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06-9-17 15:57

还要加强呀!

李婷 发表于 2006-10-13 21:29

好的很呀

好心情 发表于 2006-10-14 20:42

好东东!!!

曾醉 发表于 2006-10-15 23:12

美好的日子,美好的城市,美好的人们,美好的心情,使得书法活动也成为一个美好的象征。

阎仁杰 发表于 2006-11-3 13:17

好字,好环境,好福气。

阎仁杰 发表于 2006-11-3 13:17

好景色,好作品!
令人欣赏,令人震撼!!!!!!!!!!!!!!!!!

阎仁杰 发表于 2006-11-3 13:18

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席忠民 发表于 2006-11-30 13:08

八仙过海
个现神通
今试身手
风起啸来

席忠民 发表于 2006-11-30 13:13

这个团体不错,都很有实力,好好努力吧!!!

小书生 发表于 2006-12-2 18:06

从中国女性书法的发展谈高校女性书法教育
                              童辉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对于女性的价值定位,极大地限制了女性书法艺术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现代女性只有深刻地自我觉悟并重新审视自身社会价值,才能使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期待得以实现。
●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对未来女性书法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脱颖于高校的一批年轻女性书家将成为带动更多女书家积极参与书法艺术对话与交流的代言人。
[关键词]   历史因素   自身觉悟   高等教育   女性书法代言人

