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书之初】当代书家学书缘起分享会——唐书安
受书之初——当代书家学书缘起分享会
主 持:丁 剑嘉 宾:王民德、陈震生、陈一耕 肖文飞、董 玮、唐书安主 办:北京尚艺书院时 间:2020年1月8日地 点:北京宋庄一木美术馆
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把学习标准放到最高唐书安
—————————————
—————————————
书法之于我,是提升我人生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之媒介。我是从四川大巴山区走出来的孩子,之所以能够通过书法的形式寻找到自我,并为之学习一生,且乐趣日深,还真是践约了熊秉明先生提出的“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这句理论。 我的书法之路大致是这样一条线:四川——河南——天津——北京。1992年那年,我高考没过关,我的中学校长唐昌虎老师说:“考不上也没关系,如果你喜欢书法,刚好这儿有一个招生简章,河南大学中文系里面有一个书法大专班的培训,你们不妨去考考看。”结果我与另一个师兄考上了,等到了开封河南大学一了解,这个班的文凭只在河南承认,不在全国通用。有幸的是,我们几个在河大学习的同学,又发现天津的《中国书画报》的中缝有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成人高校的书法大专班在招生,这个文凭是全国都可以承认的,于是我们一行九人抱着实用的目的,去天津补习了半年,然后参加成人高考,所幸我们九人全都考上了。 来到天津学习,又有幸遇到了一批非常好的老师,所以我特别理解王明德老哥刚才说的观念,人的一生当中一定要有一系列好的老师,“得明师者得天下”(明白的“明”,而不是名气的“名”),跟对好的老师,你就能获得第一手优质的信息,而在艺术学习中,优质信息的获得至关重要,而能否接触到优质信息和老师息息相关。我在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书法,尽管是成人高校,但当时的书画师资是非常优秀的:著名的魏碑孙伯翔老师教楷书,吴玉如先生的学生韩家祥讲《书论》,高昭业先生讲篆书,诗词老师是著名诗词大家顾准先生的弟子高准先生,行草书老师况瑞峰、隶书老师赵伯光先生都是天津书界遗老,山水画老师赵树松先生是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先生的研究生,花鸟画老师阮克敏先生是孙其峰先生弟子,我们还学太极、围棋等,都是非常符合书画教学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因此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远眺前辈风范,绍接先贤古风,荣幸之至! 两年天津学业毕业,1995年,我又只身一人北漂京城继续问艺,其他同学要么回原籍,要么去了深圳。我之所以选择北漂,因为我在天津求学期间曾有几次来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看展,看到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书本上的字帖原作,激发出内心的诸多美好与愿望,于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目的就是能亲风雅,养高怀。当时只身来京,我父亲给了我七百块钱,除此以外,我在北京没有任何熟人和社会背景,在来京的火车中,私下里把自己的生活愿望定到最低,心想,大不了先找一个餐厅打工,把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安顿下来,然后再择机寻求学习的机会,正因为我当时有“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把学习标准放到最高”的想法,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就直接去沙滩文化部大院敲开了《中国书法》杂志社的大门,表达了想在这里学习书法的想法,记得当时接待我的是办公室主任范慧老太太,她是重庆人,经过简单了解,看我一个四川小孩有这胆量,而且还听我说,不要工资,就是想在这里学习,于是,她马上跟当时的主编刘正成老师挂电话,还让我跟刘老师通了话,刘老师决定派当时借调到杂志社编杂志和《中国书法》全集的张锡庚、周祥林两位老师于第二天来考察我,通过考察,最后决定让我留在杂志社。毫无疑问,我当时的勇气和决策是正确的,正因为我有最低的生活要求,最高的学习理想,使得我不顾一切困难,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接触到当时最为核心的书法杂志,对我的书法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中国书法》杂志社待了将近三年,从最初的打扫卫生、收发杂志、信件,再到整理学术录音,初编稿件等等,让我度过了既辛苦又快乐的光阴。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了当时最为优秀的学者、书家、理论家等,也通过整理录音文章,间接了解了很多学术思考及基本的学术训练。在杂志社待了将近三年之后,虽然在书法技法上有一定进步,但是我觉得自己在文字学、音韵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明显不足,以至于对书法的深层次了解无法进行,比如《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兰亭序》等这些书法名著的背景到底讲的是什么?这些书家的人生经历又该如何考证?书法中很多学术问题如何自成系统?……经过深思熟虑,我从《中国书法》杂志社辞职后,又主动到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进修,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有古文字老师裘锡圭先生、张双棣先生讲《淮南子》、孙钦善先生讲《论语》、唐作藩先生讲《音韵学》,我还听过陈平原先生讲《明清小品文》以及哲学系、历史系、考古系很多老师的课,尽管我当时根本听不懂裘先生讲的《说文解字》,也无法理解音韵、训诂之类课程,但是自此打开了我的学术视野和治学门径。