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谈名家----沙孟海
沙孟海的作品见:http://www.shufa.org/cgi-bin/bbs/topic.cgi?forum=3&topic=101&show=40
沙孟海(1900--199),原名文若,别号石荒、沙村等,斋名兰沙馆。浙江鄞县人。历任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曾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理事,浙江分会主席。出版有《蓝沙馆印式》、《印学史》、《沙孟海书法作品集》、《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论书文集》等。
深荷书法硕望的沙孟海先生,几乎是现代书法的“活书史”。该现当代的书法就不能不提沙老,这已经成为既成的历史事实了。近年问世的《沙孟海书法集》,集中展现了这位在书法事业中求索了近一个世纪的大书家的艺术成就。
作为通才型的书法家,沙先生的艺术能力是极富广度和深度的,这种自身条件的影响力、渗透力甚至可以通过他的学生们发现到。应该说,在书法领域沙先生对于古典书法——传统意义的与现代书法——未来意义的两种创作风格,都是一个转换型的人物。作为一位深深植根传统的延续型的学者书家,他无疑是成功的。修养是艺术的重要素质,文化修养更是传统意义的书家必不可少困条件。这首先体现在他对于浩翰书艺历史的熟稔了解与具有个见。他对于碑帖的考证与研究,完全有理由使人信服这一事实。也就是,作为一个书学专家、一个有建树的专家,在理论与实践双方,老人无疑是站在了他能够站在的历史高位,尽管我们还无法结论这一位置的确切的历史高度。
想准确地评价沙孟海的创作价值,可能不容易。沙先生一生的生活氛围基本上是在文化的环境里,在草长驾飞的秀丽的江南。这对于形成他的沙孟海 行书轴 书法风格应该具有相当的作用。然而有意味的是,他的艺术面貌就风格来讲,却是传统审美的“阳刚”和西人审美范畴的“壮美”一路。清阮元、包世臣的“南北书派说”在此受到了置疑。从欣赏的角度看,沙的书法作品,是重视“势”与“力”的。远溯其艺术旨趣的源头,或与魏晋时卫恒《四体书势》时代崇尚讲求的“书势”有关。这是迎然有异于隋唐以后的书法追求。体现在具体作品上,我们看到了“雄迈浑茫”,(虽然这是受人批评的艺术比状,但有时我们无法彻底去掉这种语言,否则艺术的意象——“模糊的准确感”便一丝儿也没有了。)看到了“气”、“势”、“力”的合奏。遗憾的是,沙的书法不自觉地产生了习气,特别是晚年的行草书。书体的擅长是少是多,只体现艺术家的才能类型,一般与水平无关。沙孟海虽然各体兼能,令人称赞的恐怕仅是行单体。不可否认,其他书体的精妙程度要远逊一筹。发表在作品集中,书于1986年的《司空表圣诗品长卷》,笔者推为沙老的代表作。(有趣的是,相比于其一艺术门类,书法界是最缺少代表作这一概念的。)这件作品无妨看做他自己的《争座位》或者《祭侄稿》。雄浑而清逸,朗健而茂密,体现在:笔势的舒敛有致;墨气的焦渴丰腴;字字独立却气脉浑整的章法,就像一首笔。墨的交响、镗鎝大音,触人生沉郁豪迈之想。也许这便是艺术传递感情的功能使然,也许这来自于欣赏者的接受美学说的移情与参与。我们当然无法深入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去探视书家的艺术心态,我们不是孙悟空。但是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接受参与,艺术品便失去了意义。因此,作为主动的理解,可以认为,沙的书法心态不是追求笔法丰富的一类,也不是以造型为理想表现的一类,他概属于嗜好“线”的表现力的一类,不无遗憾的是,虽然其作品富有艺术中的“气”、“势”乃至“韵”,但其的“力”感——用笔使线并未臻于完美,如前人有过的完美。这是作为创作家的不足。1983年的《丁敬身论印诗条幅》、1979年的《吴缶庐诗句条幅》中的“刷”笔,可以视为他荒率笔法的例子。沙先生素日作书,纵横起倒,有时连笔的根、肚部分也全部用上,无疑这是对传统笔法的一次背逆。我们不关心笔法“是否合呼古法”,我们关心这种笔法的艺术效果在欣赏中是美的抑或反是?至此不禁生疑,饮誉当代的书法大家,竟然会不擅于笔法?或治说忽略于笔法的研究?答案是踌躇的。
仔细解读秒孟海的多数作品,基本上可以认定先生为“理念型”的书家。其意义在于,贯穿其数十年的作品揭示,他的用笔、结致、章法尽管前后变化不小,但一脉相承的伸张撇捺横竖,结体抑染损右,中紧外流的确是其书法的常态——相对稳定因素。虽然前极富有创作的感受力与冲动,但他的学问与修养还是某种程度回走了他的表现中的***,体现在作品上,我们看到了优雅与理历性。
我以为书法在当代,是以破坏传统——古典笔法为主流的。不同在于,有人是以此掩饰其把握上的无能,而有人是出于艺术主张的别有所想,沙先生在向往大美的境界中,他不屑“笔笔有来历”“笔笔中锋”的保守之举,因之他的书法当然超出于一般时流之上,但似乎尚未臻至其理想中的大化之境。《振迅天真》大幅突出体现了书家的重整体轻趣味倾向,是代表了先生书法气息格调的作品。先生书法的精品,一派大家气象,浩瀚老辣,风气云涌,体势在章、今、隶、行间,铺毫行笔而墨气厚重。但其习作,却多有失于租率,或与先生名高而应酬太多有关。
历史地看,在承接传递清民以来的碑派传统上,沙孟海是传其余绪的重镇,但是他已经是碑派旨趣与帖派旨趣相顾恋的人物。他的书艺创造性与历史贡献不如于右任、徐生翁等人沉雄高迈。按先生的书法意义作为“艺术的”,不如作为“文化的”,更令人起敬。
梅墨生谈名家----沙孟海
有道理,受启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