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测试
关于文化测试阿猛
而今书坛,多闻指责当代书家文化缺失之声:作品中常出现错别字之硬伤;随手写一首古诗,不知道作者,不知道年代,便顺手落款为唐诗一首等等。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书家作品,自然成就不了书法大家,而又有不少人撰文呼吁,当代书坛大家的缺席,其症便源于此。怎么办?中国书协犯愁……?遂在书法展览中又附加一项:文化测试或者叫文化考核。一定要考出书家的文化修养来,让有文化的书家获奖,让没文化或文化水准不够的书家下,此举一出,欢呼一片,叫好声一片,大有以后获奖的书法家变是名副其实的真文人真书家了。也可能由此以后,让所有的书法家都就能静下心来坐冷板凳读书修身了,中国书法将从文化测试开始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了。
八届国展和首届兰亭奖的文化测试,普通人是没有机会见到的,只是听有知情人说,八届国展上有漏题现象,更甚者说是某某某为事先窃题,竟在文化测试前提前几日坐飞机赶到西安做手脚。道听途说而已,愿其为谬言也。但是首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上,我们普通民众通过电视,亲眼目睹且豪无遗漏的看到了文化测试的真实场景。原来书法家对耳熟能详之先贤古诗不知作者为谁者有之。真不知矣?紧张矣?不得而知。只是在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上的直播现场,没有看到文化测试这一项内容,其中原委,只有靠大家的猜想了…….,在第二届兰亭奖的征稿启示中,仍有文化考核这一项,不知道最后将结果如何?
随手取过一本词典找到“文化”一词: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个定义显然和书法展览的“文化测试”大抵对不上号,感觉上,书法展览的“文化测试”的内容应该是指我国的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大背景: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文、史、哲为重点内容,但是在现在------这个早已远离了农业文明的现代化工业文明知识经济的社会里,书法展览的文化考核,究竟如何命题,方能考出书法家的文化水平来?
又:前日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百姓档案》记录片-------中央芭蕾舞团为纪念《红色娘子军》创作四十周年重新演绎《红色娘子军》,真实记录了新时代的的青年芭蕾舞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和老一代芭蕾演员以及和剧中人物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有着和过去的中国芭蕾大师们一样的舞蹈动作,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在情感体验上去领会老一辈芭蕾大师们的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他们使用的是肢体在表演,而永远不能在情感上去接受体验和演绎剧中的人物,以致很多观众看后感慨:舞台上只能看到“娘子”看不到“军”了。不一样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人物,造就不一样的艺术样式,永远无法复制。由此再次想到了书法展览的“文化考核”,“书法”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和过去的“书法”感念产生了歧义,过去的那个时代,书法和实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过去诸多经典法帖,不过是书法家们写的信札,书家首先是在写信,不是在搞书法创作。当下的这个时代,书法是和展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书家是在为展览而创作,为创作而创作。
书是一定要读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品性,自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书法品位,古人即有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今人何以就“书”不能如其“学”,必须通过“文化测试”方可知其学也?有了“文化测试”这一项之后,便有了如下的感慨------某某书家真可以,仅仅1分(更甚者仅仅0.01分)之差和金奖失之交臂,听到这样的言语,我也为该书家遗憾,但不是遗憾其与金奖失之交臂,而是遗憾:这样的一分之差或0.01分之差没拿到金奖,他的文化水平和那个比他高一分或0.01分的书家相比,他的文化水平到底差了多少?通过“文化考核”倡导书家读书的办法,一个字-------好,但是“文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就目前看,还需要改进。 十分感谢老总给予置顶 赞成,多学文、史、哲,加强文学素质修养。 有位朋友说了,书协应该人人可入,那时候学问就上去了.
现在的制度,诱导人们沽名钓誉!
现在入书协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高台阶,据说要获奖两次.这如同上大学,入门难,进去以后就可以随便玩了.二是开黄门,贿赂评委也么哥.这个不必多言.
可以学学美国人,大学随便上,进去以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不行就滚蛋退学.
入协会大门敞开,体现真正民间.只要有兴趣,会写两笔就行.像工人入工会,农民入农会一样.
如果有些人觉得自己本事大,可以搞个书法什么院,再设个院士给他们当,满足虚荣心去吧! 谢谢楼上诸位
挣个回帖好困难啊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