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珍惜生命,远离博客,回到社区!
博客,等着你原形毕露张念
如果你的房间天天有人造访,这真是一种灾难。
任何人,精英的以及不精英的个人,生命都经不住揣摩与丈量。一旦由内向外翻转,冥想而漠然的个人,那些人们永不谋面的个人瞬间,怎么托付给博客?如果博客不能呈现这些,写博客的热潮除了是一场文字生产运动,还能有其他吗?
这个冬天,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写博客,当然,世界上更多的人不写博客,我刚从四川北部的山村回来,那里的人都在做腊肉准备过年,那里都喝纯天然的水———我们叫矿泉水,就是说那里最有博客精神,天真、本能而且非常的自我,尤其不关心点击率。
炫技派的谎话表演
自从互联网有了博客技术,这分田到户的做法,改变了个人之于网络的居住格局,独门独院,张显的是个人性。但什么是个人性,博客作为单纯的技术准备,像一个诡计,在捉弄这个毫无个人色彩的时代。
真正的个人性是难以破解的谜,这个个人向内转身,至于精神的分泌物,是神甫最感兴趣的东西。更何况勇敢的可可·夏耐尔,这位时尚帝国的女皇曾经表示:我甚至对神甫也从未说过真话。这是个人对自我忠诚度的宣言,倾诉一旦仪式化,符号化,就是倾诉消亡的时刻。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倾诉,是炫技派的谎话表演,从精神分泌到精神分裂,从感性到理性,真话永远站在疯狂的一边。真正理性的人都精神分裂,并且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分裂,一个清醒的假疯子,所以他保持对语言的不忠,知道如何在恰当的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
比起在各种论坛流窜的电子野生动物,那些马甲无数的意见分子才真正和互联网精神相匹配。而电子房间里的博客,由于使用权的私有化,他们大多数越来越散发出造作的中产阶级趣味,这个个体被想象的自我所圈养,更多的时候,他们和看客相互爱慕,让渡自我的塑造权,从而丧失自己的标准。本来,做一个名人是不幸的,当有个门户网站开通名人博客,让这种不幸变本加厉,如果你的房间天天有人造访,这真是一种灾难。
任何人,精英的以及不精英的个人,生命都经不住揣摩与丈量。一旦由内向外翻转,冥想而漠然的个人,那些人们永不谋面的个人瞬间,怎么托付给博客?如果博客不能呈现这些,写博客的热潮除了是一场文字生产运动,还能有其他吗?
个人性只是广告语
博客的个人性,只不过是技术时髦主义的广告用语,而技术共享的平均主义乌托邦,反而将个人性不经意地涂抹成技术刻写的痕迹,以此掩盖“这个个人”在自由实践中的苍白和无力。
博客房间为孤独的个人添加了一件虚拟保暖衣,冒犯常识的生活极限体验,最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往往拒绝自动输入,他们站在离人群最远的地方,为经验的可能性开拓疆土,如果非要强调博客的个人性,那么博客只能属于生活艺术家及越来越稀少的精英分子。个人性只能出现在震撼与惊诧的地方,博客可以自动输入,但不可以自动生成“一个改革开放的自我”。个人性依然徘徊在浓雾弥漫的小道上,而博客技术的出现,作为讽刺,竟然如此及时并且相当的残酷。
与个人性相比,私人性不具备开放功能,而博客所表现出来的私人性,是过滤与筛选的结果。对私人性修改的标准,就是遵循社会通约的准则。比如在私人博客上展示自己的裸照,看上去惊世骇俗,但标准身材依然暗自迎合大众趣味,依然是世俗的,以更加世俗的名义来挑逗世俗,用一种无聊来交换另一种无聊。而个人博客作为孤军奋战的在线直播,于是才有了芙蓉姐姐,她想用平凡去俘获势利的大众趣味,这无望的孤绝的战斗,一个女西西弗斯,是无数渺小生命的镜像,是人在婴儿期幻想的复活,那时候还没有通往父亲(权力)的路,在灾难来临之前,我们都是孩子。这时候的博客带来了惊讶,一个生活艺术家的全部行为,激活了我们的悲悯之心。
博客一说话,上帝就思考
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把自己当成魔鬼的赌注,博客依然还有存在的理由。基于最切身的有限的公共信息体验,博客的轻便敏捷及个人的可操控性,新闻博客们无疑是当代的游击队员,当然要弄清楚真正的敌人在什么方向。当麦克卢汉说,媒介就是信息,新闻记者和信息公众应该会心一笑。新闻博客作为传统媒体及门户网站的零余者,是除不尽的余数,正如墙堵住墙的道路,公众语汇在此聚集,在共同的社会理想之下,当然这是天真依然带有个人博客的意味,个人主义者在人群的危险之中,努力辨认另一种目标。博客之于现实,才显得那么复杂和暧昧。
幸亏还有反讽博客,可以居住在言辞的酱缸里,犬儒在今天,是理想灾变的结果。在博客上反讽,真相以及才华都被阉割了,反讽是残留的勇气碎片。反讽博客和个人博客一样,都是疯癫的行为艺术家。语言作为行动一种,在我们的境遇里,博客一说话,上帝就思考。个人、社会与理想之间的秘密通道在哪里,每个人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麦克风,和世界相比,这是一个多么落后可笑的问题。所以,全民博客,就成了尼采所说的“奴隶的道德”,含蓄的愤怒并不能承担什么。
自言自语是艰难的,尤其还要每天都说上几句,如果你足够聪明,足够特立独行,足够疯狂,足够地身强体壮,那就天天写博客吧! 如果要批判博客,还不如批判网络。什么个人性、开放性和私人性,什么名人、精英、中产阶级,什么世俗、无聊等,实在言不由衷。一如我,现在不仅在生产语言,生产文字,其实都是生产垃圾,还自以名人、精英、中产阶级等为粉丝或标靶,且充分展现个性和私性。如果我的网络房间天天没人造访,我还不如去见上帝。什么理想,精神,我一说话,上帝就发笑,我一生产,上帝就发嗲。 怎么我都读不懂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