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伟 发表于 2005-8-20 19:17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唐双宁
                        (2005.8.15第33期10版)
  
编者按:“讲坛”是本报新设不定期版块。意在开放讲席,多方引进书法圈外不同时空的声音与观点。以激动我们的思维与灵感,开发问题,拓展视野。欢迎大家为此推荐、提供相关的录音、笔记和讲稿等。
      今天,我这是第二次站在清华的讲台上。第一次是2000年8月份的一天,当时是香港大学与清华大学等联合举办金融方面的论坛,我有幸给清华的学生讲了一次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而我今天在这里将与大家探讨书法问题,谈谈我书法创作的体会。书法与金融,本风牛马不相及,冰炭不同炉,所以曾有金融界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个书法家的名字和我相同;也常有书法界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名金融家与我同名。我认为人有单一型、复合型两种。比如陈景润就是单一型人才,在某一个领域钻深研透。没有这样的单一型人才,我们就摘取不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人又有复合型的,比如曹操,作为大政治家,他挟天子而令诸侯;作为大军事家,他能够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作为大诗人,他能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诗句。毛泽东也是,作为大政治家,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作为大思想家,他创造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大军事家,他指挥了三大战役;作为大诗人,他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作为大书法家,他攀上了狂草的高峰。所以,有了单一型、复合型这两种人才,我们的社会才会丰富多彩。
      我是搞金融工作的。什么是金融?小平同志有句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意思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非常重要。这不是我们自卖自夸。我们国家现有32万亿元金融资产,不是32万,也不是32亿,而是32万亿元金融资产。金融业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个行业,由四个部门负责金融业管理。第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发行货币;第二个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我就在这里工作。中国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督与管理,监管的资产总额为30万亿元多一点,占整个金融资产的95%,监管对象是银行业和信托业。其他两个管理部门就是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分别负责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我就是干这种工作的。
      感谢清华大学作这么一个安排,让我和书法爱好者们有机会作这个交流。昨天我草创了两幅作品,赠送给胡校长,赠送给清华大学。(出示两幅作品,并朗诵)“水木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易经》里的话,梁启超先生建议将此作为清华校训。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
      我认为,世界上有两类学科,一类是理论为主的学科,一类是实际技能为主的学科。理论为主的学科的特点是,只要求推理正确,逻辑严谨,不要求实际技能过硬。比如哲学,比如经济学,比如历史学,比如数学,比如军事学,等等。哲学家可以把周围的矛盾处理得非常糟糕,但不影响其成为哲学家,比如尼采,比如李贽;经济学家可以不会经商、不会炒股,但不影响其成为经济学家,比如马克思,比如孙冶方;历史学家可以常常被历史愚弄,但不影响其成为历史学家,比如吴晗,比如翦伯赞;数学家可以算不好自己的工资,但不影响其成为数学家,比如陈景润;军事家可以不会开枪,不会放炮,但不影响其成为军事家,比如毛泽东。以上这些都是理论为主的学科。
       实际技能为主的学科的特点是,不管你的理论多么高深,前提必须是实际技能过硬,理论只对这些学科起规范、促进作用。音乐家如果不会谱曲,不会唱歌,就不成其为音乐家;作家如果不会写小说、散文、诗歌,就不成其为作家;美术家如果不会绘画,就不成其为美术家。我觉得,书法也是以实际技能为主的学科,当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写得好。字写得不好,就当不了书法家。这都是我的个人看法,疑义相与析。我觉得,在这些学科里,应了但丁的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书法是一门视觉艺术,不在于你说,而在于人看。
       关于书法有多种定义,我查了《辞海》、《辞源》和其他资料,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对不对呢?都对。但我觉得又都不全面,都没有打中七寸。那么,我对书法的定义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文字为对象,以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那么,这里面对工具的限定,主要是针对书坛上的一些“杂耍”而言,什么发书、指书等等,还有电视上播出的,光着身子沾上墨,在地上打一个滚儿,那不叫书法,那叫“驴打滚”。书法的前提必须是“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当然这里面有一个硬笔书法的问题,我认为,书法广义上包括硬笔书法,狭义上仅指毛笔书法。对对象的限定,规定以汉文字为对象,则主要是把它与中国画相区别。   
第二,我想着重谈一下书外功夫的问题
