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成圭的"竹燕图"."道宜遗风"和乾隆庚申(1740年)由钦差内务府郎中苏赫讷监制,徽婺玉映堂詹成圭拣选名烟,为乾隆定制的"御墨",模制之精细,造型之新奇,款式之别致,实为墨中罕见.
(待续) (续上)
詹成圭后裔继承祖辈事业,精益求精.
其子詹若鲁,业墨姑苏,名驰京省,曾制有"万国咸宁"墨,被称为佳品.
其孙詹淳,善治墨,能搜罗唐宋以来的古法,运以精思,得者如拱璧.乾隆年间制有"群仙会"."漱金家藏"和"紫玉光"等墨锭,墨质精坚为墨中佳作.
詹淳曾著<<有吾斋墨谱>>若干卷.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10:56 AM 编辑 ] (续上)
曾孙詹应甲,乾隆四十九年南巡召试,钦取二等赐绮两端,五十三年中举,道光辛巳年,以记"希遇",特制"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墨",著<<赐衣堂集>>,初集告成,盖专制"赐绮堂墨".
(待续) (续上)
名家詹子云墨肆开设于康雍之际,尝制有"八宝药墨".''龙鱼"."龙门"等墨锭,颇被时人重视,与歙县曹素功,方密庵辈相提并论.日本国古梅园墨店松井元泰<<古梅园墨谱跋>>中称:"徽州官工素公(功).游元绍.詹子云三子盖当代之名家云".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05:12 PM 编辑 ] (续上)
詹氏还为官府文人承制墨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婺源县知县将国(砟)为康熙长子允口监制的"直王府书画墨",质地烟细,触手如新,精致若此.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09:32 PM 编辑 ] (续上)
清代诗画家屠倬的"琴邬"墨是詹益三监制.唯独詹大有一家所属分支则尝制"朴实少文"的普及品,面向平民百姓以群众所喜爱的民间艺术"御赐金莲"."龙门"."虎溪三笑"."壶中月"."八仙庆寿"和"八蛮进宝"等为墨作名.以服务百姓为宗旨,生产大量商品墨,声名远扬.虹关詹姓制墨历史之悠久,墨铺之多,墨之著名,在全国并不多见,难怪乎有"墨乡之称".
(待续) (续上)
婺源虹关的徽墨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婺源北乡一带,遍地是原始优质松林,可大量生产制墨原料松烟.
<<歙县志>>卷六<<食货志>>记载:"墨虽独工于歙,而点烟于婺源".虹关詹墨号就地取材,设置烟房,生产制墨原料,再把原料运用苏州.上海以及湖广等地,设肆生产和经营徽墨,在徽墨生产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待续) (续上)
为了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徽墨生产,1979年婺源扩建墨厂.1981年得到香港同胞.著名墨业世家詹成圭后裔詹颂墀先生的支持,将珍藏在香港的512副祖传詹成圭成套墨模,赠送给故乡的婺源墨厂,并提供徽墨生产的传统配方和工艺.1984年婺源墨厂挖掘出乾隆九年(1744年)生产过的"八宝丹药墨",第一批数千块药墨运往香港被抢购一空.还获"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墨而光,防腐防虻,经久不变的"金牛奖".仿古藏珍墨,工艺套装礼墨,远销香港.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现在著名的"墨乡"虹关,有高耸入云的江南第一樟与徽派古建,点缀与青山绿水之间,是摄影和艺术创作的好去处.
(全文转发完毕)
注: 此文已由汪胜寒改动.不当之处还请本文作者以及有关专家加以指正.
[ 本帖最后由 汪胜寒 于07:13 AM 编辑 ] 昨日淘到一块婺源墨厂早期生产的徽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