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行草,都重要不可偏废哦。哈哈哈哈
書法最講究的就是傳統和繼承下來傳播下去。
傳統確定了書法的基礎是羲獻,
也就是人們形成了共識:
王羲之是書聖,
羲獻我們學習真行草的依據。
不以羲獻為基礎的書法就必定流於下品,
甚至就是緣木求魚。
在羲獻的基礎上,
我們就當上溯羲獻的魏晉先輩,
我們下尋只能到唐代為止。
書法到了晚唐柳公權和唐五代楊凝式,
寫毛筆字的人就開始亂整了。
宋朝人本來有天賦,
可惜“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唐人已經把書法搞到了極致,
宋人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是白搭無所作為不可能有唐人的造詣了,
所以就亂整,
美其名曰“尚義”,
尚義就是個屁。
“唐詩晉字漢文章”,
這是天定的,
或者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春蘭秋菊,
亦各一時之秀也!
這就好比我們的時代是半導體集成電路納米芯片和網絡萬物互聯的時代舉世無雙,
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我們若想要在書法上超過羲獻超過隋唐六朝,
不啻癡人說夢,
古人沒有我們搞半導體芯片的技術條件,
我們也沒有晉唐書法創新的文化底蘊氛圍環境天賦!
我輩繼承本來就已經難於上青天了,
何況書法的創新,
創新出來的東西基本就是些文化垃圾而已。
. . . . . .
读帖学习
欣赏学习 欣赏学习 欣赏其结字用笔 学习学习
线的力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