      书内功夫不可或缺,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连字都不会写,肯定成不了书法家。但很多书法家不缺书内功夫,缺的是书外功夫。为什么放不开?为什么达不到那种境界?主要就是缺少书外功夫。书外功夫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有人跟我说,书法线条是书家的精神心电图,是书家情感、知识、胸怀、性格、人品的综合反映。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杨辛先生向我转达宗白华先生的话。宗白华先生是著名美学家。杨辛先生是北大的美学教授,我和他之间本来素不相识,一次,他在荣宝斋看到我的一幅作品,是王之涣的七绝,杨辛先生非常惊讶,当即打听作者是谁。他自己辗转找到我家,说他八十多岁登了四十多次泰山,但一直没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看了我书写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才找到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杨辛先生可谓中国当代美学泰斗,是五十年代北大美学教研室主任。当时美学教研室有谁呢?有宗白华,有朱光潜,可见其在中国美学界的地位。我觉得,当前书坛的最大弊病就是缺少书外功夫,知识狭窄变成眼界狭窄,眼界狭窄变成创作思路狭窄,创作思路狭窄变成心胸狭窄。毛泽东要不是当年亲自参加长征,是写不出《长征》这首诗,也写不出《长征》这样的书法作品的。因此,现在很多人说,所谓的书法家越来越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家越来越少;所谓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佳作越来越少。
      那么,什么叫书外功夫?可以作很多解释,我把它概括成六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拓万丈胸”。我们是学术探讨,对的你们就听,不对的我们商榷。一是读万卷书。读万卷书关键是读三本书。第一本是文学,文学是人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感受。第二本是历史,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学是对某个具体社会现象的高于生活的描述,而历史则是对社会的真实的全面的描述。第三本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读哲学,可以在读文学和历史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说读万卷书实际上要读三本书。我的母校来采访我时,就要我说出我最喜欢读的三本书。我是这样说的:按写作的时间顺序,第一本是《道德经》。中国有两本书,一本是孔子的《论语》,一本是老子的《道德经》。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论语》讲的是做人的一般准则——“仁义礼智信”,而《道德经》讲的是做人的最高准则,“道可道,非常道”,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到第二本的时候,我脑中突然闪出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书主要讲做人要真诚。第三本还是要读一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大家一定要学会复杂的话用简单话去说,外国话用中国话去说,让人家能听得懂。红军长征时,给放牛娃讲费尔巴哈、讲黑格尔,他就听不懂。毛泽东一个《实践论》一个《矛盾论》,就解决了问题,让许世友就听懂了。你讲特洛伊木马他就听不懂,你讲三打祝家庄他就听懂了。   
      二是行万里路。这需要条件,有条件的可身行,没有条件的也可心行。我读小学时没有条件,就骑自行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走。走不了万里,就走几十里。有了条件以后,我可以说是全世界除了南极洲外六大洲我差不多都去过了,北到北极圈,南到好望角,西到欧洲大陆的罗卡角,东边,地球是圆的,没法分东西。全国各个省,包括台湾、西藏,绝大多数地市、相当一大部分县,我都去过了。行万里路,才能启发艺术创作,产生艺术灵感。
      毛主席走的路我基本都走过。重走长征路,学习毛主席的书法,我也写了一首诗,和毛主席的《长征》,并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现在将这幅书法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下。(出示书法作品,一边朗诵一边解释)“万水千山岂只难?精神等闲概等闲。境界到处皆细浪,气魄临时俱泥丸。”红军长征胜利,完全靠的一种境界。草地我亲身体验过,不说别的,光是3500米海拔,气儿都上不来,我坐在汽车里都很难喘气,何况红军当年还背着辎重,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弄不好就陷在泥潭里,越陷越深,还有敌机轰炸,前堵后追。红军过草地走了六天六夜,光是六天不睡觉都受不了。所以,红军全靠的是一种境界。“霜凝须鬓心尤暖,雪覆肝肠胆不寒。白云梅花皆飞雪,人生无处不开颜”,只要有这样一种境界,就能无往而不胜。
      三是经万件事。经历所限,我倒没经历过什么事。我有一幅作品“还我山河”,创作背景是在2000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要求我们每年降低不良贷款三个百分点。当时,正是我们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加入WTO谈判的关键时期。就是在那时,我脑中冒出一个艺术幻觉,写出了“还我山河”这幅作品。没有当时那种背景,恐怕产生不了那种灵感。关于经万件事,我希望你们记住两句话:“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这是古人讲的。
      四是师万人长。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那次我的母校采访我时,他们问我最佩服的人物有哪些,我当即信口开河,作了如下回答:第一,我最佩服的还是毛泽东;第二是华盛顿,他的故居和墓地我去过两次,亲身感受了美国人民为什么如此热爱他;第三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典型的德才兼备,不足是事必躬亲。书品即人品,没有一个好的人品,成不了一个好的书法家。所以说要立足书坛,首先要立足人品。虽然两者不能完全等同,但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
      五是抒万般情。人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性格特点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还是情感丰富一点好。我走了很多地方,每到一地也常常是有感而发,写些东西。我有幅作品叫“开天辟地”,是我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参观时产生的灵感。科罗拉多大峡谷那种错落的自然地貌,使我一下就悟到书法上可以使用这种错落的布局,这也是我横幅作品中出现错落的第一次。所以说,抒万般情也是当个真正书法家的前提。没有***,当不了书法家。
      再一个就是拓万丈胸。我想了四句话,让我们共勉,也作为拓万丈胸的注解: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
第三,再说说“宣泄情绪”