现代社会已进入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信息飞扬的电子时代,为造就高水平书法家提供了多样的有利条件。然而,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决定男性书法家成功的因素往往多一些,也就是说女性书法家的个体成功明显具有更多的阻力,她们必须面对时代发展、价值体现、家庭负担等多重压力的同时,背负着几千年来根深蒂固、难以被废除的封建伦理道德所给予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判断。客观的说,影响女书家成功的原因,源于自身、社会、历史的多个方面。但大的人文环境对于女性艺术群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书法大发展的时期,近入90年代,伴随着女性书法家的不断涌现与“女性艺术”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女性书法界这块沉默了多年的土地将不再平静。时值二十一世纪之初,诸多具有个人风貌、独立见解的女书家频频展现和露面,成为新世纪女性艺术崛起的信号,同时,也由于一批脱颖于高校的青年女书家的出现,为当代女性书法的发展研究和女书法家教育的实践提出了可兹探讨的新课题。
书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比其它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强调作者的内在底蕴。相对于男性群体来说,女性无论是在力量、还是在意志上都是处于弱势,在书法以至于音乐、科学、文学、绘画等领域,均难取得大的成就,其历史原因主要是传统价值界定所赋予的局限性。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的主流宗法制度和道德准则,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被奉为“开宗立代”的神圣宝典,世代传承,其男尊女卑的思想为女性自身的发展设定了严格的框框,后世的伦理纲常更使女性不能越雷池半步。书法艺术对于女性来说,其社会角色的限制,必然导致其艺术角色的非正常发展,它们就像是代表封建意识裹脚布下的三寸金莲,非畸形即封闭。女性人格、尊严的被扭曲使得她们不仅在艺术、以及家事、国事、天下事面前只能“沉默是金,以静为美”毫无地位可言,偶有才艺出众的女书家出现,也必定以阴柔、秀美之风为上,否则便斥为“异端”,无法表现人格的独立于完整。传统的道德伦理美转化成了人文艺术美的评判标准。柔顺、温和、秀美是典型的男权文化所给与的审美特征,女性无权从社会以及任何社交场合认识、体会自我价值,人性的压制极大地限制着女性艺术的自我完善。这对古代女书家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悲哀,也使得女性在漫长的书法史上无法担任起重要角色。自建国至八十年代书法大潮的风起云涌,再至九十年代书法发展的潮起潮落,女性书法逐渐成为这潮流中不可缺少的亮点。现代女性已经走出历史的阴霾,思想的彻底解放,使得她们能理性的正视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完整的人格去体验书法世界,树立女性艺术的立场,开展两性之间的对话。
除去历史因素之外,女性更应客观地认识自身特征,深刻地自醒和觉悟,才能站在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纵观书法历史的长河,女性书法家的名字屈指可数,她们的成长概不出父母、兄弟之条件影响,需借助相应的外部条件取得成功,这也与其自身的消极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一、女性与男性相比,推理力弱而直觉力强,其行为大半受直觉上感情所引导,不善于从枯燥的理论中分析事物 ,虽然天生具有艺术灵性和对美的敏锐感觉,但却不利于理性和自觉地上升至学术角度,分析文化现象。
其二、意志力较为薄弱及对现实社会的盲从,也是女性不易投入理性思考的原因。
其三、有待于自身的觉悟。中国的传统伦理,将女性定位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因而这种对于男性的依赖和怠懒似乎成为一种习惯延续至今。缺乏完善而独立的艺术构架,使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女性书家都少有自我主张的真情流露,使其艺术水平打了折扣,难成气候。
新时期的现代女书法家与古代女性相比,享有了受高等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广阔的视野与自身素养的提高为女性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女性文化价值才能真正成为社会重要角色的期待得以实现。二十一世纪将是女性艺术崛起的时期。近些年来,中国各类书法展览中均有女性书家脱颖而出,随着高校对女性书法的重视,可以看到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等高等学府培养出一批批具有现代先进意识的女书家,她们都十分年轻,良好的高等素质教育为其自身的成长和书法艺术价值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重要展示中的不断获奖,更显示出她们可待挖掘的潜力与不可小视的实力,不仅使男性书家刮目相看,更在书法评论界中掀起了关于女性艺术话题的广泛讨论。可见,高等院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女性书家的培养与塑造起着不能低估的重要作用。当然,国家级展览的入选获奖与否并非衡量书家真正水平的唯一标尺,其展览机制有待完善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展览机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女书家的介入和参与。可喜的是,在浙江、陕西、黑龙江、江苏、天津等地,近年来多次较大规模女性书法活动的开展,为女性书法艺术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四次国际女书家交流展和陕西省高校青年书画家协会倡导青年女书家积极参与对内外书法的展览和交流,使得女性作者在陕西多届高校师生联展及中日、中韩交流中占据40%之多,这些活动提高了陕西及西部地区女书家的艺术素养,扩大了青年女书家的文化视野为西部女书家走出地域文化限制,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究其根底,女性书法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女性书法教育,无论是理论指导上,还是在审美判断上,均占据优势,并走在了女性书法进步的前沿,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其突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院校的良好教育,使女性在自我艺术价值的确立中,能自觉地选择较为先进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源于自身的觉悟正是唤醒女性艺术本能与理性结合的催化剂,为女性建筑起较高的文化平台,与男性真正平等地展开对话,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高校女性的书法教育过程,在理论指导与技法实践方面注重最直接、最系统化的训练,这为女性书法的独立与成熟,掌握传统的、多样化的形式语言缔造了有力的基础。对女性书法未来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奠基作用。
三、一批具有高理论素质和丰富创作经验的女书家,很容易对女性书法的群体的发展方向作有力的引导,从而带动更多的女书家介入各种书法展览和交流,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对历史、人性、社会、文化作真正的审美体验,抒发真性情,体现她们应有的社会价值。日本、韩国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影响的两个国家,其书家的成份更是女性居多,与中国相比则截然相反。这主要源自于教育和发达程度的差异所致。其实,女性精神的解放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的发达水平。
高校女性书法教育最重要的作用也基于此。教学实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正确的审美是书法教育成功的前提。正如有人曾说: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再高明的方法论也不会有任何意义。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主流是各时期文化精英物化形式的文化结晶,无论其功能是抒情怡性、施展抱负、感悟人生还是自娱自乐,它都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时代烙印和不同的人文精神。这些丰富的内涵往往隐藏在每幅作品的内部深处,绝不能以表面的美丑去界定其艺术水准的高低。因此科学的审美是展开高等书法教育的基础环节。传统道德要求女性遵从三纲五常,其衡量女性书法艺术的标准也不外乎阴柔、秀美,而当时代进入高度文明的发展时期,这种封闭型女性书法艺术价值的评判标准显然是落后了。艺术本不以性别划分,但又无法不受到性别的影响,社会性别能否直接等同于文化性别似乎很值得探讨。现代女性是独立自主、具有完整人格和社会文化参与权力的社会角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与男性平等的主人。而人也存在着复杂的多面性,中国传统的“易”有四象:阴、阳、阳中阴、阴中阳。人亦如此,有男人、女人、女性化的男人,男性化的女人,转喻为书法艺术风格亦有“女性书法男性化”和“男性书法女性化”之说,从古之今不乏其例。可见,将女性书法审美标准框定在单一阴柔的范围内显然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否则就只能是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女性以独立人格体味着书法的真髓,绝不应以男性界定标准为转移,委心地屈从于狭隘的风格样式,她们的聪明、敏感、热情、奔放、坚强、勇敢、冷艳、豪迈正如其对世界真诚的热爱一样,都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在高校的女性书法教育中也必须先确立最根本的审美方向问题,才能以开放的姿态和自主的精神去体会女性目光中的书法世界。
二、教学中要以深入传统为取法根木。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掌握传统的精华,去构筑时代语言。在此,所涉及的教育理论、实施细则、具体方案、学科构建等,国内外专家论著繁多,不再赘述。
三、加强书法理论修养,这也是女性书家较易忽略的弱项。充分调动高校女性研究书法理论的积极性,改变女性书法缺乏理性指导的现状,建筑完善的文化、艺术主体,使她们平等地与男性书界交流、对话成为可能。
四、依据女性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材施教。古人云:“书,心画也”。书法是书者个性、气质、学识、休养,通过真实的线条体验而获得的一种物化表现,个体的差异必然导致书法表现的多样性。女性个体气质、修养、笔性、观察力、分析力、领悟力、创造力的高低不同,更需要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挖掘其内在潜力,寻找最适合其笔性和心性的书法形式,建立大的思路框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一个主要基调。
五、借助高校较为活跃、开放的学术环境,以纵深继承传统为基础,加强横向学术交流与对话,通过展览、学术研究、观摩、研讨等方式,以传统为纵向坐标,当代书法成果为横向坐标,建立更完整的学术体系加以参照,为高校女性书法教育构筑广阔的空间。由之扩大影响,以点带面。
成功的书法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者,女性作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将成为现代书法领域内的一个新现象。学院书法教育的介入,其优势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她们具有综合的文化素养,落落大方的举止和风度,更有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出自本能的对自然、社会真诚的热爱,使她们对于社会人文关怀与自我价值的回归均上升至以往任何时期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但高校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弱势群体,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我们只有期待全体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期待高校女书家在其应有的艺术高度上,成长为女性书法艺术的代言人,促进社会各界女书家的长足进步,我们相信,21世纪的女性书法艺术必将辉煌和灿烂。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书画家赴安康岚皋等地慰问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