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甬 发表于 2006-7-10 09:08

从花瓶到痰盂

从花瓶到痰盂

      早先的诗歌,像一尊的花瓶,诗人们都努力为她捧上高雅、美好、尊贵的事物,受众也仰视她。后来,诗人们不满意了,要求革命,将它弄到低处,把脖子喊粗,把肚子搞大,于是成呕吐物、排泄物的最佳去处,人们也将它看成痰盂。从花瓶到痰盂,大概是始作甬者所料不及的。
      而如今,书法的丑陋一点也不少。
      一些人因为急着要出名,而自身的书法功力与创造力却严重匮乏,于是打出“创新”、“实验”的旗号,照搬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方法,对书法进行了阉割、丑化等破坏性行为,生产出一批稀奇古怪、面目可憎的所谓“现代派书法作品”。
      一些人以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为座右铭。殊不知,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将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外化到书法创作上,而他本人不仅是位反清志士,还是位良医,身上有着很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和书法功底,因而能够较好地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而如今的书者,既没有多少中华文化积淀,也没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口号成了遮羞布,致使丑书横行。
      如今各级的书法家协会,成了书坛中最黑的部分,种种官场陋习在这里都很有表现,真让人不齿。
      还有那些书法刊物,也很让人失望。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上以大篇幅对所谓“天下第三”的草书,进行的肉麻吹捧,让人哭笑不得。
      等等,等等…………
      从花瓶到痰盂,难道书法也是这样?

jinyang123 发表于 2006-7-10 16:46

原帖由 虫甬 于 2006-7-10 09:08 发表
从花瓶到痰盂

      早先的诗歌,像一尊的花瓶,诗人们都努力为她捧上高雅、美好、尊贵的事物,受众也仰视她。后来,诗人们不满意了,要求革命,将它弄到低处,把脖子喊粗,把肚子搞大,于是成呕吐物、排泄物的 ...
比喻准确!: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handshake——愚砚

宫恩武o 发表于 2006-7-10 21:02

呵呵,很有意思,也是一种观点

林荫下 发表于 2006-7-10 21:43

很好!

一、我见过对一个用左手写字的人发过专版,书法报上。我觉得不妥。

二、傅山还懂武术的。有傅家拳传世的。

三、艺术通常了端于民间。书法由来,源自祭祀。李斯为署名者第一,王羲之真正确立的书法的艺术地位。诗经多为民间俚歌,孔夫子删定之也,孔夫子之前一定也有许多粗陋的。宋词因李煜而雅兴之,那之前是歌女自己编的。

四、把书法从花瓶弄成痰盂我喟之暴殄天物。其形式多样,另有一样就是许多粗俗之人将粗俗不堪的字装饰一下称为书法。这些粗俗的人包括官员演员财主富豪,还有不懂书法的文人。

另有一种情况,叫做“名人字”,中国的有孙中山等,外国的有爱因斯坦手稿等。外国没有将名人字作为艺术,中国有!

[ 本帖最后由 林荫下 于 2006-7-10 22:11 编辑 ]

虫甬 发表于 2006-7-12 09:03

林荫下先生说:“诗经多为民间俚歌,孔夫子删定之也,孔夫子之前一定也有许多粗陋的。”
      赞同。我还认为:孔子也是诗人!
      如果以开放的眼光看诗,那么,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实就是一个诗歌事件。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谓千古一浩叹,更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事件。这样的登山临水,抒怀咏志,面对浩渺的时空发出的感叹,颇具典型意义,并随着孔子儒家文化的传播影响开来。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等诗歌中都可以看到这方面的影响。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7-12 12:47

很好的观点,是认真思考过的。

方之 发表于 2006-7-12 13:03

有道理

虫甬 发表于 2006-7-17 10:28

如果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痰盂,那太可怕了!

虫甬 发表于 2006-7-24 09:20

网络天然具有痰盂和花瓶双重的性质。如何使之离痰盂远一点,靠花瓶近一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虫甬 发表于 2006-8-13 08:00

果然“做爱”吸引眼球!
      其实,我对书法艺术的存在问题的思考已经很久了,现在将相关的帖子顶上来,请批评指正!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花瓶到痰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