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刘峥
书法创作风格的出现和存在,与时代背景、人文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如此,当代更是如此。
当代,书法展览在成为书法创作的展示舞台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书法人学习、创作的目的,甚至是一种最终追求。
书法作品的优劣永远不会有二二得四之类的公式可以套用,也不可能像跑步、跳高那样用秒表、米尺来测算丈量。于是,展览对展出作品的认可就完全取决于展览制造者(评委)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对书法本质理解认知程度,评委的好恶直接决定了展出作品的风格。在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展览面前,能够参与展览制造、介入作品评选的评委人数少得可怜,在这种以不变的评委应多边的展览的现实下,展览作品面目雷同、风格相近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一届、两届甚至连续几届展览下来,这种长久占据人们视线的风格,自然也就成了这一阶段流行的书风。因此,展览已经成为今天书法创作风格流派流行与否的源头———展览的级别越高,制造和形成这种流行风格的可能性越大。
展览(尤其是那些国字号的展览)对于今天的书法人充满着强烈的诱惑,这种诱惑的结果,使得很多人的创作是以展览为中心而进行的———为展览而写字,为展览而展览。为了得到各种展览的垂青,迎合展览、适应展览成为临习、创作之外的“字外功夫”。于是,大众的趋同心理使得那些适应符合展览“胃口”的书风在人们自觉不自觉中便流行起来。
如果说那些“伸胳膊伸腿”的创作是20世纪80年代展览制造出的一种流行的话,那么,循规蹈矩、复制古人之类的创作风格又何尝不是今天一种新的“流行”呢?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流行感冒和感冒流行不是一回事,“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几乎可以和创新、新创相提并论,毕竟是一个探索的方向,遏制不得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展览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但展览对当代书法发展的推动也是显著的,引用老人家的话说:功大于过。一种或一类书风能够流行,有其内在的艺术上的原因,不能只归结到展览上。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谁帮我写两个字“图腾”有古朴基劲的味道的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有道理啊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展览应该贯彻“百花齐放”的精神,绝不能以一种书体去一统天下,把书法艺术引向歧途。中国书协和展览的评委应该责无旁贷。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呵呵,楼主是个热心人.只是文字太多套语.像文革时大字报的腔调,要与人吵架似的.文章开关的一句话,如果找个人来读,一定会舌头转筋.太别扭了!
呵呵,吹口冷风,不要介意.热心的人们请继续!
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有道理!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同意楼主的观点,现在的书法的发展方向往往被少数被赋予了某种权威的人所左右,自然也就很难谈什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在一个叫着喊着个性十足的时代,书法作品的风格却是如此的雷同,可能得解释有两种,一是大家真的都只有一种个性,二是根本就没有个性。流行的书风和书风的流行
流行书风应与传统书风划分出明显界限.传统书风应以古代名家作品中世代流传的、可称作法贴的书法风格及功力为评判标准,其要求和审美特点是经久不变的.而流行书风仅以某一时代代表国家或地方的书法统治者或各种书展的组织者,以自身的喜好,强加给这个时代的一种暂性的流行书法风格。
如果书展组织者或大部评委书法修炼平平,必将给这一时期流行书风造成误导。
眼下以脏书、丑书、怪书为时尚的流行书风,正如这个以穿破旧牛仔裤、剪怪发引领时装潮流、二人传混入央视台演出相一致。终归这一切因文化层次、内涵修养所限,难以长期占居大雅之堂,只能被历史定性为时代的跳梁小丑。
近期,张海主席提出的拟成立“五体”评审委员会想法,将逐渐取代或铲除目前流行的丑陋书风,取而代之以传统的正规书法,还苦研传统书法数十年的真正学书之人一个公道。让那些仅凭一时兴来挥毫狂涂,便自命为流行书风代表的欺世盗名小人远离书法净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