      我觉得,表达情感是艺术的源泉、动力和本质所在。因“宣泄情绪”而成千古名篇的,莫过于岳飞书写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了。传说岳飞领兵至河南南阳的武侯祠,受托连夜秉烛疾书,一口气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时的岳飞,作为从小立下“精忠报国”之志的宋朝名将,面对两代君王被掳去北国坐井观天的厄运,又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感染,心中一定是波澜万丈,因此越写越激动,越写越不能自已,进入了无我状态,以泪拌墨,由行书变成草书,最后留下的,简直不是文字,而是硝烟铁蹄、长枪大戟和淋漓鲜血。所以说,表达情感是书家与书匠的根本区别。一些优美的作品在平常情况下是写不出来的,只有注入真情实感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品。创造与模仿是艺术家与书匠的又一个根本区别。我不反对临帖,但我更重读帖,从整体上把握书法作品的精髓。模仿和创造的区别在于,一个形似,一个神似。模仿靠眼和手,创造靠心灵;艺术不能模仿。模仿只能见其皮而不能见其骨,成其形而不能成其神。临帖临得再好,也只能是王羲之第二。有人讲艺术品同人的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艺术品。反之,相同就不是艺术品。雷同、相似、像,应该是艺术的最大忌讳。当然,宣泄情绪不是糊涂乱抹,像“驴打滚”滚一圈,这不算是“宣泄情绪”。狂可分为理性狂和非理性狂。宣泄情绪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感,属理性狂。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属于理性狂,他有他的抱负、志向。有的人则是非理性狂,糊涂乱抹是自不量力,属非理性狂。
第四,再说说书法鉴赏
      目前对书法的评价标准,我自己归纳有这么几种:一是大众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市场标准,就是大家都说好。这可以是一个标准,但在美学知识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也不尽然。艺术品跟商品不一样,商品是大众化的,艺术品是高雅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艺术品就不是这样。同一件艺术品,在有的人眼里是价值连城,在有的人眼里就是废纸一张。艺术品的价格也不是简单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大众标准来衡量书法。
      第二个标准是领导标准。一是领导说好,领导说好不一定就好。某个领导在政治上或在某一领域是内行,但不是在所有领域都是内行,不能当成一个通用的标准。比如,明代的沈度写的馆阁体,明成祖朱棣认为特别好,号召大家都学习这种字体,现在看来这种字体实在没有艺术价值。二是即使专业部门的领导说好,也不一定就好。为什么?因为我们现行干部体制很复杂,专业部门的领导不一定专业就强,很可能在组织领导能力方面擅长,也可能是平衡或论资排辈的结果,还可能是其它因素。所以说,领导标准也不能作为一个标准。
      第三个是功底标准,就是以功底作为衡量书法作品的标准。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要讲功底,第二,功底又是第二位的标准,因为什么?因为现在书法已从集工具与艺术于一身转变为纯艺术。书法的历史演变大体有三个阶段。明代以前,书法主要是通信或写奏折的工具,以小字体为主,附带作为艺术品为文人案头把玩。到明以后,随着高屋大厅的出现,小字体开始变为中字体,艺术的含量上升了,可以挂在墙上供人欣赏,这个时候可以说书法是集工具与艺术于一身。后来到“大字报”年代的结束,书法作为工具的职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现在人们已不用毛笔甚至不用硬笔来写字了,人们普遍开始使用电脑了。所以现在如果仍以功底为第一标准,今人就永远不可能超过古人,在功底上谁能超过王羲之?以这个作为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倒退的标准。所以说,要讲功底,又要把它作为第二位的。
      第四个标准是美感标准。一般意义上讲,美在道德观上体现为善,所以你要写“杀人放火”,你的字写得再好也不美。在认识论上体现为真,你要写“造谣撒谎”,字写得再好也不美。在哲学意义上体现为平衡。这是在一般意义上讲。从特殊意义上讲,平衡分为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为大美、壮美、阳刚美,静态平衡为小美、弱美、阴柔美。两种美可以并存。但我觉得,美在动中,发意而动,动而有势,势而生气。美在动中。书法中最能体现动态美的就是草书,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圣”都是写草书的,没有楷圣、隶圣、篆圣,只有草圣。
      (上接10版)
      美感第一贵在具有自我书风,反映作者感情。如毛泽东的《长征》。所以欣赏书法作品首先要联系书家的人品去品书,这叫字外看书,书中看人。有的大学者的字常规意义上讲写得也不算好,但人们却喜欢,就是字外看书,书中看人。美感第二贵在精气神。何为“精气神”?“精”即精华、完美,它是对书法的形态要求。“气”即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气脉贯通,可以是数字相连,也可以是笔断意连,它是对书法字体之间关系的要求。“神”即神韵、活力,它是对书法的内在要求。简单地说,精气神即书法的活力、本质所在,而精气神往往反映在动态美中。那么,最具精气神的便是狂草。因为狂草作品不是被动地等人去欣赏,而是内在的气、势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主动地刺激你的视野,对人的感官进行主动冲击。
      再有一个,就是如何完整地欣赏书法。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欣赏,就是笔法、结构、笔意、章法四个要素。笔法就是用笔的熟练程度与功底,所以我说要讲功底,但不能作为第一位的因素。第二就是结构,就是每个字写得对不对,当然这也是相对的。古人写的也不一定都对,这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不能教条,不能停滞,当然也不能乱写。第三就是笔意,就是字与字之间“势”的连接与“意”的走向,就是气脉贯通或笔断意连。狂草不是每个字都要连在一起,要有连有断,要笔断意连。第四就是章法,即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把握的。正如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会下棋的人通观全局,不会下棋的人就知道拱兵拱卒。毛泽东能打赢三大战役,但他不在乎某连某排某个具体战士的射击姿势的准确与否。当然这名战士的射击姿势规范更好,但如果一时达不到,也不要紧,首先应该着眼于三大战役能否打胜。章法最需要书外功夫。前面所说的笔法与结构,反映书法“形”的一面,是技术性问题;笔意与章法,反映书法“神”的一面,是方向性问题。神形兼备,以形配神,两全其美;神形之间,难在谋势,贵在有神。技术性问题靠书内功夫,方向性问题靠书外功夫。有的人每个具体笔划可谓工整无暇,但通篇平庸之至。所以,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南齐王僧虔语),“深识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唐张怀瓘语),“书画以韵为主”(宋黄庭坚语)。
