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谓之人 发表于 2006-11-5 21:29

传统与流行——悲剧的时代

传统与流行——悲剧的时代
                                             无谓之人
   上个世纪小日本的不土不洋的书法杀入中国,让原本以传统自署的中国书匠措手不及,因为民族的“自豪感”的支持对这个新玩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抗日战争”,用自己聪明又笨拙的方式将之拒之门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维持着传统的本性。
   然而在不远的现在我们似乎觉得流行与传统更加“狼狈为奸”了,大日本的焰火在我们中国狂轰烂炸,让我们越来越为干革命的老同志惋惜了,流行书风,现代书法,行为书法......让我们似乎更接近生活,变的如此“传统”,因为我们知道当代较为耳熟目染的书家似乎都与这些书风有瓜葛,王墉马不停蹄地在首都倡导,沃兴华在上海滩鞠躬尽瘁,王冬龄与陈振濂在江浙奋不顾身,为了说不出什么目的的意图各自忙碌着。所以在当代诞生了郭子绪、鲍贤伦、赵雁君,邵岩,刘彦湖,于明泉,陈忠康等一大批前仆后继的青年志愿者,我不知道如果沙孟海,林散之等老先生还健在的话会作何感想......
   有一次在一个大型书画展赛上观看一位较为有名气的书家创作的“流行书法”作品,有两位小同学在旁边议论:
   “这是什么啊?都看不懂!”
   “你懂什么啊?这是艺术!看得懂的话就不是艺术了!“
我哑然,我此时想起我的一位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艺术要雅俗不共赏,如果雅俗共赏的话就肯定不是好东西”,我很木然,难道艺术就不是为老百姓看的吗?那毛主席提倡的“艺术大众化”还有何意义呢?也许这种现象不是我们的悲哀,只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而为我们奏哀乐的是我们的子孙。或者是我们的长辈(亡灵)。
   也许支持这种书风的人会认为,任何艺术都要创新,我们不可否认王铎的“涨墨”法书写是哪个时代的背叛,也不能武断地认为米芾的性情是宋代的“起义”,但是历史让我们肯定了他们的功劳,所以说这些与传统背道而驰的书法在一千,两千,三千年以后会让历史肯定,我想说的是入彀没有传统的影子创新怎么立足呢?
   历史发展就是这样,时代的兴亡都是毁于茫然与无奈,看现代书坛,把持大赛生死关的往往都是流行的引领者,如果这种艺术自己玩耍的话我们无权干涉,因为我们是“以人为本”的国家嘛,但是这些人成为书法发展的风向标的话,我想到那时侯奏哀乐的就是我们自己。
   生活在传统与流行的接缝时代很可悲,曾清醒的想做一个看客,做一个历史的皈依,但是鲁迅老先生可能不会同意这么做,所以冒名在这个还尚为清廉的社会发发牢骚,做一个天生书呆子的皈依者吧!

吴钩 发表于 2007-2-2 16:00

回复 #1 无谓之人 的帖子

支持!

刘旭敏 发表于 2008-3-14 12:12

em1 em1 em18

愚牛一 发表于 2008-3-14 12:37

em1 em1 em1 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与流行——悲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