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花朝拾 发表于 2006-11-13 07:28

刻 瓷 翰墨随笔■聂鑫森

刻 瓷
翰墨随笔■聂鑫森
  在杭州有一条清河坊街,全是仿宋建筑,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飘着写有各种店名的布招。这条步行街的店铺专卖手工艺品:绢画、绸扇、雕花竹筷、竹编花篮以及陶瓷、书画等。同时还有许多民间艺人摆设小摊,现做现卖,颇受旅游观光者的青睐。20岁出头的李颂华摆摊刻瓷,是这条街上的“独一份”。他从瓷厂买来空白瓷盘,先用金刚钻画出初稿,再用锤子和金刚钻一点一点刻瓷,然后上色,有的还需要抛光。“他的作品有各种花鸟鱼虫、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十分生动。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个‘百福盘’,刻着一百种不同写法的福字。还有一个毛泽东像,细看人物是由成千上万个小点构成的,要花多少工夫才能刻成啊”(谭竹《中华绝活手艺》)。
  刻瓷在我国是一门传统的手工工艺,但因受到刻瓷工具的制约,并不普及。老上海早先使用的为一般的高碳钢凿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刻瓷工匠改用钻石工具后,出现了双钩、刮磨等新的表现技法,使作品具有篆刻的‘金石味’,引起了当时文人的重视,深受收藏家的欢迎……色彩一般以黑白为主,也有采用多色者。制品种类甚多,有瓷瓶、挂盘、茶具、文具、花瓶等”(蓝翔、冯懿有《刻瓷器》)。

  在郑逸梅所著的《艺坛百影》中,介绍了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上海,有两位著名的工艺大师。一位叫薛佛影,长于细刻,专刻象牙、什锦橱、竹臂搁、牙扇骨、瓷器等。薛佛影曾说:“刻瓷目前寥寥没有几人了,刻瓷而刻写意画,那是我大胆的尝试。”另一位刻瓷家叫杨为义,“1953年,他的牙刻和瓷刻在全国民间工艺展览会上展览。会中某干部对他说:‘象牙细刻,南北各地,尚有其人,至于刻瓷,北方仅有朱友麟,年已衰迈,南方只有薛佛影和你了。’经这一提,他在刻瓷上,更大大地下功夫了”。

  清河坊街的李颂华,属于继承刻瓷工艺的一代新人。他从小生长在安徽的宣纸之乡,受家庭和当地艺术氛围的熏染,酷好祖国的传统艺术,致力于刻瓷之道,并闯入名城杭州一展其风采。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当,使刻瓷技艺重焕青春。

黄记文 发表于 2006-11-13 23:08

刻瓷技艺若能重焕青春,必将引发瓷器的身价.

吴wuandong 发表于 2007-1-30 09:1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刻 瓷 翰墨随笔■聂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