      这里连带有一个如何看待名人书法的问题。人们往往爱屋及乌,尊其名而爱其字。名人书法我觉得分为五种:一种是人字双辉,人好字也好。比如颜真卿,大义凛然,受朝廷委派去和叛军谈判,被叛军绑在柴堆上烧死,宁死不屈;岳飞、毛泽东都是如此。第二种是字以人名,即所谓“名人书法”。这方面的例子为尊者讳,不太好举。举个乾隆皇帝的例子吧,反正人已经死了,问题不大。乾隆的字也不错,主要是没有个性,学他爷爷康熙皇帝,有柔媚之气。虽然字的功底也不错,但不中看。第三种就是人以字名。比如怀素。第四类是字因人废。最典型的就是蔡京、康生。原来宋朝“苏黄米蔡”中的“蔡”是指蔡京,但由于他为人奸恶,苏东坡、王安石都是他陷害的,后来人们就逐渐地把蔡京换成了蔡襄。蔡襄是蔡京的堂兄,比蔡京大四十多岁。康生现在留下来的书法我见过两次。一次是在延安的枣园,写的是“延园”两个字;一次是在山东临沂,他在烈士陵园中的题字,字确实可以。康生曾对郭沫若说,他用脚丫子夹笔写出来的字都比郭老强。这一方面说明他狂,不知天高地厚,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书法确实不错。可是现在还有谁记得他是书法家呢?为什么?字好人不好,大节已亏,遑论侧枝。第五类是字补人缺,就是人格有缺陷,但字写得好可以补偿一下。赵孟頫的字写得很妩媚,但在书画界很有地位,可以说是元代第一家。他人格上有缺陷,他本来是宋朝宗室,蒙古人打来以后,降了元做了官。这就是人品不足。再比如王铎,草书不错,当时他、黄道周和倪元璐三个人同朝为官,多尔衮打来之后,倪元璐面向煤山(景山)崇贞皇帝上吊的地方自尽殉国;黄道周则回到福建老家,组织义军抗清,而王铎先到南明小朝廷做官,多尔衮打来之后便开城投降,做了清朝的官。因此可见,由于字写得好,即使人格有些缺陷,也可以得到一定弥补。
第五个问题,谈谈书法家的分类
      有许多人认为,历史上并没有专业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的。所以解放后,有人提议成立书协,据说毛主席没同意,他就认为书法不是一个专业。书法现在说当然是一个专业,但必须承认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基本都是业余的。所以,按书家职业分,可分为八类:第一类是政治家型书法家,如创造了“李斯小篆”的李斯,以及后来的唐太宗、康有为、毛泽东等;第二类是学者型书法家,如鲁迅、郭沫若、启功先生;第三类是文学家型书法家,如李白、苏东坡;第四类是军事家型书法家,如岳飞、史可法;第五类是思想家型书法家,如王阳明、顾炎武;第六类是画家型书法家,如赵佶、米芾、徐渭、唐寅、郑板桥、齐白石、吴昌硕等等;第七类是行政管理型书法家,如汉代的蔡邕、张芝,晋代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蔡襄、黄庭坚,元代的鲜于枢,明代的黄道周,还有清代的刘墉、民国的于右任等等,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从事行政管理,都不是专业书法家。再一类就是宗教人士型书法家,如智永、怀素、弘一、赵朴初,等等。这些都是大致的分类,而且很多人实际上又是一专多能,属综合型。
      再从书法水准方面来分,可以分为“圣、师、家、匠”四大类。什么是“圣”?前提要能写出狂草,并开宗立派,还要有理论。“师”,就是字体表现为各种书体,善于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圣”和“师”又不仅指书法,还要在人品、才华、社会威望等各个方面为大家所认同。“家”,要求各种字体都能写,功底纯熟。“匠”,就是虽然各种书体都能写,但仅能模仿。而草书是难以模仿的。
      第三,按书家品德分类,可分为四类:有骨书家,如颜真卿;无骨书家,如赵孟頫;无骨书奴,像敦煌的一些写经生;还有一种就是无耻书家,如蔡京、康生等。
      第四,按书家智慧分,可分为四种类型:天才型,就是善于创造,拥有理论的书家;奇才型,就是善于创新,拥有应用理论的书家;能才型,就是善于继承,能够解释理论的书家;庸才型,就是仅能模仿,无理论的书家。
第六个问题,讲讲狂草
      狂草始于唐代,开山鼻祖是颠张醉素。在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张旭在今草的基础上,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狂草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张旭是江苏吴县人。他政治上不得志,终其一生不过做到太子左率府长史这样一个七品小官。当他仕途无法施展抱负的时候,却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他每每喝得酩酊大醉,以头濡墨,以墙为纸,狂呼大叫,淋漓痛快地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最终以自己的书法,与李白的诗,裴的剑,并称“盛唐三绝”。他的再传弟子怀素(颜真卿是张旭的弟子,怀素师从颜真卿)又进一步完善,于无法中而生法,使狂草得到规范,此即所谓“颠张醉素”。以后,除了杨凝式算是狂草外,出现了一些道家、和尚,自以为是狂草,但实际上是涂鸦,历史不予承认。宋徽宗的《千字文》可以讲已经达到了狂草的水平。黄山谷也涉足狂草,但与唐人比远为逊色。到元代一百年,有写草书、行书的,但无人能写狂草。到明三百年,祝允明、徐渭、王铎,还有傅山等,他们能写狂草,但仅仅是继承,远未达到唐代水准。清三百年,无人能写草书,遑论狂草了。那么,到近现代,出了一个于右任,他是***的监察院长,也是一个业余书法家,立志于振兴草书,主编了《标准草书》,其特点是“以碑入帖”,草书是帖派,北方人是碑派,他的最大贡献就是以碑入帖,普及草书。再一个就是林散之,他的纪念馆我也去看过,他在书坛的正统地位是被称为“草圣”的。但于右任、林散之他们虽然超过了今草,但严格讲实际上都没有攀上狂草的高峰。只有毛泽东,以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诗人的魄力,在章法、意境上真正达到了狂草水平(当然从字的结构上说也有不准确之处)。特别是他中晚年50年代创作的几幅作品,像《长征》、《满江红·和郭沫若》、《娄山关》、《六盘山》等水平都非常高。毛泽东本来可以完全占领狂草的至高点,并在狂草的基础上再攀上一个高峰的。但毕竟由于公务繁忙,加上年事已高,终未能如愿,诚乃书坛憾事。
      第七个问题,谈谈我新创造的一个书体,叫“飞狂草书”
      “飞狂草书”是我起的名字,其历史源流主要是蔡邕的散隶,蔡襄的散草,以及张旭、怀素的狂草。蔡邕在宫廷中见人用笤帚蘸石灰刷墙而受启发,创造了飞白书法,主要是引入隶书,称为“散隶”。这种书法的主要特征是,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白痕,给人以飞动的感觉。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到了宋代,蔡襄把飞白揉进草书,叫做“散草”。蔡襄创造散草时年事已高,只写到小草,不算太成功。再一个源流就是狂草。狂草应该说是书法的最高峰,但它有什么缺陷呢?它一般是用长锋足墨去写,否则很难连绕。但一足墨,又很难产生飞白的效果,没有丝丝白痕。连绕与飞白构成了一对矛盾。处理这对矛盾,是对书家的重大考验。所以狂草也有不足,是需要再提高的。中国书法经历了三个千年,现在又进入了新的千年,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稳定。历史不能停止前进。所以,我创造了“飞狂草书”这种新书体。我也是突发奇想,狂草的特点是横无行、纵有列,我这个新书体则不同。(出示三幅飞狂草书作品,分别为“红旗漫卷西风”、“人自醉”、“地动山摇”,并借此解释飞狂草书的特点。)第一,这种书体的特征是横无行、纵无列,适宜于大字体、少字数作品的创作,横的行界限被打破,纵的列界限也被打破了。第二个特点呢?是笔法特征,就是将飞白引入狂草。第三个特点就是在用笔上中、侧、散锋并用,主要是敢用散锋,达到笔散神凝的效果。在审美特征上,飞狂草书更体现动态平衡、虚实平衡、浓淡平衡。飞狂草书是继狂草后中国书法的又一飞跃,当然这种书体到底能否成功,也有待于实践、历史、社会去检验。
