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25

(转帖)砚的形制和纹饰

(转帖)形制和纹饰


砚是由研磨器演化而来的。西汉早中期,砚的形制有两种,一是圆石饼配小圆研石;另一种是长方形砚板配方研石。东汉时,砚一般饰有三足,部分有盖。足的作用是使砚具有一定的高度,方便使用,三足可致稳定。汉砚三足,旨在实用。砚盖的作用一般用于保护磨石,如江苏徐州东汉墓出土的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兽嘴为扣石处;甘肃天水隗嚣宫遗址出土的盘螭盖三足砚,砚盖中间凹窝为扣石处。汉以后,与魏晋南北朝并行,南方进入六朝时代。六朝时代,制砚工艺广泛吸取了铜器、石刻、画像石(砖)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取得了长足进展,砚的材质多样,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古朴雄浑。瓷砚、辟雍砚相当成熟,砚足由汉时的三足增至四足,五足、六足,甚至更多;同时,由于墨的改进,研石取消,砚盖消失。从工艺发展史的角度讲,汉魏、六朝砚处于古砚向近、现代砚的过渡时期。
    隋、唐以后,制砚工艺更为精湛。唐流行双足箕形砚、“凤”字砚。唐末由于高脚桌椅的产生,人们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砚由地下移至桌上,砚足消失了,为取砚方便,代之而起的为抄手砚、太史砚等。至明清,石品花纹的开发引发了随形砚的出现,制砚工艺也完成了古砚的现代化转变。
  辟雍砚,圆形,砚堂居中,水池环周,外为砚边。象辟雍之形,故名辟雍砚。后有方形或长方形者,名曰石渠砚。辟雍者,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礼•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汉•班固《白虎通》云: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石渠,得名于汉萧何所造用于收藏入关时所得秦之图籍的楼阁,其下砻石为渠,故名石渠阁。汉宣帝甘露三年与诸儒韦玄成、梁丘贺等讲论于此。
    辟雍、石渠均象征知识与教化,取辟雍之式为砚,起于汉。广州先烈路东汉墓出土的圆形陶砚,砚堂水池分割明确,为成熟的辟雍式。
    苦石楼所藏四足辟雍砚在汉辟雍砚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一是砚堂水池更加规范,砚边与砚堂成平面,更利于储水。二是砚足由三足发展为四足。三是砚盖消逝。另外,此砚微凹,亦为当时之制。穆孝天先生言:“到了魏晋时,已经出现了用漆烟松煤夹和而成的墨丸了。接着又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遗制。正因为如此,所以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渖耳。”(见穆孝天、李明回《中国安徽的文房四宝》)。
    纹饰
    纹饰是制砚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古砚年代的关键。汉代砚的造型古朴,纹饰较少;六朝承袭汉风,古朴之外,纹饰趋于繁复,有青铜器及汉画像石(砖)之遗风;大唐盛世,艺术发展较快,砚雕细腻,已失六朝古风;宋尚意,取方正规整,少铭且少饰;元乃外族统治,时间短暂,制砚工艺相对不发达;及清康、乾盛世,国势强盛,追求浮华,制砚雕琢尤盛。
    四足辟雍砚纹饰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砚边波浪纹,二是砚侧连珠纹(由乳丁发展而来),三是蝠形砚足(亦有称鸟者)。此砚的波浪纹和乳钉纹由青铜器、汉镜纹饰演化而来,古意十足。雕刻可谓大刀阔斧,砚面、水池、砚背斧凿痕迹显露,纹饰着刀留痕,下手迅疾、准确,有汉石刻遗风。砚侧连珠纹的点系侧刀硬切,不圆求圆,浑厚天成;砚足蝙蝠用大写意手法,略勾其形后,以短点刀作三角点填充为文,率意而豪放。
    纵观此砚材质、形制和纹饰,寓精于粗,有魏晋放达洒脱之风,上承西汉之雄浑,下开明清之精细,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典型的六朝辟雍砚,是歙砚在我国制砚史第一个高峰时期留下的仅存实物(目前尚未发现同期的端砚实物),堪称“歙砚鼻祖”。著名学者、藏砚家季汉章先生言:这方砚可以编进《砚谱》。中国安徽文房四宝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田恒铭先生观此砚后,连声称赞“价值连城”,并赋诗句曰:“一生多被端溪误,到老方知歙砚佳”。

古人获得美石,则必择良工,就其石的形状、尺寸的大小、纹理的疏密,石眼的高低,因材以作砚。并要求式样务必精美,名称务必典雅,语取吉祥,义含祷颂。名与式符,式与石洽,方为上选。因此古代的名砚,在制砚之初,即先定式、定名后方始动手治砚。有砚即有名,有名就有砚,故砚名多佳,且均合于式,洽如石。如就其原式而用之取名叫“天砚”。若加刻治则就其所刻的样式或所刻之物加以命名。如石之为圆形取名为“大圆覆寿”;长方形则名曰“端方正直”;四方形取名叫“井田”。若刻以山川、草木、日月、风云、鸟兽、虫鱼等则就其图而命名,常见的有天保九如、凤舞蚊腾、海屋添寿、五岳朝天、龙马负图、太平有象、景星庆云、寿山福海、海天旭日、献生瓜瓞、龙吟虎啸、福自天来、花中君子、龙飞凤舞、三阳开泰、松寿万年、丹凤朝阳等名称。若以字形或器物形,则曰垂裙,曰平底、有脚、古样、琴足、凤他、四直、古样四直、双锦四直、合欢四直、箕样、斧样、瓢样、瓜样、人面、莲、荷叶、仙桃、钟样、卵样、笏样、圭样、璧样、鼎样、玉台、蟾样、龟样、梭样、琴样、琵琶样、「钅敖」样、双鱼样、团样、八稜、角柄秉样、竹节、秉样、砚砖、砚板、房相样、月样、腰鼓、马蹄、月池、蓬莱样等,不胜枚举。总之,器形像什么就取什么名字。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26 09:35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29

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29

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29

11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32

11111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32

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35

1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37

1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41

1111111111111111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6 08:41

111111111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砚的形制和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