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稿”之呼唤
“退稿”之呼唤唐运勇
综观大小书法展赛,其“征稿启事”无不列出一款:“限于人力,大展作品无论入选与否皆不退稿,稿件归组委会处置。”而在稿末又通常标明:“凡选送作品参赛的作者,视同确认并遵守上述各项条款。”读这样的条款,心里有说不出的别扭,参加这样的大展大赛,难免不有点强按“卖身契”手印的感觉。想那书法作品,出一幅是一幅,有不可重复及不可替代性,不像文字作品那样可以抄写、打印,自留底稿以备后用。书法作品一经出手若不退还即成“覆水难收”,所以此类作品如不执行“退稿制”,其实质就是侵犯作者的合法权益。但此等情形却能在各级展赛包括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字号”赛事上大行其道,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各方深思的问题。
主办方作为大展赛的组织者和实施人通常重征而轻退。广泛征稿,争取尽量多的参与者,一方面可以据此保障作品之质量,另一方面则能吸纳投入(参与者所交参赛费等),这当然是多多益善。对于征稿,主办单位自有致胜法宝,各级书协可以开出“入展(或获奖)可作为加入书协条件之一”,民间展赛则可以抛出巨奖诱惑(至于是否兑现则当别论)。入(选)展、获奖名额赛前已定,参与者众,于主办单位终究是有益而无害的,通常各类展赛都能够成功举办,其关键一点正在于此。而对于退稿,主办者就没那么乐意了,退稿于参赛者而言是一项权利,于主办方则意味着将付诸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不退稿对于展赛的“成功”举办似乎无伤大雅。所以绝大多数的主办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在征稿启事上大书“来稿不退”的冰冷字样,再加上“视同遵守”的条款,意思是说权利是您愿意放弃的,那您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那么参与者为何不主张自己的权利呢?答曰:“如何主张?”或曰:“不参与可否?”这当然是可以的,那些热心参与者一旦功成名就立马引退便是明证。但您功不成名不就,要想入书协大门,参赛乃不二法门,您购书买纸墨耗费多多,最近比较穷,所以高奖对您诱惑太大,您还迫切需要博得各方认可,证明您其实不一般。于是您煞费苦心,须发沾墨、领袖如皂,鼓捣出许多自以为是的作品,遭逢赛事便贴了参赛费绵绵不断地寄将出去。您为太多的石沉大海而扼腕长叹,又不断地自我安慰———这不是书法事业的前期投入吗?也不想想自己已投入了二十多年,却不知产出将待何日?我们为何不反思一下,是否我们缺乏理智的狂热纵容了人家的轻慢与不屑?如果所有的书法爱好者都来一个约定,凡不退稿的赛事一律谢绝参加,那么那些主办者还敢在“征稿启事”上写上“来稿不退”吗?我们认真拜读一下林林总总的“征稿启事”,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不平等条约”,我们不应该傻乎乎的不加分辨就去“签”的。
当然,不退稿对主办方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近来有人慨叹“兰亭展”、“八届国展”成了“新人展”就有负面因素在里头,也许这当中不退稿并非唯一原因,但必定为原因之一。“国展”的幸运入展者,尚能以作品换回作品集,而对于绝对多数的落选者而言,那就连“废纸”(书坛有废纸论)都要不回一张。可是,君知否,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先富者钱袋充盈,并且正在瞄准艺术品市场。说不准那些大赛主办者卷它一叠“废纸”上拍卖会碰碰运气,兴许就能换回几锭白花花的银子也未可知。一想到自己呕心沥血之作搭上参赛费连个回音都捞不着,人家却靠着它爽爽的发了点小财,傻子心里都不会平衡。这么想想,您还能不理解那些高手们的淡出?落选者名列孙山之后,虽则水平参差,也未必全是“废纸”,自己的作品对于参赛者本人而言,多少都会有几丝灵光乍现才敢出手,而且这其中的甘苦辛劳只有自知,来它个“完璧归赵”也算是对人劳动的尊重。往往一届大赛办下来,总会有人嚷嚷着怎一个辛苦了得,他们的辛苦理当让人知晓,但参与者的辛苦难道就不值得有丝毫的回应?您想想,大赛要有主办者与参与人双方合作才能得以至成,却为何参与者得到的多是冷漠与不应呢?笔者曾几度收到大赛寄回的退稿与短函,虽则因了落选有几分遗憾,但能有个回应多少是种安慰。
人说艺术家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可现实情况是像操练书法这样的艺术家的劳动是最廉价甚至于倒贴银子的,特别是你我辈尚未功成名就的所谓书法家。所以,我以亲身的体验和感触来做这样一篇关于退稿的呼唤,呼吁书法大赛的主办者把我们的诚意辛苦当一回事,我们的血汗之作如若不能入展获奖,请退给我们吧!本人理想当中的书法大赛应该是:对那些有艺术创造力的作品,评奖,发给奖金,入展作品当非平庸,如参展之后不能退回则发给收藏费,未入展作品,璧还。这样的大赛,会有吗?我期待!
(摘自2005年12月28日第52期《书法导报》第十一版)
“退稿”之呼唤
有的还要求裱好呢.可能被评委直接拿回家挂起来啦.哈哈.
“退稿”之呼唤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办过多次书画展,各地的书画家发来大量作品,不退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已经积攒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回家挂的现象没有,作为礼品送人的到不少,套用某些书画家的名言:作品曾经被XX收藏,被XX作为礼品漂洋过海,不能不说是书画家们的悲哀,我的朋友现在还专门设了一个库房保存,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老宫曾经有幸得到几副并收藏,可惜老宫人微言轻不值得书画家满嘴跑龙套,否则,呵呵“退稿”之呼唤
有的展览征稿时注明了退稿,最后还是不退,奈何奈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