错。 :em62:研研室艺话:
研研室艺话:●传统的母亲如果不能哺育新生的婴儿,那么在经典的传统也将不会成为"传统"反而将成为束缚和羁绊自我的枷锁.
--我觉得传统只不过是营养,哺育新生婴儿的现任应该是现在的人,如果营养没有发挥好的作用,反而成为束缚和枷锁,也只能怪自己,不能归罪于传统。-=-=-=-=- 以下内容由 梦草堂 在 2006年02月25日 10:19pm 时添加 -=-=-=-=-
“拿来注意”应该是“拿来主义”吧-=-=-=-=- 以下内容由 梦草堂 在 2006年02月25日 10:27pm 时添加 -=-=-=-=-
●有人追求"雅俗共赏",因而把字写的端庄一些、大众化一些尽量使众人读懂,殊不知这种无私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自私.一旦你将自我的性情、思想、涵养、人品……流露并展现到极致时的这种最大限度的"自私"反而将成为你大限度的无私,因为你已经将一个真实不虚的"我"再现于世人,可谓非欺我之作,非欺世之作.
--说得好!前一种人是迎合别人,为的是“赚”别人;后一种人不迎合别人,只为表现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研研室艺话:
下面引用由梦草堂在 2006/02/25 10:18pm 发表的内容:研研室艺话:
●传统的母亲如果不能哺育新生的婴儿,那么在经典的传统也将不会成为"传统"反而将成为束缚和羁绊自我的枷锁.(((
--)))一切都是传统来的,所以现代用远是传统的延伸!!! 我觉得传统只不过是营养,哺育新生婴儿的现任应该是现在的人,如果营养没有发挥 ...
研研室艺话:
一切都是传统演绎来的,所以现代应该是传统的延伸!!!研研室艺话:
没有永远失败只有永远放弃1J
——记篆刻家赵风锁<75#9
在当今这个书印热潮狂潮中赵风锁这个名字逐渐被"淹没",然而这个曾在80是年代末90年代初的印坛上叱咤风云人物,
为了生活奔波,而从事室内装饰的行业,期间他再没有参加的任何社会活动,时间大约在92年左右
但他并不因为这样而放弃自己钟爱着的书法篆刻 "事业".他一直忙中偷闲的挤时间研印艺搞创作
我们从先生90年代初期的2届篆刻展和西泠印社2届评展中的"变通"和"饮马长城"两印与近期作品 "计白当黑"、"健康长寿"、"宁晋书画作品集"等印来比较可以看出线条更为生辣猛拙,在用字上更为简淡平实,想必这是他为了更好的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线条外在的造型和内在的气质吧,章法上较以前更为丰富,创作思想更为大胆,印章形式更为新奇,尤其适度且熟练运用了书法中的涨墨效果.例如:"计白当黑"一印厚重圆浑的笔画与红色的印底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大片的残缺空白与巧妙残留的笔画与印眼"计"字相互辉映形成反向对比,使印章显的更为敦厚的同时又不失空灵;"健康长寿"一印采用砖瓦文字形式出之,兼借行草书的章法的布置,线条虚实交映,被一条“气线”通天贯地的贯连起来,左盼右顾,婉若蛟龙.由此可见先生能够把书法的章法墨法巧妙的糅合到篆刻艺术当中,使其刀笔并见墨韵十足,可见先生的印外工夫是十分扎实的到位的,说明先生对书法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
可见十多年间他一直在变,在深入传统精研传统.在"烂铜印"和书法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来滋养自己的篆刻艺术.
赵风锁先生能够在时下这个浮躁的社会稳走传统这条路子,且在传统上别出己意,能够在当今印坛独标气骨, 取得如此业绩, 足以证明其思想是深邃的精神是可贵的.先生凭着对艺术这片热土的迷恋与执着,近期又在西泠印社展中两次取得优异成绩,可见先生的思想意识并不因为十多年的"与世隔阂"而落伍,相反依然能够运用传统的刀笔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没有永远失败!成功是属于永不放弃的人的.
艺海无涯,惟贵是恒.风锁先生正值盛年,凭着先生深邃的思想和可贵的精神,想必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 拭目以待吧
研研室艺话:
下面引用由王圣强在 2006/02/25 08:45am 发表的内容:还不错。
谢谢1多指教
研研室艺话:
下面引用由研研室主人在 2006/02/28 06:56pm 发表的内容:没有永远失败只有永远放弃1
J
——记篆刻家赵风锁<75#9
在当今这个书印热潮狂潮中赵风锁这个名字逐渐被"淹没",然而这个曾在80是年代末90年代 ...
有图片才好,单看文章实在无法想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