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略说印度后期佛教第一节印度佛教变故大势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朝代更替、政权变换,到了5世纪,释迦牟尼佛祖所创建的中印度几个国度佛教开始出现衰落。到唐玄奘大师、义净大师出访巡礼时,佛教则集中到几个地区和几个大寺,而大范围地区持续衰落。其中算是摩揭陀最为发达,据玄奘大师记:有伽蓝50余所,僧徒万余人,且多习大乘;这里有著名的那烂陀寺,僧数千;狮子国国王曾为来访的他国僧众建大觉寺,有僧近千人。义净大师又记:大觉寺西有迦毕试国寺,是小乘学者聚居处,北方来僧多住此寺;大觉寺东有屈禄迦寺(南方屈禄迦国国王所造),南印度诸僧多住此寺。义净师之后,摩揭陀曾建有一处汉寺(汉寺是专为中国来僧建造的,故名),供来访汉僧居住。在新王舍城中,还有一处隶属于汉寺的兰若。…尽管如此,但总体上到这个时期,佛教仍在走下坡路。印度河上游和喀布尔河流域,在6、7世纪被印度教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佛教,到了8世纪,虽然在新统治者的支持下再度复兴,但随着境内诸国内乱和衰弱,尔后终被他族异教所占领,佛教逐渐式微,直至消失。这就说明,佛教向西和向北的的传播道路已经中断,原来活动的地区不得不退出来,向南向东另寻发展方向。然而,原先在大月氏和康居地区盛行的佛教,到了8世纪,被来自波斯的异教挤出河中地区。后来,虽然波斯的异教又被伊斯兰教逐出国境,但当地佛教仍然受到排斥。曾作为印度诸国争夺的佛教重镇——曲女城,到我国宋僧继业大师来访时(大约是10世纪),曲女城已经是“塔庙甚多,僧尼全无”景况。另外一些佛教活动地区,如吠舍离国,当年玄奘大师来时伽蓝数百,如今“多已圮坏,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到慧超大师再来时,连庵罗园寺也已荒废无僧,佛教几乎绝迹。中天竺诸国佛教处于逐步衰竭情形是普遍的,所造成的原因,除与战争频繁、政治动荡、文化变异有关外,更重要更直接的是印度教,特别是崇拜大自在天的“涂灰外道”(即湿婆教)的快速兴起,大大冲击了佛教的地盘,威胁着佛教的生存。当年玄奘大师来时伽蓝数百,如今多半圮坏僧徒寡少;相反的是“天祠百所,外道甚多”。随着印度教在五印范围(即东南西北各印及中印)不断扩展,佛教逐步向几个国家和主要寺院退缩,由此造成佛教两大变化:一是佛教的经院化;二是佛教的密教化。而密教化似乎为佛教寻到一条发展新路。这条新路是佛教越过自己的国境,从南北两路向东流布,然而造成一股大势。大约于7、8世纪,在中国的隋唐和吐番形成了两大新的佛教传播中心,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