第八个问题,讲讲书法与哲学的关系
      我们大家都知道,书法属于艺术范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这样看来,二者都是社会意识形态,只不过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一般规律,而艺术,包括书法艺术,是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是一般性,一个是特殊性,哲学的一般性寓于书法这个特殊性之中,书法之中有哲学。那么,书法中有什么哲学呢?我认为,第一,就是全面地看问题。正如前面我讲到的,书法大致说来有四项要素,即笔法、结构、笔意和章法。其中的章法,就是讲的全局,讲的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讲的如何实现书法的整体美。一幅作品,笔力再好,字的结构再准,如果谋篇布局不好,缺乏整体美,那这篇作品就失去价值,就难登大雅之堂;反之,如果谋篇布局得体、整体美观大方,疏可跑马,密不透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即使某个具体着笔或有缺失,也是瑕不掩瑜,不乏上乘之作。借用军事术语,这叫战略。战略永远高于战术。第二,就是变化。哲学讲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而书法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变化;反过来说,书法的最大禁忌就是没有变化。你看张旭、怀素、毛泽东等人的作品,忽而巨鲸吞海,忽而蚯蚓入泥,忽而电闪雷鸣,忽而微风细雨,参差错落,动静不定,看了让人心旷神怡,让人从心里感觉舒服。第三,就是联系的观点。哲学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书法则要求,一幅优美的作品,特别是书坛顶峰的草书必须气脉相连,当然可以数字相连、可以笔断意连,但其中的“气”必须贯通。这个“气”就是前面讲过的“精气神”中的“气”。它是蕴藏在书法作品之中由人意会而难以看到的东西,正是“道可道,非常道”。第四是重点。哲学中叫“主要矛盾”。书法中的重点是草书,草书中的重点是狂草。而一幅具体的书法作品,通篇中重点是气脉,诸要素中重点是章法,字体中的重点是若干起着擎天柱作用的着笔。以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为例,应当说,这是当代书坛最传神、最精彩的作品。全篇一共49个字,苍苍茫茫,无天无地,像残阳萧瑟,如长枪大戟,犹危峰叠起,似巨浪击空,骨全肉莹,光彩射人,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苍茫之内。其中重点一是起笔的“西风烈”三字,书法伊始,一改过去笔重字大的习惯,突然改用轻笔,从瘦硬开始,给人以飕飕西风刺骨之感。二是“马蹄声碎”四字,浓笔写出,使人感到感情的大门突然大开,犹得得马蹄碎响。三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铁”字,与“如”字连成一笔,顺势而下,真如屈铁盘丝,意寓着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更展示着毛泽东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残阳如血”四字,沉着屈郁,奇拔豪迈,令人神迷心醉,读完之后,不忍释手……
      最后,我再讲几点关于书法的体会。第一,我为什么喜欢草书?我认为草书是真正的艺术,而其他书法大抵都是文字工具;草书最能反映作者情怀。我不反对《何日君再来》,但更爱听《义勇军进行曲》;我不反对《小路》,但更爱听《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关于天赋与练习的关系。就艺术而言,天赋第一,练习第二。练习可以更规范,可以提高更快,但练习只解决技术问题,不解决“方向”问题,如同语法学得再好也写不了好小说,平仄再工也写不出好诗词一样,中文系毕业的往往只能当文学评论家。第三,如何看待书法权威。“权威”是公认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不是自封的。“权威”要表现在书内功与书外功、技能与理论的统一上。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书法发展史就是不断挑战权威的历史,王羲之挑战卫夫人、钟繇、张芝,才成为书圣,张旭挑战陆彦远、二王,才成为草圣。只有挑战权威,打破传统,书法才能发展。现在人们迷信权威甚至迷信假权威,是由于自身审美水准的限制乃至人格不足所致。第四,如何看待当前的书法热。书法热总体上讲应该是好事,是生产力发展、人们物质需求相对满足后精神文化需求的表现。GDP是一个国家的血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灵与肉的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有血肉而没有灵魂,就是一个植物人。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当前书法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社会上书法家越来越多,而书法家的素质和艺术水准亟待提高;二是对书法的艺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书法家的书外功夫越来越差,知识面亟待拓宽;三是书坛上各种创新越来越多,而艺术格调亟待提高;四是书法本身的艺术价值越来越高,而书坛中官味、铜臭味亟待根除;五是书法大赛、展览越来越多,而能打动观众的作品亟待出现。以上我讲的五个问题听上去似乎刻薄,也不一定准确,但终究是良药苦口。
      我经常到中国美术馆去参观,有一次看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认为,书法是世界艺术大家庭的一员,书法又是中国的独有艺术。中国有那么多的“馆”,唯独没有书法艺术馆。有朝一日日本有了,美国有了,我们没法向先人和子孙后代交代。所以我就专门给文化部领导写信,提出建中国书法艺术馆的倡议。孙家正部长很快对我的信作了批示。现在中国书法艺术馆的建设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
      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希望清华的学子们不单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民族和国家作出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也能有你们的作为。我预祝,天将降大任于清华学子也!
