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奖专稿】与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对话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采访者:吕书庆
祝愿所有投稿者都有所得
——与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对话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采访者:吕书庆(《中国书法》记者)
吕:张海主席,您好!中国书法兰亭奖是我国授予有重大成就、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书协换届以后举办的首次重大评奖活动。第一届兰亭奖虽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离宗旨似乎还有距离。第二届如何总结经验、不负众望?
张: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希望、也应该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兰亭奖也是如此。兰亭奖成功的重要标志,是看最终的评选结果与兰亭奖的要求是否合拍。这就要求作者拿出代表自己目前最高水平的作品,同时要求评委从投寄申报的作品中准确无误地遴选出获奖者。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保证本届兰亭奖名副其实的高端品格。
因此,我衷心希望中国书协会员积极参与其中,按照征稿要求,努力创作出能够代表自己这一时间段最高水平的作品,并申报能够反映自己创作水平的有效资料,使评委得以全面了解其创作实力。至于后期的评奖,广大会员尽可放心,一些涉及作者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将放在最突出的位置,真正想作者所想。评选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对作者的伤害。伤害作者,就是伤害书法事业。中国书协将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公平。
吕:征稿启事宗旨中提到“综合考察作者成就,推出精品、推出人才”。请问综合考察作者成就与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哪个为主,哪个为辅?
张:这一届兰亭奖,将在总结上一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若干调整和变化。其中重要变化之一是:凡参评者,不仅要提供本次参评的作品,而且要提供自己曾经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活动中获得的成果资料。从而强化综合考察作者艺术成就的力度,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参评作者的实际水平。使兰亭奖与届展、单项展的奖项区别开来。
一件精品往往产生于偶然的创作冲动,一位书法人才的脱颖而出或许来自偶然的机遇,但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机遇属于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没有长期的刻苦努力,不可能偶然创作出一件普遍认可的精品。我们通过申报的作品考察其达到的高度,通过对创作的既往成果了解其积累的厚度,从而判断其高度的稳定性,二者将受到同等重视。以上是仅就原则而言的,在评审的技术层面,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其中的某一方面或许会起到主导作用。
吕:本届赛事仍然强调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能否谈谈“双百”方针和正确的艺术导向之间的关系?
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身就是正确艺术导向的重要内容。没有百花齐放的繁荣、和谐局面,就不可能很好地实现“二为”方向。而一旦偏离了“二为”方向,我们的一切艺术活动将失去意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当代书法艺术事业经过了近30年的继承发展、探索出新、扬弃整合之后,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团结、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这是无数书法工作者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经久不衰的“书法热”,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大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国家的强盛与稳定是书法艺术繁荣的基础。作为有责任感的书法家,一是要坚持传统、深入传统,不断探索出新,给古老的书法艺术以时代新意。二是要构建书坛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三是要提倡精品意识,潜心创作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传统气息必须与时代表现和谐统一,既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表现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要有历史的传承,能为多数人理解与认可。
吕:公正、公平、公开,增强评审工作透明度,一直是近年展事的宗旨和原则,但执行起来往往难度很大,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本届兰亭奖评选,在保证良好评审秩序的前提下,应更大程度地公开,更多人有序地参与,更加有效地实施监督,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保证最终的评选结果公平、公正。
在如何完善评审程序、如何加强监督等方面,中国书协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参考借鉴20多年来各种活动的评审经验和教训,制订了一个科学、严密、符合当代创作和研究实际的评审方案。我们有信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以取信于天下,不辜负广大作者对书法艺术的虔诚追求和对我们的殷切厚望。
本届兰亭奖评审,要在3个环节上加以注意。一是评审机制的科学和完善;二是民主监督的完善和有效;三是评委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自律的强化。我们将对评审的各个环节进行再审视,使每一个环节都置于监督之下。监审组之类的组织将充分发挥作用,不仅给他们尚方宝剑,还要调动各种现代化手段,让他们实施独立有效的监督。对于妨碍评选公正的行为一旦发现,必须严肃处理。作为评委既要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严格要求、勤勉尽责,不负重托。
吕:如何使本届兰亭奖在书坛和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如何调动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参加本届赛事的积极性,同时不伤害他们对书法艺术的虔诚追求,为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全面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张:举办兰亭奖这项活动的本身就证明着当代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兰亭奖是书法界乃至社会各方面瞩目的盛事。在征稿、评审过程乃至评出结果之后的效应和理论研究,都会牵动整个书法界,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广大作者参与兰亭奖活动,认真创作的过程将是艺术水平提升的过程;历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果,在反思中自我梳理。书协也将通过举办兰亭奖而积累更多的组织经验,社会舆论、专业媒体的报道与评论也会越来越客观成熟。兰亭奖的评审结果当然重要,而这一较长时期的工作过程同样重要。兰亭奖是书法界的最高奖项。为了体现其专业的权威性,我们设限只有中国书协会员才能参加。这种设限的做法,在许多行业和门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采用,并非我们独创。无门槛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作者被认知、被认同的渴望,但缺陷也是明显的。相信广大书法爱好者会逐步理解这一点,并最后达成共识。考虑到中国书协会员以外广大书法作者积极参与的热情,在举办兰亭奖活动的同时单列一个展览,希望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由于名额的限制,获奖和入选者毕竟是少数,所以参与的作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创作中,要全身心地投入,充满自信地投入,力争入选、获奖。但要以平常心对待结果,如果落选了,要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冷静地进行创作上的反思。不怨天尤人,这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成熟的表现。书坛需要环境的和谐、人际的和谐,更需要每一个人自身心态的和谐。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参与这一创作过程,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不能因为结果不如己意而失去信心,不可冷漠了自己虔诚追求的书法艺术。祝愿所有投稿者都有所得。
吕:中国书法兰亭奖与戏剧的梅花奖、电影的百花奖一样,都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赛事,应该由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严格的评审。这种专业性对本届兰亭奖评选的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您对此有何想法?
张:我很喜欢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辩证关系十分深刻明晰。我想,对于兰亭奖的评审,也应辩证看待。
兰亭奖的评选能否使大多数书法家认可和满意,有两个关键环节。前期决定于广大参与者水平的发挥,后期决定于评委的选择是否最大程度上准确无误。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兰亭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
对于评委而言,其要求一是执行力,二是公信力。执行力包括专业的权威性、评审经验和辨识能力。公信力,则是恪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坦荡无私、顾全大局,对所有参与者负责。
通过20年的评审实践,我们已经拥有一批书法家,在执行力和公信力两个方面,为广大书法作者所认可。中国书协将会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审慎地加以选择。之后,对评委提出明确的要求,强化使命感,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圆满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一切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但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可能阻挡中国书法事业日益发展繁荣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达到。 好,抢沙发! 说得好啊!!!!!!!!!! 两张说的好! 再次祝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种文字看不清呀,建议弄成黑色,字体搞大点. 关注!学习! 看行动,,,,,,,,,,, 但愿梦想成真。预祝成功! 两张说得真好听,可把非书协会员排斥在外,这对“最高规格、最权威”的兰亭奖将大打折扣。很多书协会员(特别是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的水平根本没法跟一些非书协会员比,这是不争的事实。就象在矮人国里选高个儿,再怎么公平、公开、公正,姚明都不可能入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