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七章*第六节
第六节地论学/地论宗“地论学”以研习世亲大师的《十地经论》(简称《地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学派称“地论学派”,亦称“地论宗”。《地论》原是对《华严经·十地品》中菩萨的十个修行阶位及涵义作解释,在瑜伽行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经中所提“八识”“三界唯心”等观点作了新的发挥,为世界观和宗教修习提供新的说法。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宣武帝命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并译《地论》,经四年翻译完成。由于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对论中所提的“阿赖耶识”和“佛性”的解释不同,因而他们的门徒后来形成相州北派和相州南派。北派又称“北道”,以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为代表。主张阿赖耶识为无明识,一切现象依此而生;佛性是后有的,成佛需累世修行。但与南派比,流传时间较短。 南派又称“南道”,以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等为代表。慧光北魏末年受重于当朝,任国都,后升任国统,至北齐“重之如圣”,著名弟子有十五六人,也普遍受到当权者的重用。在魏、齐、周、隋数朝中,出自这一系的“僧官”,包括大统、国统、国都、州统等,为数最多。他们的论师大多游化各地,任务是“巡察僧徒,弘教民间”,足迹遍及齐、楚、晋、魏、燕、、赵、卫、郑等。因此,南道地论师成了北朝后期最有权势的佛教力量。南派主张阿赖耶识即如来藏,亦称“无垢”,“自性清净心”,认为佛性本有。但由于此识“随妄流转”,因此还需努力修习,离染显净,才能成佛。此派对华严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最后地论宗融入华严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