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作者陈滞冬先生...
<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一书已由四川美术出版社近日付梓出版......... 作者陈滞冬先生对笔者谈起这本书的核心理念...... ...本书初版于1992年。当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几位在读博士相约各撰一本有关专业的论著,以《中华艺术文库》丛书的名义出版。承他们的厚爱,经路应昆博士不远千里飞函相约,由我撰写内容涉及书画的一本。其时,我正对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与理论都十分关心,乃想出这个题目。丛书的编者又以为当由具体艺术门类的论述中见出中华文化的背景,经反复磋商,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颇长的书名.... ....十多年来,海内外对于中国书画尤其是文人书画的兴趣有增无减。本书的论述,在当时显得颇为超前,时至今日,或许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与认同,我遂有了将此书修订再版的想法。此次旧著修订,因为想保存旧貌,未作大的修改,只是将有些笔误或实在不通的地方略加修正。书中有些观点,今天我自己读来,也有与昨日之我相对之感,并不能代表我今天的看法。但我认为,那也是些值得重视的想法,尤其是在想法稀缺的当今中国书画界,或许能给别人以启发和帮助。再版与初版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37幅古今书画大家的画像、自画像或照片,这些人物在书中都有提到,相信能令读者感到亲切和贴近。所有的插图说明都是此次修订时新撰写的。书前原有王朝闻先生序,因为是为整套丛书所作,这次修订再版,只好割爱.... ...多年前,我就问过那些喜欢本书的中国艺术史论专业的研究生们为何如此偏爱本书,回答令我颇为吃惊。原来他们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已出版的有关中国书画的论著中,要么只是就事论事、账本式的叙述,有价值的想法和值得重视的作者自己的观点甚少,要么就是互相抄袭转述,而且愈抄愈走样,最后竟不知所云。幸运的是,他们在本书中所看到的观点和叙述几乎都是在其他著作中见不到的,正是这一点令他们对本书大感兴趣。其实,这并非是说我有比其他作者高明的地方,只是我自己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对于中国画创作有多年的体验与感受,与其他研究者仅从书本到书本不太一样。同时,作为一个艺术史学者和中国文化研究者,对于材料的熟悉程度和积累的程度又与一般中国书画研究者不太一样。我能周旋于此两点之间而用其长,如此而已。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与理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书画是一种体验的艺术,如无创作实践的积累,纵然精熟古人画论书论,理解起来也未免隔膜... ....古人有画搔背图题云:“上些不是,下些不是,搔着适当处,唯有自己知。”此书所论是否真能搔着读者痒处,我不能知。我只记得自己当年写完此书时,确实有过一吐为快之感... 陈滞冬,四川才子,书画文章都很好。不知此书有无赠品?若没有,怎么可买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