      谢谢大家。




wy72 发表于 2005-8-20 21:41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楼主可否发一些唐的书法作品似乎更有说服力!

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8-21 08:14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名家点评
  双宁先生对草书情有独钟,远学唐人张旭、怀素,近学毛泽东、于右任的草法,心灵手巧,古今贯通,运用自如,习之即久,自己的素养和个性逐渐渗透在字里行间,正是步入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已然具有自我的书风,笔走龙蛇,为之喜出望外。双宁先生的书法,具有自己的个性,有其独到之处,故为观者所称道,也就是千百年来,真正书法家之所以一直为大家所仰慕,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斯。
  不应该忘记双宁先生本人在金融、学术、诗文方面的突出成就。他的视野广阔,思维敏捷,知识面的联系广泛,因此有助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跨入又一个新的层次。
  他的诗文读来气势不凡,时有惊人之笔,使读者回味无穷,正是与书法开拓境界的割据完全一致,前人所谓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诗如其人,信然。
  --杨仁恺
  唐双宁先生对书坛巨擘张旭、怀素、于右任、毛泽东的作品推崇备至,不知心模手揣了多少遍,继而从中领悟狂草的妙谛。他发现,并不一定是书法家就能写出惊天动地的狂草,也不一定是政治家就能挥就荡山撼岳的佳作。书法家必须有政治家的气魄、胆识;政治家必须有艺术家的天赋、灵感。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出现流芳百代的旷世之作。双宁先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一方面不断娴熟自己的书法技巧,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气势、神韵等潜伏在作品里面的内在力量,终于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凝重而高古。
  这些年双宁先生凭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精神风貌的独到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谙,其作品势雄而健,宣泄着浪漫的情怀,展现着倜傥的风采。他在《人民日报》以狂草形式发表的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俨然怀素再现,行家们无不拍手称道。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斗方、中堂、还是条幅,均有如乱石铺街,浑然成趣,展现一种动态的美。他书写的毛泽东《长征诗》,更是达到了神似的境界,注入了他鲜明的个性以及他对狂草探险中的真知灼见,而为军事博物馆所收藏。
  --孟繁锦

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8-21 08:14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胸中海岳 腕底乾坤
  唐双宁的狂草书法与艺术追求
  本刊记者 杜英姿
  5月29日星期天上午,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学术报告厅内进行着一场别开
生面的讲座——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先生作为书法家应邀到北大美学散步沙
龙作专题演讲。唐先生精心创作的“未名湖畔”四个大字醒目地悬挂讲台正中,
拉近了同北大学子的距离。报告以书赠北大的十幅作品为主线,逐一展开,夹叙
夹议、娓娓道来之中,我们走进了一个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和磊落博大胸襟的书
法家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法无定法 自成气象
  唐双宁对书法的入迷源自那动乱的年代,毛泽东诗词书法所特有的英雄主义
和浪漫主义的光芒,引领他走入一个令他醉心不已的审美天地。“唇咬破/脚嵌
地/腕高悬/愁自去/轩窗任拍打/无我境地/世事苍茫都不见/人间从此无足虑/血
涌一身癫狂豪气/谁人醉?”正像这首自填之词所反映的,多少年来,唐双宁悬
腕挥洒,纵情笔墨,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倦跋涉、孜孜以求。
  在毛泽东的众多书法墨迹中,唐双宁最为倾心的是《七律·长征》,认为其
“骨气洞连,豪迈超逸,遒美之至,是诗与书法珠联璧合的经典作品……”“这
哪里是诗词和书法,分明是挟雷的电,带雨的风,出海的苍龙,悬崖的劲松。这
里面笔挟着战无不胜的意志,满载着三军将士的雄风,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为了更好地创作毛泽东《长征》诗的书法作品,也出于对中共党史的情有独钟
和儿时的志愿,唐双宁利用难得的休假,分次重走长征路。去年,他沿着红军长
征的路线走了一次草地,至此,从韶山、淮安、广安算起,包括井岗山、瑞金、
百色,到遵义、娄山关、四渡赤水,到大渡河、泸定桥、腊子口,到延安、城南
庄、西柏坡,红军走过的路,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走过的路,唐双宁基本都
走了。在行走中,他重温崇山峻岭、枪林弹雨的艰苦卓绝,领略一代伟人无以伦
比的胸怀、气魄和境界,感受红军所创造的超越人类体能极限的奇迹。唐双宁吟
咏长征诗感慨万千之时,击节叹和:“万水千山岂只难?精神等闲概等闲。境界
到处皆细浪,气魄临时俱泥丸。霜凝须鬓心尤暖,雪覆肝肠胆不寒。白云梅花皆
飞雪,人生无处不开颜”。在行走中,他凭着扎实的党史功底,沿途考证党史中
几十年悬而未决的疑问,推断中共党史上重要会议之一的巴西会议是红军长征到
达四川若尔盖县后在牙弄周恩来住处召开的紧急会议。在行走中,唐双宁对红军
六次长征的来龙去肪都暗熟于心。当他侧身赠送北大的手书毛泽东长征诗与自和
长征诗帝,一口气讲了了半个多小时关于长征的一个个画面、一个个场景和创作
心得时,我们倏忽发现,长征在他精神世界深处刻骨铭心的烙印,长征和十数年
不断地影响着他的书法创作观念。
  四渡赤水的身临其境,唐双宁将直写的“军”字改成了连绵环绕之势,这样
的例子还有很多。用笔的枯润,章法的布局无不渗透着作者新鲜而厚重的历史人
生感悟。在多年的创作实践基础上,唐双宁为书法归结如是定义:“书法是以汉
文字为对象,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
创造美感的一种艺术”。他将书外功夫概括成六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拓万丈胸”,他用四句话形容:“没有比双脚
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
