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灯/第八章/解深密经简言 5
(七)如来成所作事品——“如来”,佛十号之一,意思是说乘如实道来成就正觉;“成所作事”,是说依境行,办成如来现身智等之化身事业。本品属“显所得果”,讲述如来果地功德境界。本品首先介绍了如来法身、应身和声闻、独觉二乘解脱身,佛告诉文殊菩萨说:菩萨如果于诸地修波罗密多而善修出离,获得涅槃菩提果而转依成满(转依:指转所依之境,是说转舍劣法之所依境,而证得胜净法之所依境),则为如来法身;声闻、独觉所得的转依是解脱身。如来法身有最胜的无量功德,这是声闻、独觉二乘的解脱身所不能及的。佛还说:如来化身,遍于一切三千大千佛的国土中,在增上王家或大福田家,如来化身同时入胎、诞生、长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后成正等正觉,次第示现,这就是如来示现化身的方便善巧。应当知道,化身相有生起时,而法身相没有生起。本品对如来的言音教化归纳为三类:契经、调伏、本母。“契经”,即如来依所摄事来显示诸法,称为契经;这里有依于四事、或依于九事、或依于二十九事等几个分类(略)。“调伏”,就是戒律及相应法(略)。“本母”,即如来以“十一种相”决了分别、显示诸法,称为本母。这“十一种相”是:一、世俗相;二、胜义相;三、菩提分法所缘相;四、行相;五、自性相;六、彼果相;七、彼领受开示相;八、彼障碍法相;九、彼随顺法相;十、彼过患相;十一、彼胜利相。其中第四“行相”,是指宣说“八行观”:一是谛实;二是安住;三是过失;四是功德;五是理趣;六是流转;七是道理;八是总别。其中第七“道理”,是有名的《解深密经》的四种道理,即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等。“观待道理”是指诸因诸缘的势力生起诸行,诸行生起时要观待诸因诸缘,以及对此随起言说时要以名身、句身、文身等观待诸行而起,这样称为观待道理。“作用道理”是指诸因诸缘具足而能得诸法,或者能成办或诸法生起后能有诸业用,这样称为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是指对于诸因诸缘,能够使所安立的宗义、所说立义的依据获得成立,由此能够令人生起正确的觉悟,这样称为证成道理。“法尔道理”是指不管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即缘起法则,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如是,不变不异,法尔自然,这称法尔道理。佛还告诉文殊菩萨佛教“不共陀罗尼”(指与外道不一样的陀罗尼。关于“陀罗尼”,前面已解释,是总摄忆持意思。凡记忆文句、通达法义、禅定咒术等,印度各宗派都有陀罗尼修持。外道陀罗尼与佛教不共陀罗尼区别有三:1、杂染与清净的区别,由杂染法成立的外道陀罗尼,是不能转为清净的;由清净法所成的佛教陀罗尼,是不会受杂染的。2、外道立自我,认为梵我一体,即于我之外,还有个梵我;佛教说“补特伽罗”无我,即无真实的“补特伽罗“。3、外道依大梵立陀罗尼;佛教无依止、离作意立陀罗尼,由观修陀罗尼悟入诸法离言实相。)的道理,说:“关于杂染法、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无补特伽罗。杂染法不是先染后可转净,清净法也不是后转净先前是染垢的。凡夫因为由有漏五蕴的粗重身(指有漏五蕴是由烦恼诸障引生的,因此称为“粗重身”)起执着于诸法、补特伽罗有自性差别。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凡夫以随眠种子和以妄见为缘,而遍计有我和我所,并由此妄见而认为有我见、我闻、我嗅、我食、我触、我知、我作、我染、我净等这样种类的邪加行转。如果能够如实知道这些道理,就能让永断烦恼的粗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加行,即加力修行,为进入正行作准备,也称预备行。按:断除一切烦恼,极清净了,就没有加行,没有什么为依止了,到那时一切都是戏论。)。这就是‘不共陀罗尼’的义理。”后来文殊菩萨问佛说,如来成等正觉、转正法轮、入大涅槃这三种是什么相?佛告诉说:应当知道这三种都无二相,是非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是非转正法轮、非不转正法轮,是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如来法身究竟清净,而如来化身常示现的原因。(按:因为如来法身究竟清净,就没有非成非不成、非转非不转、非入非不入之说;而化身则不同,化身就有此一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