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辛苦,我也姓陳,也許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也在北京,有空聯系一聚
yong-wu.chen@foxconn.com
我也姓陈,缘分啊.呵呵!
好的
缘分啊! 我们80年代的人最主要是学习 好举措!!!!!!!!!!!!!!!! 老反也来支持1下回头也发点作品上来~ 这是80后的先声(这里有必要贴出来,这是文博兄2003年12月发在中国硬笔书法在线“行知苑”里的文章)
关注80后书法
文博
以年代或者地域来划分、研究某种文化现象是近年来文化、艺术界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且这种趋势已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作为个体的要求。综观历史,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化的差异往往表现的又是那样的明显,作为一种异化的年代论,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显得由为锐气分发,为我们研究社会学、人类心理学意义重大,也为我们的文化艺术的现代转型,现代创变提供了切身的体验。“一种厚重、大气的文化形成后,必然要伴随着一些精巧的小文化”(王岳川)年代论作为一种精巧的“小文化”它的产生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今天我们没有人怀疑年代论的落差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一代人的思维、世界观受到来自自身、外界、方方面面的影响,有外在的,也有来自自身的,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浮躁!当然价值观念、生存环境、信仰的此起彼伏飘忽不定等等一系列的改变,浮躁是这个社会最廉价的词语,几乎每个人时时都能听到,但谁又会相信浮躁带给人们的思考呢?当今天“艺术”成为一句美丽的谎言的时候,它的神圣也就等同于妓女的微笑一样的卑贱,它的外在形式,文化人格仿佛一切都值得怀疑,价值、理想、生命的意义、存在的理由。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虽然这样,但思考好象就是我们的天性,在上帝的笑声中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和灵魂的震撼,以此来捍卫我们心中那永不消失的“神灵”!
80后书法人,是对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热爱并且从事书法实践与研究的人的总称。这里的书法人也可称为80后书法家,当我决意以“书法家”来称呼80后同人的时候,我很奇怪:在今天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还有人视书法为崇高,还有人以“书家”自居,而且他们正是被人们称之为祖国明天希望的“年轻人”,但我的意识同时告诉我,他们是值得关注,值得致敬的一代人,“书家”两个词也是对他们的很好的诠释,在网络的高速阔步下,到处可见80后的身影。他们混在他们长辈中间和他们交流,探讨学术,指教作品,但这好象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又可以看作书法网络对80后的无形的承认。
以年代的落差来研究一代人的思考,它兴起具体时间已不得而知,但明显是文学、音乐界的年代论要早于美术、书法界,这也许和大多数美术思潮的兴起都源于新哲学思想的出现,是一个道理。近年我一直想搞一个关于“80后”为年龄界限以书法、文学、篆刻、思想及生活为主题的相关展览(网上、报纸、刊物)均可,这个想法我在去年的书法家论坛上发过相关的文字,有人说好,有人说我太浮躁,太狂等等。加之一直没有的到80后同人响应,“我是不是真的太浮躁了?是不是思考的不成熟?80年代真的实力不够,或者年龄太小,没有思想、没有资格吗?于是我在想什么是成熟?什么是无知?这些词对我总是产生非常深刻的印像,而且仍将如此,尤其在我把这些词一字一句地念出来,并不特指任何对象的时候,因为如此用这些词,就表明有可能与行动形成一种最可怕的对照。它们感染着我,就像一种妖术的奇妙咒语,我的灵魂就变得极其严肃,有时几乎是痛苦。我想起年轻的时候,那时不太理解做一种选择意味着什么,我以天真的信任感,倾听我长辈的言谈,虽说选择的时刻是庄重的,是肃然起敬的,但我的选择只不过是听从他人的吩咐。我想起以后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场合,我站在十字路口,在做出抉择的一刹那,我的心灵成熟了。我想起生活中一些不太重要,但绝非于我无关紧要的场合,我遇到了要做出选择的问题。因为尽管只有在一种情形下,非此、即彼是有绝对意义的,即在真理,正义和神圣处在一方,而贪婪,卑鄙的嗜好和灰暗的情欲处在另一方的时候;不过作出正确的选择总是头等重要的,即使是在两可的事物之间作出无害的选择也是如此,自我考验是重要的,免得一个人有朝一日退回到原先的起点上去……”
这事一搁就是一年,一年过去了,我的这种想法不但没有放弃,反儿我更加坚定了我最初的想法,但同时又怕自己钻进一个死胡同而心憔悴最后死去,一年来我读了相关文学、艺术、哲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去过与艺术相关的网站,了解了诗歌、美术领域对年代问题的看法态度之后,使我从思想到认识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清理,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时代意义!2001年到2002年是诗歌界关于80后大讨论的一年,一年之中诗歌从语言到形式和思想接受了前所未有撞击,——80后的出现,以一种群体的姿态走向了诗歌的前沿阵地,他们以带动、提高诗歌写作为终极追求,为网络诗歌播下了种子,为诗歌的明天播下了种子,他们是网络诗歌的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网络诗歌的骄将,他们的活跃程度常常使我这个以书法艺术自称的的人有种难以言表的受挫感!