比如,我起初听不懂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但是他的博士生沈培先生跟我们讲了一个办法,用小篆把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全部查写出来,这个过程很艰苦,因为很多字按照现在的新华字典的偏旁部首查不出来,于是一边查一边问,逼着自己去追问六书的结字原理;陈平原先生给研究生讲明清小品文,他直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对象,比如你研究张岱、他研究傅山、徐渭等等,然后陈先生提出总体的治学方法,学生就在图书馆自己查阅资料完成讲稿,然后由每位学生自己上台讲述,再由陈先生总结讨论。如此等等都开阔了我的学书视野,也训练了我一些基本的学术研究理路。我在北大先后浸泡了十年,后来又在北大开茶馆“闲情偶寄”,办《未名艺术》杂志,研究蔡元培、鲁迅、胡适、严修等同时代的学者对书法文化的研究与实践等等,应该说通过我在北大前后十年跨学科的不断学习,包括开茶馆请北大教授做人文讲座,办学生刊物等都是我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些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优质文化艺术信息,使我视野逐渐开阔,治学渐入门径。所以我认为一个学习艺术的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需所求才会主动学习;会自主学习,也才会克服学习中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并最终以持恒之力解决问题,通往治学的自由之路。 在北大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认识我的书法恩师曾来德先生以及我的绘画恩师张立辰先生,也是我在学习中的主动选择。曾来德先生也是我们四川人,思维开阔,笔墨实践充分践行他的学术主张“塑我毁我”,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坚守学术理想,坚定探索勇气,不要为名利而艺术,而要为人生境界,艺术格调而努力一生。中央美术学院的张立辰教授是著名艺术大家潘天寿先生的亲传弟子,同样强调学艺者的艺术使命与人格情操,也十分强调学艺者要“理行双证”,尤其强调中国画学习者的工技训练,认为当前学艺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经典传统的传承做得不够,入古不深,无法出古,更无法形成时代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张立辰老师多次跟我们讲过,为人学艺最重要在于立定脚跟,坚定艺术理想,坚持基础训练,开阔胸襟,享受艺术探索之路的孤独与寂寞。切记虚度光阴,也切记学艺过程中拉虎皮树大旗的作风,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心态勤学问艺。 一个学艺者在生命当中能否享受孤独,能否与孤独为伍、发现孤独的价值,值得思考。当今时代,很多人都缺乏与孤独、与自我相处的心态与能力,于是表现出浮躁、奢华、骄纵的心态与艺态。其实看看历代大家,无一不是在孤独寂寞当中去坚守他的人生信仰和价值。曾国藩打太平天国四十余年,这四十年间他每天从未忘记做三件事:第一诵读几十页经典,第二写一百个大字,第三写一篇日记。他所做的这些事都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从经典中,从习字的修行中,从记日记的慎独中来修养心性、涵养德行。我记得周国平先生曾说过:“离群所居者不是猛兽,便是神灵。”一个人能否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认清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汉字中与你惺惺相惜的生命呼吸处,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喜悦!谢谢大家。
尚艺书院根据录音整理
已经作者审阅
唐书安攻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绘画受业于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张立辰先生;书法受业于当代著名书法家唐昌虎、曾来德、邱振中先生。
点击图片查看招生简章详情
在王镛、刘正成、胡抗美、陈洪武等名家祝福声中,他们这样度过五周岁生日……
尚艺5周年 | 名家讲座摘要集锦临摹时抓住这两点,很快就能解决用笔问题书法学习,慢就是快(真相尚艺君用图证明给你看)
尚艺书院的“三剂药”董玮:学书法,少宜收老宜放培养诸多当代精英,中国书法院如何做到的?嘘...千万别去尚艺书院学书法,我是认真的【我们曾一起走过】尚艺书院2015年教学活动回顾
晒晒我们实现的“小目标”——尚艺书院2016教学活动回顾
2017,尚艺书院都干了啥?砥砺、前行——2018尚艺“之最”2019:我们的52周零1天
尚艺书院位于北京宋庄艺术区,是青年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董玮先生创办的,集艺术学习、创作、交流、展览为一体的高端艺术机构。尚艺书院的教学得到了众多当代名家的关心支持,开班以来,王镛、刘正成、石开、胡抗美、程大利、沃兴华、陈国斌、李刚田、崔志强、崔晓东、曾翔等六十余位大家、名家亲临讲座、指导,策划并主办三届由全国高校书法教师及书法高研班导师参加的“青年书法教育论坛”,到全国各地举行公益巡讲四十多场,举办师生展十二次,出版多本作品集、教学文献集,在全国书画界产生了很大反响。书院现已成功举办书法高研班十二期,教学强调系统性、专业性,求真务实。每期学员通过一年的学习,临创水平和审美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成效显著,赢得了学员及书界师友的好评。
页:
[1]