怀更博大的世界”,这样的书外功夫是成就一代大家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书法是
唐双宁的业余爱好,因为痴迷,更显纯粹,更沉湎于突破和创造。表达情感是艺
术的源泉、动力和本质所在,表情达意的需要驱策唐双宁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尝试
。他不反对临帖但自己很少临帖而大量读帖,把握精髓惟求神似;他一反狂草长
锋用笔的传统,将飞白引入狂草,中锋、侧锋、散锋综合用笔,将驾驭散锋,形
散神凝作为用笔的最高境界;他将狂草的章法特征横无行纵有列发展为横无行纵
无列,创造出“飞狂草书”。狂草是书家在无我的状态下心灵的自由驰骋,是书
法甚至艺术的最高境界,就像对历史研究的深入细致,对长征的深刻理解和真实
体验,使书写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法度之中寻求最大的创造力,唐双宁
坚定而又自信地实践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人心浮动。
  高山流水 唱和知音
  北大有一位忘年交也来到演讲现场,他就是著名美学家、北大五十年代美学
教研室主任杨辛。他们之间还有一段佳话。2003年的一天,杨辛先生在琉璃厂看
到一幅王之涣的书法作品,驻足停留,细品一个小时。然后辗转打听到作者唐双
宁,并希望送一幅作品作为教学参考。八十多岁的杨辛先生四十多次登临泰山,
却总是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失之交臂。唐双宁书写的“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老先生豁然开朗,心生豪气
万丈,俯瞰群山众壑。如今,由杨辛先生牵线搭桥,北大吴志攀副校长,北大书
法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常委金开诚,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美学家、北大教授叶
朗以及著名文艺评论家、北大艺术系副主任彭吉象作陪,唐双宁来到北大,他将
一幅“高山流水”的斗方赠给杨辛先生,同气相和,谢答知音。
  去年一年,唐双宁共请过三次客,俱是文化同道。其中年底为叶嘉莹先生八
十寿辰聚会,同来的还有文怀沙、冯其庸先生。83岁的冯其庸先生赏读他的书法
作品,回去后一夜无眠,以姑苏乡音赋诗一首《唐双宁狂草歌》:“疾风劲草读
君书,君书都是剑器词。忽如惊风飘白日。忽如鲸鱼破苍波。忽如羿射九日落。
忽如大禹劈山斧。忽如长桥斩蛟龙。忽如高天射雁鹜。忽如电扫四海黑。忽如雷
轰山岳舞。忽如苍茫微月出云海。忽如旭日东升万象呼。忽如秋雨梧桐飘落叶。
忽如漫天风雪银装素裹万里江山瑞雪赋。忽如铁马金戈十面埋伏九里山。忽如破
釜沉舟巨鹿大战诸侯觳觫壁上呼。忽如剑阁闻铃凄凉夜未央。忽如平沙雁落万鸥
翔集霜天曙。忽如二泉映月哀弦回肠声声苦。忽如昭君出塞胡沙万里琵琶声急铁
马驰。忽如澹荡春风三月天。忽如柳丝飘拂艳阳时。忽如梨花院落溶溶色,忽如
江上闻笛千里月明倚栏思。要之君书独得天地造化灵秀气,只有山河大地五岳风
云堪与相吞吐。”二十二个“忽如”一气呵成,唐双宁狂草所包蕴的万千气象,
引发冯先生激昂丰富、汹涌澎湃的审美联想。正如杨辛先生在讲座结束时感言,
唐双宁的书法作品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狂草的审美价值。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各种
书体、不同流派,各有其特性。而狂草最能体现书法的本质,是书法中的皇冠,
是艺术中表现壮美、阳刚之美的典型。从古至今,真正的狂草大家屈指可数。唐
双宁的作品,书中有诗,书中藏乐,书中含画,体现了作者的襟抱、学养与才情。
  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杨仁恺以九十高龄,撰文谈论唐双宁狂草的启示;
王学仲先生在文章中这样称许道:“唐双宁写字一旦落笔,便如风卷残云,势如
破竹,随意而至,全篇一气呵成。刘熙载‘文无气不立’正是说的这种境界。唐
双宁深具远见卓识,这和他博文多才的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他读的书很多,见
的墨迹也多。这样他以坚强的毅力,雄浑的胆识,超群的思维开拓了他艺术创作
的新境界,把形和神、刚和柔、润和燥融于书法中,成为风格独具的自家风范”
。知音良多,友朋鼓励,唐双宁在欣慰之余也清醒冷静,他的愿望是退休后办一
份书法报纸,专事书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身挚爱的事业之中。
  金融书法 双流交汇
  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里,赫然悬挂着“气冲斗牛”四个大字,中国书法进
入世界瞩目的国际金融机构,这应该说是唐双宁弘扬中国书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天性喜欢文学艺术的唐双宁,恢复高考的1978年,被东北财经大学即当时的
辽宁财经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先分到基层银行工作,1997年调到北京。书法与
金融,文字与数字,一个形象思维,一个逻辑思维,好似冰炭不同炉。经常有金
融界朋友打电话,说有一个书法家的名字和他相同,他回答“可能吧”;也经常
有书法界的朋友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位金融家与他同名,他笑曰“是吗?”这两
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主业和爱好却又被唐双宁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从事金融工作、担任银监会副主席的唐双宁,责任担子之重、压力强度之大
,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国家现有32万亿元金
融资产,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个行业。作为金融业管理四大部门之一
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督与管理,监管资产总额为30
万亿元之多,监管对象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
银行、112家城市商业银行、34967家农村信用社、10家农村合作银行、8家农村
商业银行、729家城市信用社、199家外资银行分行或注册行,216家外资银行代
表处、59家信托投资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75家财务公司,5家汽车金融公
司、5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有遍布全国的邮政储蓄机构。在唐双宁,每天工
作不少于12个小时,一年参加有文字记录的会议300多次,批复有决策性意见的
公文4000多件。书法之于唐双宁,是休息,是兴趣,是需要,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书法成为他繁重工作的间歇精神栖息的绿洲,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也为他开
