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山书法 《红楼梦》诗词春灯谜鉴赏
其七
贾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惜春虽是“绣户侯门女”,其处境也非常“可怜”:她自幼丧母;其父贾敬“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一心想做神仙”;其兄贾珍是个“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
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的混帐;嫂子尤氏也与她不睦;荣府王夫人虽将她养大,但终究隔了一层。自幼缺少怜爱,又目睹了贾府内鸡争狗斗的种种矛盾,自然使她“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
廉洁孤独僻性”,把一切都看冷了,只求洁身自保,百事不问。用她对尤氏的话来说,就是“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贾惜春所制灯谜。谜底是“佛前海灯”即长明灯。此谜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前身”与“此生”的对比,“此生”表面与实质的对比,暗示出“佛前海灯”。以佛家语来写佛家之物,用语贴切。曹雪芹让惜春说出此谜,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隐寓着惜春将来的结局,起着预伏情节的作用。
“前身”句:“前身”是佛教名词,即前世之身。据佛家轮回转世之说,众生轮回皆有前生、今生、来生,故尔海灯亦有前世之身。前世因迷恋色相而未能修成正果。“色相”:佛教用语,
佛家认为,一切有形质、颜色、状貌等可见的东西,都叫色相。“无成”,即未能悟道成佛。海灯“前身”,泛指在繁华行乐场所华丽彩灯,因而说它迷恋尘世色相,未能修成正果。“今
世”“不听菱歌听佛经”。“菱歌”:乐府诗中的莲歌菱曲,辞内容多为男女情歌。“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听佛经”,即皈依佛门。“海灯”置于寺庙佛像前面,自然是远避尘世皈依佛门了。
“莫道”句:“沉黑海”,投身佛门意味着永远与尘世间的繁华、情缘、欢乐等隔绝,在世人看来,就像沉入漆黑的海底一样。而海灯投身佛门,被置于孤寂的佛殿上面,自然就如同“沉黑
海”了。但是,“莫道”二字,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那只是世人的一种俗见,未能悟到实质。其实它“性中自有大光明”。“性”:佛家用语,佛教认为人的自身中本来就存在着一种神秘
而永恒的“佛性”,只要觉悟到它,便可成佛。《六祖坛经·决疑品》第三:“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在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光明”,在这里既指海灯的光焰,又指佛。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曾称“大光明王”,所以用“大光明”来代指佛。这句是说,别看海灯貌似暗淡无光,被置于寂寞之所,其实它是内中自
有光焰在,是真正悟到了性中之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