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草人 发表于 2021-9-24 08:30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七章*第五节

第五节成实学/成实宗(亦称“空宗”)“成实学”以研习诃梨跋摩的《成实论》而得名,其学者称“成实师”,学派称“成实学派”,亦称“成实宗”或“空宗”。系小乘教。诃梨跋摩原是印度上座说一切有部僧,后受大众部影响,著此论批评说一切有部理论。姚秦弘治十四年(公元412年)由鸠摩罗什于长安译出,后蔚成研习之风,所以长安是成实学的发源地。此学相对于俱舍宗的“我空法有”而立论为“我法二空”。最具影响力的有罗什弟子南朝的僧导和北魏的僧嵩。僧导在寿春讲学,僧嵩在彭城讲学,南朝齐、梁时弘传此学盛极一时。后来梁武帝重奉《大品》,对《成实论》表示轻蔑。吉藏大师独树“三论”,也反对成实论。至隋代吉藏创立“三论宗”,判《成实论》为小乘教后,此学开始走下坡路,多数成实论师则去小乘而从大乘,转习《涅槃》《大品》及“三论”或“四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至唐初“唯识学”兴起后,此学派逐渐式微。“成实宗”依《成实论》而立宗,但此论在印度并未形成一个宗派,而传入中国后便形成一大宗派。此宗派以成实论为根据,修持理论是“法我二空”观——观五蕴中无我相,为“我空观”;观五蕴及万法诸有只是假名,并无实体,为“法空观”。因为我法皆空,所以万有俱寂,这就是该宗的修观理论。此宗至南朝齐、梁时最为兴盛。最著名的有梁三大师,即光宅寺的法云、开善寺的智藏、庄严寺的僧旻等。南方成实宗的盛行,始于鸠摩罗什的弟子僧导在寿春、建康弘讲《成实》,以及道猛于建康兴皇寺弘讲《成实论》。但自梁三大师之后,随着成实学的逐渐衰微,最后至唐初几乎消失。关于《成实》,虽被隋吉藏师判之为小乘,但唐道宣师则认为《成实论》中有与大乘共通的思想,应属分通大乘论。总而言之,此论虽属小乘,但有接近大乘或与大乘共通的思想。现将小乘的俱舍学与成实论主要立义作一比较:俱舍主张“死有”与“生有”之间有“中阴”;成实认为无“中阴”。俱舍主张三世实有;成实认为过去、未来无体,只有现在因缘所生法的体与用。俱舍主张法体实有;成实主张法体中道,说现在法因缘所生,非有非空。俱舍主张四大实有;成实认为四大为假名,若离色即无四大。俱舍主张诸根实有;成实认为诸根为假名,若离四大即无无诸根。俱舍主张“心所”有别体;成实认为“心所”无别体,受、想、行等都是心的别名。俱舍主张“人空法有”;成实主张“人法二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七章*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