启了另一扇通达的大门。2004年12月唐双宁应邀到清华大学进行书法讲座时曾这
样表述书法和金融的关系:在他眼里,一张白纸就如同经济全局,书法中章法的
横与列、字体的大与小、用墨的浓与淡,都成了贷款的  不同分布,成了宏观
调控的不同方式。在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常常回家挥毫一通就有了新的思
路;在紧张工作的时候,又常常会产生书法艺术灵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就
是这样相得益彰。
  在创作实践而外,推广狂草书法,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鉴赏水平,传承
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为唐双宁所牵挂、提倡并力行。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
精粹,在他的倡议下,中国书法艺术馆已由文化部批准立项,作为中国美术馆二
期工程一部分即将修建,弥补了泱泱文明大国没有国家级书法艺术馆的缺憾。日
前,唐双宁还致力于倡议推动唐张旭草圣祠的修建,苏州市目前正在选址并拟定
建设方案。此举在书坛产生广泛影响,草圣祠将由冯其庸撰文,中国书协主席沈
鹏书丹,著名书法家、雕塑家钱绍武塑像。
  连战在北大的演讲引用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话“假如我们不做,谁来
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作为结束语,唐双宁的北大演讲套用此语作
结,对于他所挚爱的狂草艺术,“假如我们不说,谁来说?假如我们不做,谁能
做?”率直真诚、为狂草艺术的推动和繁荣不遗余力。未名湖波光荡漾,见证着
这一天。
  唐双宁,1954年10月出生。辽宁北镇人,满族。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员会副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荣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
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馆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
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多所大学金融、艺术专业兼职教授、博导,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大地》  〔2005年  第11期〕


 

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8-21 08:15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谈唐双宁的狂草书法

金畿
--------------------------------------------------------------------------------

  我同唐双宁先生认识已10多年了。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我们一起叙谈,互赠书作,好不高兴。后来,虽有电话联系,但相见不多。今冬的一个周日,适逢叶嘉莹先生回国讲学逗留北京,唐先生宴请叶先生,邀我和文怀沙先生等作陪,并到唐先生家中小叙,还欣赏了唐先生的大量狂草新作,令我赞叹不已,当晚夜不能寐,写了300多字的
一首长歌,并抄录送给他。
  唐双宁先生擅狂草。应当说书法诸书体中,草书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体现书家感情和艺术美感的。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诸种,书坛公认狂草又是草书中品位最高的艺术。历史上,自唐张旭、怀素后,真正能书狂草者寥寥无几。许多人都认为,谁掌握了狂草,谁才真正攀登了书坛的顶峰,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欣赏唐双宁先生的狂草作品,如见毛泽东的意境,豪迈奔放,大气磅礴;如见张旭的气势,神韵十足,一气呵成;如见怀素的笔法,笔走龙蛇,连绵环绕;但仔细一看,又都不是,都在似与不似之间。事后我想,这就是继承与发展,这就是唐先生的自己面目。比如唐先生写的毛泽东七律长征诗,铺展开来,如三峡泄洪,烟云茫茫,铺天盖地,完全具备了毛泽东原作的神韵。再细细品味每个具体字的结构,又都符合规范;而从字与字、行与行的章法看,更能反映出意在笔先、气脉贯通、笔断意连的意境。唐先生有一首《三门峡大坝泄洪有感》的词,曰 “呼啸西来,撼天拔地,气吞万里。却横天一刃,拦腰劈去;三门加锁,黄龙入浴;清波一片,大河如洗。想当年何等豪气 今朝却,化平湖比镜,舟高柳低。岂能檐下甘居 曾记得留侯圯桥屐。忽千堆白雪,万束烟絮;砥柱断后,惊澜如旅;三军勇冠,中原直逼,摧城拔寨铺天去。大丈夫,当能屈能伸,真英雄气 ”唐先生为书写毛泽东的长征诗,曾经重走了长征路,并和毛泽东的诗曰 “万水千山岂止难,精神等闲概等闲。境界到处皆细浪,气魄临时俱泥丸。霜凝须鬓心尤暖,雪覆肝肠胆不寒。白云梅花皆飞雪,人生无处不开颜。”这些诗词和唐双宁的书法作品联系起来看,不是完全可见书家的境界了吗 唐双宁先生是著名金融专家,不仅工作非常繁忙,而且责任十分重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在书法上达到如此境界,十分难能可贵。

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8-21 08:19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http://www.ccnt.com.cn/chinaculturedaily/uploadimg/1088471533.jpg图为草书——心如流水唐双宁

邹方臣 发表于 2005-8-21 08:40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文章好,书法看不明白.

刀郎 发表于 2005-8-21 13:01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名不符实!文不符实!

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8-21 13:26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这样地字
这样地评论
令人异样地无奈

倦复倦斋 发表于 2005-8-23 13:36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天为什么这么黑,是因为牛在天上飞~~~~~~~~~~~~~~~~~~~~~~ :em2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