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08:15

唐代砚式欣赏[只论砚式,不论货物的今古]

唐代砚欣赏..........

温馨提示:   这里只论砚式,不论货物的今古.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1 16:45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5:40

砚成熟于唐宋。
  唐宋以前的砚台主要有石、陶、瓷、漆砚等,这些砚台发墨功能一般较为欠佳。因此,唐宋时,人们发现了几种新的砚材:端、歙、洮、澄泥制成的砚台,被尊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尽管四大名砚在唐代先后行世,但出土的唐砚大多数还是陶砚,其次是青石砚,端、歙、红丝、澄泥四大名砚还属稀有。
  唐代砚的形制,较典型的是箕形有足砚。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1 15:42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5:43

  唐箕形有足砚
  陶质 ,底前为两个乳钉足,底后直接触面,形似箕。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1 15:49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5:45

  唐箕形砚
  砖质,砖质虽然不如端、歙名贵,但是砖容易风化,不易保存;从唐而保存至今的唐代砖砚,在国内的一些大型博物馆都不见。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1 15:49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5:48

  端石开采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在当时大多为山坑,石质细腻,呈紫红色。
  箕形端砚
  砚呈箕形,首为弧型,砚面随砚形刻折痕,是唐代砚型。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6:48

  歙砚起始于唐开元年间,经过五代、南唐、北宋,到南宋末年和元代初年,由于过度挖掘,致使歙坑塌没。在之后的500年间不再开采,直到清乾隆时期,由于弘历皇帝的喜爱,歙石得以恢复和发展。
  唐风字型龙尾歙砚
  长:18公分,最宽:12公分。石色黝黑,微呈青碧,质地细腻,温润如玉,呵气成水,利于研墨。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6:53

  “凤”字形歙砚
  年代:中晚唐 尺寸:18.5厘米x11.5厘米x1.0厘米
  石质细腻,呈古色,略带紫;继承初唐时的“凤”字特征;整体种感凝、浑厚。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1 16:57

  “凤”字形歙砚
  年代:唐 尺寸:15厘米x13厘米x3厘米
  石质细腻,微呈青碧;凤字形,具唐代特征。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3 15:56

名称: 箕形歙砚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歙石
规格: 高3.5厘米,长20厘米,上宽11厘米,下宽15厘米
收藏地: 安徽省博物馆
介绍
1976年安徽合肥市唐开成五年(840年)墓出土。此砚色呈青绿,上窄下宽,三面口沿上翘成砚边,形如簸箕,因而得名。砚背近箕口处有二小方足,形成砚面下高上低的姿态。据米芾《砚史》中载,晋代已出现这种形制的砚,到了唐代,则比较普遍,成了唐砚的一个主要特征。箕形砚因其又似风字,所以又称风字砚。

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安徽歙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歙溪,又称婺源砚。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以之制砚,南唐时达到全盛。歙石石质坚韧,润湿如玉,扣之如金石,以苍黑、青绿色泽为主,纹理变化多端。歙砚可以达到“贮水不耗,历寒不冻,呵气可研,发墨如油”的地步。难怪南唐后主李煜推崇备至,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定为天下之冠。历代文人珍之重之,以为价值连城。

这件唐代歙砚,是研究早期歙砚工艺的珍贵材料。

注:来自网络<<中国文物>>.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 2006-10-23 15:58 编辑 ]

汪胜寒 发表于 2006-10-24 21:00

11111111111111111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砚式欣赏[只论砚式,不论货物的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