回望当今书法界,70年代的群体亮相,代表着书法专业教育的直接成果,可以说自从70年代的群体出现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时期,同样使的50、60年代或者更早出生的书家大为惊叹,他们花数十年的时间所得到的东西,70年代人也许只需三四年的时间,传统在70年代人的笔下的到了较好的诠释。当然有人会说“书法比的是学养”但是书法之所以传世靠的是书法的形式而次才是文本(当然文本的意义不可漠视),70年代成为21世纪书法的希望是当之无愧的。
关于80年代书家的定位及背景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80后书家是对:是对80年代后出生的、热爱并从事书法实践与研究的人的总称。它的提出主要是有感于书法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下的遭遇,和书法人格意义的当下迷失,企图全新的思考和诠释书法在当代的各种可能。
80年代一般大都生张在高校,年龄20出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间接或直接的接受着西方的教育),对继承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接受新事物,而且最明显的是网络的参与可以看作是80后身上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标志!广大80后积极的参与,为网络增辉不少,他们渴望的到认同,得到关注。
关于我们的优势
80后出生的书法大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继承传统方面他们比70年代、60年代甚至以上的50、40等年代的书法人在取法上起点更高,他们在前辈(70年代、60年代甚至更早)的指引下一入手便直接贴近大师,向历代大师看齐,他们几乎是和所有人同时接触网络,对于某些方面的知识,他们甚至比长者更拿手。如果在十年前,一个人到三十岁才能被称为“而立之年”那么到今天,20岁就已经达到“而立”的标准了。这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对艺术的理解深浅依靠的的是才华的的高低,而不能简单地以年龄的长幼来区别。还有就是没有过多的文化包袱、没有6、7十年代的文化积淀与社会形态所造成的人生世界观,所有与60、70年代相比的弊端都将成为优势,敢想敢为,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敢于怀疑一切,因为年轻敢于直面批评,知错能改。
命名的必要性
或者说命名的原由,我想这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团结更广大的80后的参与,提高我们的实力,80后的提出作为一个旗帜,作为广大80后群体意识的觉醒,他将带动一大批从事书法的朋友提高自身的实力,积极的继承并重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格局”,这也是80后努力去实现的一个目标!
80后的前景
80后的继起在网络的推进下节节逼近书法的“主战场”话语的中心,广大80后的积极的团结与上个年代拉开距离,与上上个年代拉开距离,80后的“年代性”大大加强,风格日趋明显,书法艺术在走向世界的舞台上得到该有的尊重!必将成为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80后的提出首先要感谢网络,没有网络巨大的传播速度和交流渠道80后也就没有今天的话语权,和争取平等对话的机会,也要感谢对80后积极的批评者。
文博兄曾自办《汉风》书法报,主要就是对80后书家的关注。 原帖由 陈先郡 于 2006-6-18 14:29 发表
本版拟于近期推出“80后青年书家篆刻家巡礼(网络展)”,欢迎各位符合条件80后书家、篆刻家参与。
参加条件:
一、毛笔书家(具备其中之一即可)
1、入选入展过省、直辖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新人展、单项 ...
支持!期待! 支持80后,不过本人看来还不具备条件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