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一下玄学
以下是林荫下论坛版主在书法艺术有无社会责任一帖中第三楼的回帖,感到有必要作为主题供大家讨论:艺术是形而上的.真正的艺术品与宇宙本源相通.
同时艺术亦有从低到高不同的层次(内在)以及雅俗形式不同(外在),它的社会责任,在低层次和俗的形式上是比较显著的. 原帖由 巴人 于 2006-7-21 14:04 发表
以下是林荫下论坛版主在书法艺术有无社会责任一帖中第三楼的回帖,感到有必要作为主题供大家讨论:
艺术是形而上的.真正的艺术品与宇宙本源相通.
同时艺术亦有从低到高不同的层次(内在)以及雅俗形式不 ...
越高端境界的艺术品,往往离世间大众审美意识越远.其根源在于世间大众未涉足其间,如小学生看微积分.不懂则曰玄!珠穆朗玛峰,登顶者寥寥无几,世人赞叹曰玄!观足球明星于极不可能情况下进球,亦曰玄!相士算命灵验者,众人谓之玄!......总之,大抵人们将绝大多数人无力为之或未知领域统称为"玄"."弄玄"之中的姣姣者不能每得,则称为玄之又玄!
愚以为中国书法艺术,应容纳百川.不仅有"珠峰作品",更要有"珠峰"以下"各海拔作品".如此中国书法才能得以发扬光大!少量的几件"珠峰作品"绝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书法!
泰山之大,海洋之深,皆由"寸土不让""滴水不漏"而成也!
:):):):):):):):):):):):D:D:D:D:D:D:D:D:D:D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据清代学者赵翼《二十二史剳记》称,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便成一代风气。《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清谈家们有一种时髦,就是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侃侃而谈。清谈的话题一般都是围绕着《周易》、《老子》、《庄子》这三本玄妙深奥的书展开,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就有"清谈误国"之类的说法,如儒家学者范宁就说:"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
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南北朝时,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玄学家也有以谈佛理见长者,玄佛合理。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做为一种时代思潮的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 原帖由 桂岭山人 于 2006-7-21 15:48 发表
越高端境界的艺术品,往往离世间大众审美意识越远.其根源在于世间大众未涉足其间,如小学生看微积分.不懂则曰玄!珠穆朗玛峰,登顶者寥寥 无几,世人赞叹曰玄!观足球明星于极不可能情况下进球,亦曰玄! ...
我没登过珠峰,但看过登过珠峰的人发回的照片,确实很美,不过不仅仅是登过珠峰的人认为美,在海拔以下的人也认为美
假如登珠峰的人发回的是登上珠峰的人的一抔臭屎或呕吐物供研究之用,是不是依然被追捧为美呢
[ 本帖最后由 越崎 于 2006-7-21 16:24 编辑 ] 呵呵!当然不美!
哲学上条原则:有几事比有例外!
艺术上也是这样。
书法线条和间架的变化乃至变幻,有的是胡扯淡,是垃圾,有的是伟大的艺术。从比例上看,艺术几乎是例外。
说到珠峰,听说现在垃圾已经成灾了,有些环城组织在设法清理呢。据说上面的垃圾有几千吨,这个重量当然远比登顶的英雄们的体重要重得多! 玄是什么?应为道。道也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